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时代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对比论文_魏雅楠

大众传播时代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对比论文_魏雅楠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盖伊?塔奇曼在《做新闻》一书中强调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将新闻的产出过程规划成一种潜在的框架,并指出这个框架是如何建构,并考究新闻生产机构和新闻工作者是如何联系的。新闻网络给社会信息的组成设置一种规则,这原因是它控制了新闻源发生的地点的可能性,地理位置,部门分工。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将具体的事件类型化,并按照时间分类,依据空间衡量价值,成为一种固定且潜移默化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储备,从而达到新闻是建构的现实这一标准的定位。新闻生产的节奏也因媒介以及时空性和新闻的类别性产生看差异。

关键词:大众传播 新媒体 新闻生产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以建构的环境再现社会现实,经过把关人过滤,网民选择放大的信息,从而达到这一理想的状态。当新媒体互联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个人博客、微博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机制发生了改变。

新闻信息所分布的空间,使得记者与编辑得到一手资料的源头发生了巨变。发布信息的编辑与记者发布信息是需要的新闻资源不再单纯依靠记者站和通讯员的信息,同时只有想要反馈,社会的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到提供新闻源头的行列中来,网络社区、博客的内容也成为重要的新闻线索来源。因此在当代新闻环境中,人人都有话语权便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新闻框架,成为“草根记者”,但是在新闻框架中所产生信息生产,是否能成为正的新闻这就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大众传播时代新闻的新闻生产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框,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新闻生产者通过传播人们迫切想知道,需要知道和应该知道的信息,它在传播的过程不仅传播者信息,受众通过信息了解到社会信息,意识形态,同时它还成为规范受众所能接受到的事实和知识。赋予事件以性格,就是通过新闻工作者,新闻组织和事件在其过程中的分配方式,因此这些都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记者们四处采访以寻找用来填充新闻产品的事件项目,这就造成了必须筛选的饱和信息。”[2] 因此,在加工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新闻组织规定了原稿截稿时间,并且创造了新闻工作节奏,新闻工作者凭借以往处理新闻时间的经验,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了分类,因此这种分类同时就影响了新闻事实所具备的新闻价值,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从而影响到新闻的生产节奏。

(一)空间的网络化

在大众传播时代,对于信息的筛选以及现实环境的考察,都是从新闻机构以及新闻工作者所建构的,新闻机构传播的新闻事实都是通过新闻工作者在其建构的过程中筛选信息。信息空间的新闻产生网络化,这主要通过信息源接受时地理边界化和信息在发出过程中新闻机构对内的组织专门化以及部门的分工化。

因此,记者在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的同时,新闻生产过程中框架体现在地理边界化,地理边界化是指以地域为界,以城市为中心,根据不同地区情况确定编辑部的部门划分和人力调配。比如,《纽约时报》和纽约新闻报都设有华盛顿联络处,而且只有一个都市编辑部,其边界权限刻延伸到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新闻报》定位是地方报,《时报》是全国星报纸,《新闻报》比《时报》在当地设有更为广泛的记者分布。而《时报》比《新闻报》有更为广泛的全国性和国际性联络系统。并且他们都有关于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所负责的责任区,使记者之间关于新闻选择冲突时有自己的地里边界责任区。

其次是组织专门化。记者分布有规则,并且通过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且方便信息采集的信息集中区中设置专门的人员过去采访并且成立专门的记者。由于机构内部权力错综复杂,有时往往边界优先原则优于组织专门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假如离发生地点最近的记者没有理由拒绝,往往都是他去报道,因为就是他离事件发生地最近。

部门分工化,一般按照财经,体育和教育等来进行分工。各个分工部门的编辑绕开按照边界责任区划分的编辑区域分割,直接对管理编辑或执行编辑负责。在1960年早期,《纽约时报》的文化记者属于地方新闻编辑室,而科技记者则属于全国编辑室。

(二)时间类型化

当新闻发生或者新闻出版的时间影响意见纯粹的自然事件所能在受众或者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新闻价值大小的判断。新闻媒体要把工作纳入时间轨道来加以控制,那就必须保持计划的连续性。将所报道的内容有条理的列入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日程当中,派出去的记者最好是没有其他任务,以避免影响对日常采访区进行新闻报道的质量,并且按照实用目的进行分类。新闻网络以空间为单位,反映并决定新闻价值,而新闻类型化以时间为定位,反映的是新闻事件的特征。

