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用什么统称图书馆界内各相关人员呢?笔者提出“图书馆人”这一新概念。它包括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图书馆专业书刊出版工作者;图书馆事业管理者四部分人。结构如下图。
1 图书馆实际工作者
这是指在各图书馆里从事实际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好文献的收集、整理或加工、保管、开发、提供广大读者利用。
1.1 他们是图书馆工作的实施者
正是因为成千上万的图书馆实际工作者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辛勤劳动,图书馆所肩负的向社会提供文献保障的光荣任务才得以完成,图书馆满足社会对文献信息需要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实现。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馆服务的优劣,图书馆事业的兴衰,从图书馆自身角度来看,都取决于他们水平的高低。无数事实证明,要办好一个图书馆需要许许多多条件,但是,在许许多多条件当中,图书馆实际工作者是首要条件。
1.2 他们是群众阅读的组织者
图书馆是广大读者读书的场所,更是图书馆实际工作者向他们推荐好书、指导阅读的处所,从而使图书馆成为开展群众阅读、系统而有效地利用图书馆里各种服务的最有组织的渠道。
1.3 他们是人类知识的守护者
他们把各学科门类、各语言文种、各载体类型的文献收集、整理,使之有序化并有效地存贮起来,从而使图书馆成为人类知识的特大仓库,而图书馆实际工作者便是这座知识殿堂的守护者。没有他们的这种功能,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就无法履行或实现,人类的继承和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将减缓其前进的步伐。
1.4 他们是文献信息的开发者
如果说,“藏书保管者”是历史赋予他们的第一个社会角色的话,那末,他们在保管、整理藏书的同时又在对藏书中的信息进行深层的开发和挖掘工作,对分散甚至隐藏在书、刊、资料字里行间的信息加以筛选、汇总,编制三次文献从而使文献增值。这就是说,文献信息开发者是他们的第二角色。正如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中所说:“从本世纪中叶以后,藏书的‘保存者’这一概念逐渐让位于‘藏书的开发者’这一概念,这一术语才是图书馆员的真实写照。”
1.5 他们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
他们不仅是文献的收集者、加工者、保管者、开发者,而且是文献及其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在文献信息及其需求者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传播之桥,成为“书——人”结合的枢纽。他们每天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在对读者进行各种教育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品质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简言之,就是在“借书育人”。
总之,他们是为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类文明而无私奉献的服务者、劳动者,是图书馆人的主体。列宁曾经用十分简洁明快的语言给他们以高度评价:“图书馆员是事业的灵魂”。
2 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
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两种职能,一是从事图书馆学的教学工作,二是从事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通常是既教学又研究或既研究又教学,二位一体或一身二职。
2.1 他们是图书馆学的传授者
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的教员们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系统地、全面地、无私地传授给一批又一批学生,使学生在上岗前就具备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他们是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从事教学工作,而且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所谓“教研组”即教学研究组的简称,是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的组织,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他们还要开展学术研究,探讨学科发展规律。
2.3 他们是图书馆工作经验的升华者
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是图书馆学理论赖以形成的基本原料。但是,由于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日常业务工作上,没有条件对这些感性认识进行系统总结。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的肩上,他们善于总结,长于归纳,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加以概括,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我们看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著(包括教材)主要出自他们之手。
总之,他们是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生产者”,没有他们,图书馆事业就后继无人,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提高,图书馆就难以胜任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神圣历史使命。如果说“图书馆员是事业的灵魂”,那末,他们则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3 图书馆学书刊出版工作者
这里的“图书馆学书刊出版工作者”是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出版社和图书馆学情报学杂志编辑部的编辑者、出版者,他们是图书馆学学术成果的生产人员。
