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对策探析论文_邹宇

肇庆市林业局种苗站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林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多元化技术支持,特别是“十九大”中提出了林业建设的目标。因此,林业工作者需完善林业种苗技术及其质量管理方法,并结合广东省的发展现状,完善相应种苗质量及其实践要求,贯彻生态建设理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广东省林木种苗的种植情况,结合质量管理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引言

广东省的林业发展技术的不断优化,对优化环境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因此,工作人员需结合本地常见种苗情况进行管理,围绕桉树、杂交松等植被的种植进行探讨,从而加快该产业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重视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方法,并深化当地环境建设方针,从而提高该产业的经济效益。

1.广东省林木种苗的种植情况

广东省林业建设向来处于国内前茅,当前可预计规划栽种种子份额已经高于70.4万kg/年,且不断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省内林业局、管理机构的数量也较多,切合相应标准体系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本省树苗栽种质量也不断提升,且相应合格率也不断增高,如表1所示,为2015~2018年本省林木种苗情况的抽查报告(部分)[1]。

表1 2015~2018年期间广东省林木种苗部分合格情况(数量单位:个)

 

近年来本省林木种苗成活率、合格率不断提升,且种苗种类的选择更具有特色,包括阴香、广宁红花油茶、杉木、大叶樟等。通过结合本地的生态情况确立合适树苗种类,提升了本省林木种苗的有效性。

2.当前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问题

2.1 植株市场管理絮乱

林木种苗经营中务必具备相应的标准许可证件(经营许可、林木树苗工国家职业资格证),并具有一定的从业经历方可进行市场营销。但是,当前相应资格许可证件的取证率相对不高,导致多数部门处于无证经营或资格证件不健全的情况。同时,引入植株质量低,降低了种苗的存活率。实际管理过程中操作市场较为絮乱,不利于相应部门予以备案,大量不规则现象会直接导致植株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实践针对性质量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直接导致出现了严峻的经济损失。

2.2 监测体制不合理

现阶段有关部门对林木树苗的监测体系不完善,且诸多植株的存活率、合格率的检测情不科学,容易导致多元化安全隐患问题。在此过程中,当地专项管理机构设置极其机构检测技术仍有待提高,且相应的责任意识不清晰,极其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不公正的情况[2]。同时,诸多项目检测结果并未全面实践,且当地管理问题频发,易导致经销商无法将优质种苗品种推广至实处,出现营销困难。

2.3 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首先,当地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不强烈,且对种苗质量管理认知存在偏见。工作人员对种苗的品种设计、遗传特征的情况调研不深入,仅对于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探讨。同时,造林进程极其造林的生态效益有待提高,且优质苗圃数量相对较低,存在项目核查、培育以及种植方面的问题。此外,工作人员对相关操作制度的推广不深入,种苗实践的资金投入标准、投入体制、投入管理设备不全面,相应的人才建设、培育机制较为片面,降低了种苗的质量标准。

3.优化林木种苗的优化对策

3.1 优化质量管理标准

其一,工作人员需结合广东地区的林业管理标准实践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行建设,不断强化当地林业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和核心技术。例如可要求工作人员依据广东地区的林业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种苗品种,在发展中学习新型种苗技术和种苗流程。同时,需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行政意识,实践相应的解决体系和法律体系,落实不同质量管理的原则于实际工作当中。特别需要注意结合“法律”的体制理念,落实法律基础于实际管理当中,提升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此外,需打造出合适的空间环境,强化各部门的法律体系制度和项目内容,加大相应部门的宣传环节,促使这项管理需求更为有效。所以,质量管理标准实践中,需加大各部门对种苗要求、种苗方法、种苗养护方案的管理措施,这对于提升植株质量有积极地作用[3]。

其二,设立标准的过程中需结合植株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内容进行综合性推广,要求工作人员明确相应法律体系内容和市场质量管理标准,落实操控标准与推广过程中,构建有效、合理的市场监管氛围,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出一个科学、公平的守法的管理体系,全面推广该体系于林业局和执法部门的工作规划当中,促使质量指标设计更为合理。同时,相关部门需结合当前市场运行规则确立出合理的管理机构,落实管理机构的权力及责任,确保主体考核项目与质量控制标准所协同。例如岗位职责及监管设计过程中,则需要落实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根据相应体系标准进行管理与实践,从而提升这项管理的有效性。

