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

周星星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商(社管)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 亲子阅读对儿童发展有利,但当前亲子阅读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阅读中家长多看重“读”,少情感性投入;多咬文嚼字,少品味图片等。针对问题,研究者提出建议:亲子阅读要遵循儿童的兴趣,重视亲子阅读的“情感价值”,多品味图画,引导儿童开展创造性想象和运用语言交流。

关键词: 学前儿童;亲子阅读;指导策略;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儿童认知和阅读经验积累的重要过程〔1〕,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应重视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更要注意培养儿童主动阅读、认真阅读的态度与习惯等非智力品质〔2〕。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强调要积极倡导家庭教育中的亲子阅读〔3〕。亲子阅读是指家庭情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一种阅读活动〔4〕。亲子共读对孩子的发展有益。

家长非常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大部分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在孩子较小时就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但是,对于亲子阅读的材料选择、阅读的导向性、阅读的指导策略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厘清,加深理解,以便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和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声检查时,患者的体位不一致,可能会对检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大研究的样本量,选择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让患者保持最佳的检查体位,提高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一、学前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儿童拥有阅读兴趣

儿童对阅读是有兴趣的。即便是1岁以内的孩子,你把书放在其面前,孩子也会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看着。如果成人讲故事给孩子听,那孩子更是伴有笑嘻嘻、瞪眼睛等丰富的面部表情。图画书朗朗上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画、有趣的故事情节都是儿童喜欢的对象。孩子哭闹时,可以试图用书来吸引他,翻开书,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述书中有趣的故事,孩子有可能会停止哭闹,与家长一起度过愉快的亲子阅读时光。

(二)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在延长

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它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研究表明,儿童与成人共同看书情况下的有意注意时间长于独自看书时的。3岁儿童在成人陪伴下大约能保持25分钟左右的有意注意时间,6岁儿童保持有意注意时间在40分钟左右。

亲子阅读是引导儿童爱上读书的最佳方式,重在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参与主体关系特殊,因此亲子阅读包括情感性特点;亲子阅读不是简单的家长读、孩子听的陪读,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达成早期阅读的目标。

(三)语言能力飞速发展

要计算导弹流场和弹头本身对光学系统镜面上每个网格节点的辐射照度, 本文以镜面上每个网格节点为球心建立半球形辐射网格, 往复循环计算出导弹流场对光学系统镜面的辐射照度值. 图3为流场网格和辐射场网格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四)创造力开始萌芽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潜在力量。脑科学的研究启示我们,儿童的年龄越小,创造力提升的空间越大。儿童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儿童的创造性表现也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创造性表现可能是蹦出一个新想法,表达一个从未有过的观点,画出一幅新作品,等〔6〕

(五)儿童情绪理解能力迅速发展

尽管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亲子阅读,给孩子买了不少书,但是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内涵和价值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偏颇的。亲子阅读变成父母单向的“读书”,父母拿着书“照本宣科”,读到哪里算哪里。更有家长为了省事,选择购买智能化的“读书机器人”,只要把书放在机器人面前,机器人可以把书本上的故事一字不落地复述出来。不少家长感叹,这简直是亲子阅读的“神器”。从根本上说,这些阅读方式都是家长缺乏正确亲子阅读观的体现,仍然将亲子阅读视等同于“识字”“听故事”等。亲子阅读是早期阅读的一种形式,其独特之处之一就是阅读过程中体验父母和儿童的情感互动。很多时候,孩子拿本书依偎在父母怀里,这让儿童感受到父母最直接和最强烈的爱和来自父母的安全感。

二、当前学前儿童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阅读缺乏计划性和规律性

从认识层面来看,可以说为人父母者普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都希望孩子爱读书;但在操作层面却是另一副样子。一些家长平时工作较忙,下班回家就拿起手机,周末开展休闲娱乐,却整个月都没有阅读行为。为人父母者偶尔兴起,随意拿起手边书,不考虑儿童的已有经验,不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随意开展亲子阅读。这时候,儿童可能玩得正欢,在父母的呵斥之下,勉为其难地听父母阅读故事。有调查显示,70%以上的家庭都会进行亲子阅读。但是,有不少家庭存在上述提到的是完成任务式或随意式的亲子阅读。这样的亲子阅读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儿童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

6岁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有次序、有规律的过程。0-6儿童的语言可以分为既有质的差异又相互关联且有交叉的几个阶段:0-1岁是准备阶段;1-2岁进入正式学说话阶段,称之为言语发生阶段;3岁之前幼儿能够理解基本词汇;3岁之后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迅速发展;5-6岁进入口语发展成熟期。