3.1 他们是图书馆学理论成果的鉴定者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科学发现,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理论假说,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技术发明,为了获得社会承认,首先都要发表问世。没有发表出来,就谈不上同行评议,也无所谓社会承认乃至获奖。”(刘大椿:《科学活动论》)学术成果在发表之前必须经专家们进行鉴定,接受同行专家评议,而出版社和编辑部便是履行这一职责的“同行专家评议小组”,没有通过他们的鉴定,任何科学发现、假说、理论等都不能出版、发行,而获得通过以后,主观知识就转化为客观知识(以文献形式固定下来)意味着获得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在图书馆学理论建设方面功不可没。
3.2 他们是图书馆学文献的生产者。
图书馆学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只是发表的第一步,只有发表(出版)以后才可以被社会所承认和所利用。图书馆学专业书刊的出版者出版发表了大量本专业的著作、论文,为提高图书馆人的理论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他们是图书馆学专业书刊的传递者。
图书馆学专业书刊由他们出版并发行到各地,以供广大图书馆界相关人员学习、研究。传递者与传播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没有前者便没有后者的活动,没有后者的需要前者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总之,图书馆学书刊出版工作者在肯定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提高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传播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4 图书馆事业管理者
这里的“图书馆事业管理者”指各级图书馆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不包括各馆的负责人。在我国,主要指文化部图书馆司以及各省级文化厅下属的图书馆处;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及各地分院相应的组织,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及各省级相应机构里专职从事管理的人员。
尽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及它们下属相应组织并不是文化部图书馆司及各省图书馆处那样的职能部门,但是,这种半官半民的机构仍具有很强的“官”味,具有相当的协调、咨询、研究和业务指导作用,因此,一同把它们划归“事业管理者”。
4.1 他们是图书馆政策法规的拟定者
国家通过他们拟定图书馆政策法规并实行对各系统图书馆的领导,例如《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暂行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4.2 他们是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指导者
全国各大系统、各种类型图书馆管理工作和业务建设都离不开他们的领导和指导。我国图书馆事业已初具规模,开展了各项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基础业务建设方面也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例如统一编目、编制联合目录,编制并修订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期刊分类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等。
4.3 他们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活动的组织者
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图书馆学术活动都由他们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以及全国公共系统、全国科研系统、全国高校系统等组织一系列的学术研讨会,或年会,或专题会,或地区性会议,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1996年就成功地主办了“国际图联第62届大会”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他们是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管理的实施者,负责贯彻国家文化事业的方针,促进图书馆事业建设,组织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的协调与协作,推动图书馆事业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培养图书馆在职干部等。中国图书馆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他们分不开的。
5 两个相关概念
5.1 馆员
馆员是图书馆员、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简称,是图书馆业务人员的通称。就是说,它的基本涵义是指图书馆实际工作者中从事业务工作的人员,它不能与“图书馆人”相提并论,只是其下位概念。
不仅如此,自从图书馆界评定技术职称以来,“馆员”便成了图书馆业务人员里中级职称的专用名词,而且不再用以通称图书馆的业务人员。可见,“馆员”的内涵很小,不但不能用来统称所有与图书馆工作相关的人员——图书馆人,而且也不宜简称图书馆业务人员。
如果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来涵盖图书馆人也不妥当,除了图书馆实际工作人员,图书馆人中其他人员难以包含进去。
5.2 干部
在谈到图书馆组成要素时曾出现“图书馆干部”这一概念,泛指构成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这一要素,借以与3 个非人要素以及另一人员要素的读者相区别。很显然,它不能包含图书馆学教育工作者,图书馆学书刊出版工作者。另外,“干部”一词通常与“群众”或“工人”相对,因而专指性不强。因此,它还不能等同“图书馆人”这一概念。
6 图书馆人是一个新概念
6.1 图书馆人是一个上位概念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图书馆人是图书馆实际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出版工作者和事业管理者的上位概念,因而也是一个整体概念。
6.2 图书馆人是一个崭新概念
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图书馆人”这一概念,既使在个别文献(笔者在几篇文章中使用过它)出现或使用过,但是也没有作为一崭新的概念加以论述。
使用这一概念不仅可以言简意赅地统称它的四个下位概念,而且把这四部分人员作为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凝结在一起,构成了图书馆事业的人员因素,这对于认识和发展图书馆事业都是极为有利的。
收稿日期:199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