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实施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联合超声乳化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选取,对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以及B组,每组31例,A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两组患者的白内障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情况进行结果比较。结果:A组患者视力在0.4以上的人数多于B组,并且前房反应人数比B组少,但是A组患者白内障发生率高于B组,除前房反应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使用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反应,而联合超声乳化术不具有上述优势,但是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病情以及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合适的手术方式[1]。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者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本文对上述两种方法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 研究过程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A组31例患者单纯实施玻璃体切除术以及眼内光凝,其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16例,年龄在32-69岁之间不等,年龄均值为(52.7±2.4)岁,患眼共33眼,B组31例患者实施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及人工晶体植入,其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18例,年龄在31-70岁之间不等,年龄均值为(53.4±2.6)岁,患眼共32眼。为了使研究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表明统计学意义不存在,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仅行玻璃体切除术,行常规的经睫状体平坦三通道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将玻璃体和纤维增生膜进行切除。如晶状体不透明,较为混浊可能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则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将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完成后,在眼睛内部滴入少量的醋酸曲安缩松,使玻璃体染色,使其诱导玻璃体后,再次脱离;如视网膜其前膜依然存在,则根据具体情况第二次染色,并使用视网膜颞将其拨开脱离,视网膜前膜局限性,则直接将其剥离;如果出现广泛增生膜,则从后极部,尽量围绕周边处将其剥落,并应用玻璃切头将其切除。在手术前如出现广泛视网膜增生、视网膜脱离等形成的患者,则使用基础的气液进行交换,并应用硅油填充。根据个人情况,在手术中进行视网膜光凝处理。
B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具体方法如下: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基础性消毒麻醉后,以穹窿部作为基底的结膜瓣,在颞下方角膜缘后的3.5毫米处进行穿刺,并建立标准灌注通道[2],以12点方向角巩缘做3.5毫米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在前方内部灌注healon之后,进行环形撕囊,私囊孔的直径最大为6.0毫米,最小直径为5.5毫米,进行充分的水分离和水分层,囊袋内部水分离后囊袋内的原位超声乳化将晶状体吸出,将晶状体皮质进行抽吸,并将囊袋完好的保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工制成的晶状体应用折叠式,当术后马上将其放置囊袋内[3]。对切口进行仔细检查。
1.3 疗效观察标准
对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收缩压等指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所有资料比较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两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情况对比
对上述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一般为8-12个月,然后对患者视力进行判断和分析。A组患者33眼有15眼视力在0.02-0.1之间,有18眼视力在0.1-0.8之间,视力在0.4以上的有13眼;B组患者32眼中有13眼视力为0.02-0.1之间,还有15例视力在0.1-0.8之间,视力在0.4以上的患者有5眼,剩下的4眼光感较差,另外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没有将硅油取出,取出硅油的患者有6眼,视力有所提高,但是程度不同。A组视力0.4以上的人数比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白内障情况对比
在手术完成之后,A组患者中有术前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有5眼,剩下的28眼在手术完成之后有15眼半年内出现白内障,其中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患者有3眼,B组患者出现晶体后囊混浊的有6眼,有晶体囊带收缩患者2眼,将硅油取出之后实施相应的补激光治疗。A组白内障人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A组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反应的有2眼,B组患者则有前房纤维素渗出共7眼,A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低于B组,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4 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差异,呈现为p<0.05,其中A组为(1.05±0.30),B组为(0.35±0.28),其中t=9.4974,p<0.05。
3 讨论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极有可能出现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时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失明,对其今后的生活有较大程度的阻碍,因此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使其致盲率得到显著的下降[4]。其中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以及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常用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前者能够使手术时间缩短,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而后者则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是能够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另一方面两种手术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玻璃体情况等进行选择,并采取最佳的治疗时机[5],减少致盲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该根据其病情以及治疗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乌云,其其格,杨亮等.单纯玻璃体切除术与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3-5,6.
[2]廖凯,赵旭丽,袁安等.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评价[J].海南医学,2014(8):1135-1137.
[3]王海波,杨艳华,徐少凯等.23-G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 PDR合并玻璃体积血[J].国际眼科杂志,2014(4):698-700.
[4]张蓓.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4):3678-3679.
[5]李春梅.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评估[J].河北医药,2013(21):3240-3241.
论文作者:路欣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患者论文; 玻璃体论文; 视网膜论文; 白内障论文; 超声论文; 糖尿病论文; 视力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