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的培养情况以及相应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8年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腹泻患者,对其粪便采取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在12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结果中,35例患者表现为阳性,其中包括13例副溶血孤菌,9例类志贺邻单胞菌,7例志贺菌以及6例沙门菌。结论:在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腹泻的致病菌中,最主要的病菌是副溶血弧菌,此外,在临床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患者粪便细菌的培养结果。
关键词:腹泻;细菌培养;粪便检验;临床特征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lture of fecal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who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8 were selected for bacterial culture 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Results:Of the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35 were positive,including 13 cases of parahaemolyticus,9 cases of Shigella,7 cases of Shigella and 6 cases of Salmonella.Conclusions:Among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ausing acute diarrhea in patients,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 i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addition,dur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the results of the bacteria culture from patient's stool should not be overdependent.
KEY WORDS:Diarrhea;Bacterial culture;Stool inspection;Clinical features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腹泻多发于每年的夏秋季节,同时,根据致病因素与患者体质的不同,还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急性腹泻及时进行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分析后发现,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腹泻患者的相关诊断结果与对其粪便中细菌进行培养的结果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必须将二者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以2015年至2018年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的细菌培养结果与临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急性腹泻的有效诊断奠定理论基础。
1、研究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至2018年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中,男性70例,占58%,女性50例,占42%,患者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35.7±7.2)岁。
1.2 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粪便细菌进行培养,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观察研究对象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
1.3 诊断标准
在诊断标准上,研究者主要参考WHO定义,即研究对象的病程不少于2周,每天的排便次数不少于3次,排泄的粪便总量不少于200g。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与感染性腹泻的研究对象的相关诊断标准,分别参考卫生部颁布的相关专业标准及处理原则。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用百分比“%”来表示处理所得数据的计数数据,以“x2”进行检验,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对于检验结果,以P<0.05来表示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应的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诊断结果
在120例研究对象中,42例为急性肠炎,20例为腹泻(待查),35例为肠道功能紊乱,18例为急性菌痢,5例为消化不良。
2.2 粪便细菌培养结果
在120例研究对象中,35例的粪便培养结果表现为阳性,培养结果的相关数据详见表1。培养结果为阳性的研究对象的诊断情况详见表2.
表1 研究对象粪便细菌培养结果
2.3 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2.3.1 急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19例中,17例研究对象出现发热症状,其平均体温39度;14例研究对象伴有恶心症状,12例研究对象出现呕吐情况;19例研究对象全部伴有腹痛的症状。经过统计得出,19例研究对象每天腹泻的次数为8~15次。通过便常规检查显示,有6例黄稀便,9例水样便,4例粘液便。同时,血常规显示,19例研究对象的WBC均出现升高的情况。此外,经调查发现,19例研究对象中,17例有过不洁的饮食史,15例存在自行服药的情况,其所服用的药物多为黄连素与头孢菌素。
2.3.2 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 8例中,6例研究对象出现发热的症状,其平均体温38.7度;3例研究对象伴有恶心症状,2例研究对象出现呕吐情况;8例研究对象全部伴有腹痛的症状;3例研究对象伴有急后重感。经过统计得出,8例研究对象每天腹泻的次数为6~12次。通过便常规检查显示,有3例粘液便,5例脓血便。同时,血常规显示,6例研究对象的WBC出现升高的情况。此外,经调查发现,8例研究对象中,7例有过不洁的饮食史,7例存在自行服药的情况,其所服用的药物多为黄连素与头孢菌素。
2.4 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的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2.4.1 急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假阴性23例中,19例研究对象出现发热症状,其平均体温38.9度;8例研究对象伴有恶心症状,7例研究对象出现呕吐情况;20例研究对象全部伴有腹痛的症状。经过统计得出,23例研究对象每天腹泻的次数为6~13次。通过便常规检查显示,有7例黄稀便,12例水样便,4例粘液便。同时,血常规显示,19例研究对象的WBC均出现升高的情况。此外,经调查发现,23例研究对象中,20例有过不洁的饮食史,18例存在自行服药的情况,其所服用的药物多为黄连素与头孢菌素。
2.4.2 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 假阴性10例中,8例研究对象出现发热的症状,其平均体温37.9度;2例研究对象伴有恶心症状;10例研究对象全部伴有腹痛的症状。经过统计得出,10例研究对象每天腹泻的次数为5~9次。通过便常规检查显示,有6例粘液便,4例脓血便。同时,血常规显示,4例研究对象的WBC出现升高的情况。此外,经调查发现,10例研究对象中,8例有过不洁的饮食史,全部存在自行服药的情况,其所服用的药物多为黄连素与头孢菌素。
3、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在急性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孤菌是主要的致病细菌,其次为沙门菌及志贺菌属。通过对于研究对象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后发现,急性菌痢患者粪便培养的阳性率最高[2]。在42例被诊断患有急性肠炎的研究对象中,19例的粪便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余研究对象的培养结果为阴性,在其他检查特征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证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以临床诊断的结果为主,以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辅助,而不能单纯依靠患者粪便细菌的培养结果进行诊断,从而有效避免误诊情况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任章银,陈敢敢,江舰.2538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细菌分布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0):1469-1472.
[2]方筱.急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及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5):8-9.
论文作者:曲识,蒋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研究对象论文; 粪便论文; 细菌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头孢菌素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