新闻类别可分为软新闻和硬新闻,硬新闻涉及的是可以分析,可以解释的事件,是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真实描述”。软新闻则是具有人情味,有趣的报道。 第一,突发性新闻需要资源分配和技术运用。突发性新闻具有无提前预定性,事件来的突然,所以比须快速加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发展性新闻需要技术与对事件的认知。发展性新闻涉及各种“紧急情况”。关于事件的出乎预料,但是它所包含的“事实”是有限的。“事实”比须经过重新建构,而且随性和信息的增多,这些“事实”会越来越准确,因为故事在发展才被叫做“发展性新闻”。

第三,延续性新闻需要通过预测控制工作。连续性新闻因为具有提前预定性,所以新闻工作则和新闻组织可以据此来规划自己的活动,以便腾出精力应对无法具体预料的突发性事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的是,通过对时间与类型化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新闻工作者利用类型化的手段,将社会生活中具备个性,特点的事件转变为通俗的可以加工和生产的最原始资料。

(三)信源选择规范化

掌握信息源就是能力的表现。掌握一手的信息源能让记者在生产新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同时信息源产出的信息越靠近较高的信息地位,它的影响力也就有更加不容小觑。只有掌握正确的信息源,记者才有资本并在整个新闻报道中被认可。与同事交流信息,甚至于竞争对手分享信息,从而达到信源共享。

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

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信息走向“数与网”时代。互联网这一新媒介的诞生和变迁的过程,从而改变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方式。网络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更新快,互动性强,对新闻生产流程的带来巨大挑战。

(一)信源社会化

新闻采编的流程发生变化,首先,新媒体传播技术在传播资源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全民化。各大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蜂窝式增长,微博,微信,腾讯网,以及各大以手机新闻为主的手机应客户端,都以一种全新并且高端的方式呈现着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方式。以社交媒体微博为例,其具有的低门槛,草根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等特征,使之成为用户积极创造并彼此交换信息的平台,每个人皆有可能成为影像信息流动的关键节点。新媒体促进“公民新闻”浪潮的迭起,微博,论坛,QQ群等成为新闻线索的富矿,新闻素材的温床,从而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新闻采访识别机制发生了变化。

微博作为实时交互的平台,在“玉树地震”中,微博作为一个连接救援平台与救助平台之间的纽带,以及用户和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微博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产生了救助信息,对灾区的情况加以第一时间的声援,参与线上的捐助以及助援链接向全民发出有力的信息来帮助灾区群众。

(二)信息传播平台化

Web1.0的开端,20年前对Yahoo!搜索引擎的尝试,百度,新浪,网易各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web1.0时代的新闻生产时及时生产,海量生产。到腾讯QQ的出现,推动中国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随后百度退出贴吧,之后新浪推出的博客,微博更加促进了这一进程。在web2.0d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Web3.0正悄然到来,互联网传播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秉承用户至上的原则,出现互联网思维这一新理念,微博微营销大行其道。

在大众传播时代,公共议程均由精英和记者决定,如今,民众可以借助更为自由,公开的网络媒体主动的去生产新闻,观察新闻,信息传播平台更为广阔,轻点鼠标或手机摁键就可能成为一个公共事件或者新闻的参与者。

(三)媒介多样化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生产过过程变得更加多样化,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点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其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因此,在媒介多样化融合的时代,新闻生产者必须在媒介之间上进行内容共享,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的合作,相互推介内容与共享一些新闻资源。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层面上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采集,并且能够运用多媒体,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三.结语

新闻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为公众带来有价值的信息,无论是大众传播时代,或是数字化新兴媒体勃兴的时代,新闻生产的过程终将是新闻从业者孜孜不倦的事业,如今互联网正在转变为新闻信息生产的舆论场,互联网开辟的这种新局面迫使官方媒体改变生产新闻的思维和方法,积极投身到自身的互联网建设中去。当前,我国的新闻生产的社会场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世界正处于信息革命与新媒体发展技术变革之中,这样一来,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变得日益复杂。 因此,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整个传媒业正在从宣传事业转变为传媒产业,传媒市场经营,产业发展已成为业态变革的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 刘笑盈 徐阳译,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8

[2]华进,读盖伊塔奇曼《做新闻》——兼顾新闻经典边界问题[J],编辑之友,2011(06)

[3]陆晓华;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的可心内涵——读盖伊塔奇曼做新闻[J],伊犁师范学院报,2012.(09)

作者简介:姓名:魏雅楠(1993.3-),性别:女,籍贯:青海省西宁市,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论文作者:魏雅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大众传播时代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对比论文_魏雅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