(二)亲子阅读中家长多看重“读”,少情感性投入

情绪理解是儿童对自己、他人情绪心理状态的认知能力以及对情绪线索、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情绪理解为情绪交流和社会行为提供基础,情绪理解能力发展较好的儿童在社会性交往方面具有优势,善于觉察他人的情绪和需要。2-3岁的儿童逐渐能知道别人的情绪。例如,看到其他孩子受到惩罚,他们会感到难过。但由于“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不够,这时候体会到的“难过”多属于模仿的。3-4岁左右,儿童的情绪开始分化,走出自我中心,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变强。例如,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开始有帮大人做事的举动。4-6岁,儿童的移情真正开始。例如,小朋友受伤,他们不仅能体会到同伴的痛苦,还能感受到同伴将要面对的窘迫和困难。

(三)亲子阅读中多咬文嚼字,少品味图片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并不带有功利性。儿童的阅读不像中学生为了考试而展开的拓展阅读,也不像成人为了搜索资料而去阅读;对于儿童来说,阅读和“搭积木”“玩过家家”等一样都是儿童喜欢的游戏,是他们感知、探索世界的活动。但是,成人往往会赋予亲子阅读一些功利性功能。儿童特别喜欢互动性强、游戏性强的绘本,正确的亲子阅读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例如,阅读《小馒头》时,父母可以一边唱这首儿歌,一边亲昵地与孩子游戏——用手去捏揉孩子身体,再用中指、食指在孩子的身体上轻轻戳一戳(“咬一口”);亲子还可阅读《好饿的小蛇》,该文中反复出现的“啊呜”“咕嘟”等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这些绘本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正如绘本阅读专家松居直先生建议家长:“父母要把有趣的书而不一定是有用和有益的书放在孩子身边。”

(四)亲子阅读中关注故事的教育功能,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有绘本馆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家长在选择绘本时多偏向于选择“认知”类绘本。这类绘本将数字概念、方位知识等融入绘本中。例如,数学启蒙绘本《动物上路》,在认识动物的情境中融入10以内的加法。这类书的借阅量在绘本馆居榜首。这也折射出父母在亲子阅读中的目的和动机,父母希望儿童通过阅读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事实上,无论多少月龄的儿童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大多数儿童喜欢天马行空和令人捧腹的场景和有趣的绘本;不同儿童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比如有的孩子偏好交通工具,有的孩子偏好艺术,有的孩子偏好动物。家长在选择绘本时,如果仅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忽视儿童的喜好将不利于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五)亲子阅读中强调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忽视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善于教育孩子,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亲子阅读不同于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不同于培训机构的故事班的活动。亲子阅读除了阅读本身的价值之外,其情感价值是其他任何一种阅读不能代替的。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过程中,要始终将情感传递放在首位,营造充满爱与轻松的环境,用充满爱的声音、语气和儿童对话,切勿硬邦邦地照本宣科。例如,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了小兔子和妈妈在比赛谁的爱多一点。家长可用舒缓的音乐创设温馨的情境,用充满爱的声音描绘情境,表演爱的动作和孩子共同感受、体会小兔子和妈妈的爱,进而让儿童能移情,感受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温馨的拥抱和充满爱的语言永远不嫌多。

三、学前儿童亲子阅读的建议

卡尔斯巴德冬季葡萄酒节每年在美国卡尔斯巴德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此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品尝各种葡萄酒,与葡萄酒制造商会面,参与各种现场娱乐活动的机会。

(一)绘本的选择应遵循儿童的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还不具备识字能力,学前儿童的阅读材料大多数是图文并茂的。而现在广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绘本更强调图片的内涵。绘本中图、文拥有各自的表达功能,可实现完全的、真正意义的“图文合一”,协调配合甚至达到不可分割的程度〔7〕。绘本中的图无疑成为幼儿阅读的重点。由于成人习惯于“读字”并非“读图”的阅读方式,抑或是成人出于功利化的阅读目的,亲子阅读过程中,多数家长习惯于朗读文字,引导儿童理解词语、学说句子、咬文嚼字;鲜有家长引导儿童欣赏、观察、思考及品味读物中的图。

当我拖着拉杆箱走在半边街上,陡然看见一辆豪华踏板电动车迎面驶来,驾车的是一位窈窕动人的女性,只见她穿一件翠绿色的猎装式风衣,内衬薄如蝉翼的彩纱,伴着一阵微风驶来,风衣下摆被风鼓起,让人看见着肉色丝袜的健壮大腿。那形象令人联想到一只蚂蚱,饱满的大腿弹跳而起,张开硬壳的外翅,舞动粉色的内翅,在草地上空飞翔。

