论家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素质教育论文

论家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素质教育论文

试论家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家长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在这一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中小学普遍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家长怎么办的问题,就历史的撮在每位家长的面前,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承认差别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承担着主要任务,但是,切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协助学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不懂,无能为力。也有的家长担心,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孩子将来升学,产生这些误解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有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家长一定要提高认识,自觉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形式和方法。同时要承认孩子之间在德智体等方面是存在差别的,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要正确的、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不要把升学作为是否发展的唯一标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发展,要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做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要培养只能读书、脱离实际、片面发展的人。家长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承认差别、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家庭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发现特长、培养能力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进行的。孩子是父母养育的,但是,父母不一定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误认为孩子没有特长,其实不是孩子没有特长,而是由于家长不懂得什么是孩子的特长,不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并不等于孩子没有特长。每个孩子的特长,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优势。它表现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有的孩子关心国家大事、实事求是、办事公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有的孩子善于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对群体的适应能力较强;也有的孩子对某些学科,如语文、数学或音乐、美术、体育有特殊的爱好或技能等等,这些就是孩子们的特长。

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尊重的家庭关系。采取适当的形式、方法或途径、将孩子的特长或优势,通过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转化成个体的实际能力。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鼓励少批评

孩子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当他们来问家长时,家长要多鼓励少责备,给予耐心地启发和引导。有一位学生证明一道几何题,已经找出二个条件,还需要找出第三个条件时他被难住了,这时他拿着作业本去问家长,家长看后耐心、诚恳地对孩子说:“这题很难,你很聪明,已经找出二个条件,你再看看书,一定能找出第三个条件。是让我告诉你,还是你自己去找?”这时孩子带着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期望高兴地说:“我自己再想想。”第二天孩子经过独立思考,找出第三个条件,家长看后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说你能证明出这道题吧。”孩子的自信和家庭的喜悦融为一体,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自豪感。

2.找优势求发展

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势、都有特长。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们谈心、互相了解,认真听取孩子们的愿望和要求,不要用家长的期望代替孩子的愿望,引导孩子自己找优势求发展。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合理的、又具备条件的要求要积极支持,为孩子们的发展力所能及的创造条件。对于那些虽然是合理的要求,但是条件不具备的,要给予耐心的解释或说明,帮助孩子找出其他方面的优势,为其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到发展。

要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孩子们的业余活动时间、内容、形式,由孩子们自己决定,孩子们才能自觉地执行。

3.找不足、明方向

每个孩子都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果弱点不能及时克服,那么,优势也不能很好的发展。如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每学期都排在班级前三名,但是内心很痛苦。因为性格孤僻、没有朋友,交往能力差,想为班级做点好事,又不知怎样做。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苦闷后,就主动地找班主任老师帮助孩子解除内心苦闷。班主任老师也认为这位学生学习好、品德好、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这样的学生将来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后来班主任和同学们商量,让这位学生担任班级文体委员助理,专门负责给同学们买电影票和文体活动比赛中的服务性活动。通过这些工作,使他和同学们接触、谈话、交流的机会多了,逐渐克服了孤僻的性格,增强了交往的能力,同学们也逐渐地愿意和他交往,使他解除了内心的苦闷。

三、身心健康培养情商

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家长一定要掌握、了解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标准,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肌体结构能够正常的发育和发展,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如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并产生相应的自豪感,但又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弱点、缺点既不回避、也不感到不可容忍和自暴自弃。

2、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尊重别人的人格,与人合作态度诚恳,善于理解他人,具有宽广的胸怀。

3、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和学习。能致力于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遇到困难也能想办法克服。

4、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

5、具有情绪自控能力。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消极情绪的驱使,而导致行为失常。能保持平静的心境、自觉地控制自我行为,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奋斗精神。

要用以上标准来教育、培养孩子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培养孩子使之具有高尚的情商。

情商是人的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据国外研究表明,最精确、最惊人的成就评量标准是情商(EQ)而不是智商(IQ),因为(IQ)只决定人生的20%,EQ主宰人生80%。大量研究表明,情商的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自身的情绪。2.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的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一个人在校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一生事业的成功,也无法保证他能攀升到企业领导地位和专业领域的高峰,而一个情商高的人,却是具有一种综合和平衡才能的人,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情商。情商是成功者(尤其是领导者)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情商在孩子的整个求学阶段都会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情商的高低分以下几种,与学习能力有密切关系。

1.自信。感觉能驾驭自己的身体、行为与周围世界。相信只要努力就很可能成功,也相信大人会提供协助。

2.好奇。认为探索世界是好的,而且可带来乐趣。

3.意图。有发挥影响的意愿、能力和毅力,具体的说就是一种能力和效率感。

4.自制。具有与其年龄相称的自我控制能力。

5.人际关系。能与人达成起码的互相了解、据以建立人际关系。

6.沟通能力。具备与人交流观念及感受的意愿和能力。首先必须能信任别人,且从人际交往(包括与大人交往)中获得快乐。

7.合作。能够在个人需求与团结活动之间取得均衡。

要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上述七种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形式和方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注意发现孩子们的特长,培养能力,使孩子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情操,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标签:;  ;  ;  

论家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