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余小曼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1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5例。对照组予基础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以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产妇焦虑程度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较高为9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产妇焦虑程度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较高为9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产科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产妇,尤其是二胎高龄产妇,与普通患者相比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产妇在围生期存在着多种心理和生理变化,且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考虑到产妇的安全还需兼顾新生儿的护理,传统产科护理模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模式也以健康为导向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为产妇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还重视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以人性化的关怀让产妇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应对“二胎”新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2±1.6岁,孕周32~40周,平均(31.3±1.2)周;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将1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别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5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等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②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纳入标准:①患者无重大疾病;②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先关协议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产妇实施基础的常规护理。内容如下:(1)护理人员要协助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入院后为其安置床位;每天做好病房卫生和产妇的个人卫生,同时做好产妇的健康教育。(2)每日测量产妇血压、体温、呼吸以及脉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3)定期进行查房,加强夜间护理,尽可能帮助产妇解决所有问题。

观察组:观察组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①以暖色调布置病房、产房环境有利于产妇感受家庭温馨,可于合适位置放置绿色植物;②入院后给予热情接待,带领产妇尽快熟悉院内环境并讲解住院相关规章制度,设立24h电话热线或问讯处及时解答产妇及家属对入院治疗相关疑问;③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若条件允许可提供布帘、单人病房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其及他人病情,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灭灯、门禁时间,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有利于患者获得充足休息;④加强产前有效沟通,通过交谈掌握产妇实际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过度担心分娩结局者可例举以往成功病例增强其顺利分娩自信心、对分娩过程产生恐惧者可简要讲解分娩情况并给予适当语言鼓励等;⑤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可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形式缓解其生理、心理不适感,如提供音乐、书籍、电视等物品;⑥护理人员可联合家属根据产妇日常饮食习惯制定相应健康食谱,此举有利于增强产妇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及营养状态;⑦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日常应保持身心愉悦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1.3 观察指标

(1)产妇焦虑程度: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产妇住院分娩前后评价焦虑程度;(2)护理满意度: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满意度=(满意+一般)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焦虑程度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二组相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更好。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健康有了要求,不再是发生疾病后入院就诊,日常也更加重视身体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产科的住院患者都是即将分娩或分娩后的产妇,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着较大的压力,人性化护理利于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有助于护士与患者建立具有治疗性的人际关系,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利于护士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疏导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理念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理念。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切实满足患者身体、心理需求,最终目的在于使其身心均获得舒适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有学者提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加用针对性的环境、心理、饮食等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产妇负面情绪,对降低护患纠纷及提高产妇接受临床救护依从性均具有积极意义。

人性化护理模式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以产妇为中心,通过了解产妇生理和心理需求,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以为产妇实行更全面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接受生理护理同时,通过人性化的情感支持和护理,享受到更多的人性化护理,改善其产后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在产科住院患者中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率,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鑫莉. 探析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6(67):361-362.

[2]段冬梅.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 27(S1):458-459.

[3]李锐.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产妇分娩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29):150-152.

[4]王丽, 王淑红.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 34(09):151.

论文作者:余小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余小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