(二)创设情境,重视亲子阅读中的“情感价值”

或许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乐此不疲地进行“为什么”的提问。比如《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家长喜欢追问:“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蝴蝶啊?”在阅读《大卫,不可以》这本书过程中,家长喜欢追问“大卫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等类似问题。不可否认,阅读活动可以促进儿童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亲子阅读都变为“十万个为什么”式的提问就削弱了亲子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亲子阅读还应关注儿童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语言交流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非常重要的目标要求。语言交流能力是指儿童在请求、提出疑问、拒绝及陈述自己的想法等情境下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容易忽视在阅读中训练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

秀容月明听了一阵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守桂州的将军叫丛时敏,因胡人打过来,朝廷另拨人马归他指挥,他说,现在人多,营寨不够住的,我们干脆住百姓家吧。他自己带头,搬到桂州最有钱的人家去了。手下将吏纷纷仿效,都拣有钱人家去住。像小都统这样的军吏,只有住寻常百姓家。这些将吏住人家,不仅要好酒好菜侍候,付给数目不等的钱财,隔三差五的,还要把妓女请来,供他们享乐。侍候不周,将吏就打人,砸东西,就是杀了人,丛时敏也不追究。

(三)顺应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品味图画

国外研究者发现:在亲子阅读中,儿童的注视时间主要放在注视图画上,对文字的注视时间不到9%,注视次数也主要分布在图画上,对文字的注视次数一般不到7%〔8〕。即使在图画书亲子阅读过程中,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注视水平也不高。因此,在亲子阅读中,家长要顺应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多看、多揣摩书中的图。例如佐野洋子的绘本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故事中的虎斑猫,是一只死了一百万次也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虽然有着百万次的生命体验,但是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所以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唯独就在第一百万零一次的生命里,他领会了刻骨铭心的爱,真真切切地活了一回。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意义、自我价值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文字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但是作者在刻画虎斑猫的眼神上精心雕琢,如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虎斑猫的前后眼神的变化,或许能有助于理解绘本想要所传递的主题和意义。

(四)多提开放性问题,引导儿童开展想象

每个儿童的大脑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需要不断地激发。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应少问孩子“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应多提开放性问题“你觉得这个图案像什么呢”“你喜欢故事里的谁呢”。例如绘本《停电以后》,讲述了一个突然停电的晚上,整个城市都变得黑乎乎的。主人翁小花一家人放下了忙碌的事情,大家一起玩影子游戏、到屋顶上看星星、开晚会等。在绘本的阅读中,家长可围绕“整个城市都停电了,但是却有一扇窗户有亮光,这会是谁家的呢”“小花一家人遇到了谁呢”“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等问题提问孩子。善于提问的家长会发现绘本故事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五)角色扮演,可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机会

在不同情境下表达自己的需求、提出疑问、恰当地拒绝别人等语言交流能力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儿童为小学入学进行语言能力准备的重要方面。家长在亲子阅读中要善于借助阅读材料,进行角色扮演,训练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例如,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最后战胜困难,完成了买东西的任务。在绘本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女孩到了小卖部,因为有些紧张,声音很小地喊:“我要买牛奶!”因为声音小,老板并没有听到。后来,又有其他顾客不断光临,等了很久,小女孩终于鼓足勇气大声表达需求,最后成功买到了东西。在这本书的阅读中,父母可以扮演小卖部的老板,让孩子扮演买东西的顾客,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的幸运一天》绘本阅读中,父母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大灰狼”和“小猪”。孩子要思考“小猪”如何智慧巧妙地向“大灰狼”提出有利于自己的需求。家长要以绘本中的情节为依托,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为儿童创设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机会,促进了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亲子阅读是实现儿童早期阅读目标、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前儿童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儿童的语言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以及未来生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戴晓明.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阅读者〔J〕. 学前教育研究,2014(3):67-69.

〔2〕胡颖. 多元化阅读中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84-85.

〔3〕周兢. 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的走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0-23.

〔4〕谢倩,杨红玲. 国外关于亲子分享阅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 学前教育研究,2007(3) :58-61.

〔5〕沙莉,杨彩霞,魏勇刚.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4.

〔6〕王灿明,孙琪. 学前情境教育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5):41-45.

〔7〕陈晖. 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8〕刘宝根,周兢,高晓妹,等. 4-6岁幼儿图画书自主阅读过程中文字注视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2011(1):112-118.

作者简介: 周星星(1989-)女,江苏盐城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社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8-Y076-04

(责任编辑:赵 阳)

标签:;  ;  ;  ;  ;  

学前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