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的相关效应与产业特征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体育产业的相关效应与产业特征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体育产业的关联效应与产业特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特性论文,体育产业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00(2006)05-0378-03

在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已经进入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列,体育产业的快速成长性已被理论界和产业界公认。在我国,发展体育产业在体育界已喊了多年,并引起了产业经济界的关注,基本的共识是朝阳产业说。多项国家和总局社科基金研究都得出了“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结论[1]。然而,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体育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处于怎样的水平?体育产业具有怎样的产业特性?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是一种怎样的技术经济联系?体育产业可能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点行业是什么?还几乎拿不出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意义的推测,原因是我们缺少对体育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特性的技术研究。

2001年,我们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浙江省体育产业统计调查”,2002和2003年,又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浙江省体育用品业统计调查”[2]和“浙江省体育健身服务业统计调查”[3]。这些专业的统计调查为我们分析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基本前提,目前在建的“浙江省体育产业动态数据库”将为追踪研究上述问题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本研究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体育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政府和企业把握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基于2001年浙江省体育产业统计调查数据和2002年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统计调查数据,使用产业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2000年浙江省投入产出模型,从产业部门间的静态关联—关联广度和关联深度,动态关联—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以及交叉关联的技术经济分析”[4,5],测算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效应,提炼体育产业的产业特性。

2 产业关联分析

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和产业分类,学界、业界和政界看法不一[6]。根据笔者的界定,体育产业是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和经济部门的总[7]。显然,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其统计口径横跨第二、第三两个产业的多个行业,表现出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乘数效应。所谓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就是投入产出关系,内在实质则是技术经济联系[8]。根据浙江省2000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每增加1万元体育产业的总产出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总产出2.71万元。从产业关联角度,可以分析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联系和关联效应。

2.1 静态关联

产业关联的静态分析,主要指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广度和关联深度分析,用以揭示产业部门或行业间的影响维度和程度。

2.1.1 关联广度 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广度可以用直接消耗系数进行考察和度量。直接消耗系数a[,ij]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部门或产品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或产品的数量。当a[,ij]>0时,且涉及i部门或产品越多,则第j部门或产品与其他部门或产品的联系就越广。根据浙江省2000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在40个产业部门中,体育产业所对应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于0的产业部门达37个,表明体育产业与37个产业部门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关联性。

本研究将关联广度定义为某产业部门所对应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于0.01的产业部门个数,即对确定的j,满足a[,ij]≥0的i的个数。计算表明,体育产业所对应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于0.01的产业部门达16个(见表1),表明体育产业与16个部门存在较紧密的联系,关联广度在诸多产业部门中名列前茅。

表1 关联广度大于15的产业部门(浙江省)

产业部门

关联广度

社会服务业20

科学研究事业 19

体育产业 16

非金属矿采选业16

金属矿采选业 1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 15

商业 15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15

2.1.2 关联深度 产业部门间的关联深度可以通过计算产业间的直接消耗(或流量)在总的直接消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进行考察和度量。关联深度r[,ij]值越大,表明第j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i产业部门产品的消耗量越大,进而说明第j产业与第i产业间的关联深度越深,反之则关联深度越浅。

浙江体育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然后是体育用品销售业和体育服务业。其中制造业又以运动服装、运动鞋帽包的兼营生产和体育器材、球类用品的专营生产为主。通过浙江省2000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与体育产业关联深度最强的纺织业等前5个产业部门与浙江省体育产业的行业结构完全吻合(见表2)。

表2 与体育产业关联深度排在前5位的产业部门(浙江省)

产业部门 关联深度r[,ij]排名

纺织业 0.205 1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0.178 2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 0.101 3

商业0.069 4

社会服务0.062 5

2.2 动态关联

产业关联的动态分析主要指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用以揭示在特定的产业联系状态下,某些产业的发展变化如何影响其他产业。

2.2.1 影响力系数分析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就越大。

表3为浙江体育产业主要涉及部门的影响力系数,除商业和行政管理及其他行业外,其余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均大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从分年度影响力系数看,浙江体育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力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影响力均大于全社会平均水平(1.037、1.050、1.055均大于1),二是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从1992年1.037到2000年1.055)。

表3 体育产业主要涉及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浙江省)

产业部门

1992年 1997年 2000年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1.345

1.467

1.356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1.210

1.175

1.212

商业

0.723

0.780

0.786

社会服务业 1.085

1.009

1.011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134

0.967

1.060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 0.724

0.901

0.904

平均值 1.037

1.050

1.055

2.2.2 感应度系数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显然,感应度系数越大,该部门所受到的需求压力越大。

表4为浙江体育产业主要涉及部门的感应度系数,除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外,其余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均呈现逐步提高态势。从分年度体育产业的综合感应程度看,近年来均大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从1997年的1.072起),并逐步提高(从1992年的0.826到2000年的1.089)。表明体育产业的需求在逐步增长,体育产业所受到的需求压力在逐步提升。

表4 体育产业主要涉及部门的感应度系数(浙江省)

产业部门 1992年 1997年 2000年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0.760 1.233 1.322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1.337 1.300 1.318

商业 1.368 2.175 2.175

社会服务业0.689 0.995 1.003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0.394 0.391 0.385

行政机关及其他行业0.408 0.336 0.333

平均值0.826 1.072 1.089

2.3 交叉关联

交叉关联分析是将某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部门不仅对其他部门的波及影响较大,而且受其他部门影响的感应程度也较大,则表明这个部门同时具有高辐射性和高制约性,对供需双方都起较大作用。

通过对体育产业主要涉及部门的交叉关联分析,发现2000年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的部门有3个: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社会服务业。而1992年、1997年和2000年平均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的部门只有2个: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通常而言,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基本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点。这一结论为确定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为发展重点提供了决策依据。

3 产业特性分析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是以体育产业所具有的文化资源性状和产业资源特性所决定的[9]。我们对体育产业的关注,还较多地强调其占GDP的比重,对体育产业拉动GDP增长的作用认识不足。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门类中的一种“动力产业”,起着“经济协调器”的作用,可望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浙江体育产业的性态分析,我们认为体育产业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产业特性。

(1)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辐射拉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浙江2000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每增加1万元体育产业的总产出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出2.71万元,表明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乘数效应。

(2)体育产业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随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将日显发展空间。根据浙江2000年体育产业供求估算,浙江体育产业的收入弹性系数为1.44。经济学认为,弹性系数大于1,则需求是富于弹性的,表明体育产业的发展受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

(3)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作为消费结构中较高层次的消费,对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消费结构的变迁和升级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又刺激了消费结构的变迁和升级,这是真正的良性循环。

(4)体育产业是具有较高就业吸纳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行业。根据2000年浙江体育产业就业吸纳率测算,体育产业的就业吸纳率为0.37,高于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率0.1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率仅低0.01个百分点。根据2001年浙江体育用品业劳动生产率测算,人均年产值大于10万元,显示出体育产业对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为明显。

(5)体育产业是折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行业。社会、经济和文化越发达,体育产业就越发展。因此,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具备率先发展体育产业的条件和优势,在制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尤其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策略上,应特别考虑梯度发展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06-01-10;修回日期:2006-06-01;录用日期:2006-06-15

标签:;  ;  

体育产业的相关效应与产业特征研究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