其三,工作人员需落实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理规划内容,确立相应的政策体系,并围绕种苗质量进行形式探讨,确保选择、经营、种植、养护等流程均处于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当中,有利于落实“生态工程”的建设目标。同时,工作人员需根据当地地形选取最为合适的种苗规划及种苗种类,围绕生态供应的办法进行形式构建,提升该项目供应的有效性。就当地的发展而言,需结合植株的合格率进行探讨,并确立相应的监控标准和实践标准,落实政策内容、项目管理内容和投资方法管理等类目,从而提升植株的存活率,也能打造出一个特色性的种植需求。最后,工作人员还需结合相应的指标参考依据进行实践,分析出种苗数量以及造林位置,并完善该指标的标准要求。

3.2 优化经营设计

其一,工作人员需把握经营设计的纲要要领,结合新时期的林业建设方针和建设规划进行组织探讨,强化植株选择,从而提升种苗的有效性。例如可科学设计、分配相应的质量管理要求,根据资金投放规则和投放措施进行组织优化,并针对性设立相应的经营赏罚制度。对于资质健全的经营者,需对其予以相应的技术培训和经济支持,促使经营者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对于资质不健全或无资质的经营者的处理中,需对其进行严厉处罚,要求经营者进行停工整改,强化经营者的意识。同时,需确保苗木使用的合理性,根据相应质量标准设计合理的监查、审核机制,改善经营、建设质量,并设立“回收”及“资金取消”的机制,对不合规部门予以严厉处罚。

其二,需要求相关政府大力支持林业规划以及林业的建设,并针对性予以资金支持。首先,需优化技术培育方面的项目支持,根据不同树苗建构培育方法和培育内容 ,选择优质、合理的树苗种类。其次,需对相应企业予以经济、技术方面的扶持,并结合《林木种子采收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实践,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为主要实践目标,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植株进行校检。此外,需根据相应培育技术对较稀缺的林木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市场发展要求进行改革优化。例如可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借助“云平台”对种苗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并利用“公有制”的发展技术对苗圃组织进行改进,加强对该产业链的组织建设和组织规划,树立科学、公平的产业竞争体系,促使该产业的发展更为迅速。

3.3 完善产业建设

林业部门需完善相应的抽查标准及抽查要求,结合前期苗木建设及规划及规定,确定管理合同的可行性,使用相应的约定管理进行复查审核。

同时,需根据作业要求设计出良性品种的苗木规格,并采用对应的检测机制进行控制,分析造林技术是否与当前种苗技术所协同。此外,需采用完整体系的抽查方法和抽查原则进行实践,探讨苗圃种植情况及种植规划,并借助相应信息化软件分析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规定。特别需要对植株标签进行筛查工作,例如需根据产业建设方向分析出杂草指标、苗圃中虫害的发生几率等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工作人员在对应检测报告分析出产业建设的核心问题[4]。最后,工作人员还需采用智能化检测技术对植株的根系功能进行探索,提升产业建设的有效性。

3.4 完善新型技术建设

首先,新型技术建设前期需要求工作人员不断吸收新型林业苗木检测技术及规划技术,结合相应种植标准和种植体系进行目标实践,分析出契合该地区的种苗规划及种苗密度。同时,需采用分层管理技术对不同片区的植株进行培育优化,选择科学合理技术进行产业建设。其次,需加大公有制体系的建设方法,结合管理平台进行一体化控制。例如可借助互联网全方位监控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生产环节、工作环节、服务环节的环节内容等。通过引入中介服务对该技术的工作形式进行分析,提升信息交互的实践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林业建设及项目规划的过程中,需结合相应的市场规则进行组织探讨,分析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相应质量标准管理办法进行优化。同时,林业工作者也需根据广东地区的林业规划特色进行探索,结合该项目拓展必要的培训类目并做好相应技术实践标准,起到生态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秋颖,程莹莹.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质量的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17,35(1):49-49.

[2]孙志国.林业种苗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相关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37(23):65-66.

[3]蒋清志.提高林木种苗生产质量的措施探究[J].农家参谋,2018,595(18):92.

[4]薛利忠.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7(35):27-28.

论文作者:邹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对策探析论文_邹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