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春

中医辩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春

【摘要】 目的:观察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分析我院 2019 年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0例,将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与对照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中医辨证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辨证组和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4.29%,中医辨证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血压波动情况,血压控制稳定,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中老年;高血压;中医治疗;辩证分型;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指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血管、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改变,以及脂肪和糖代谢的紊乱[1]。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是后天调摄失宜。如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不足,清窍失养,且水聚为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发为头痛、眩晕;如长期精神紧张,忧郁恼怒,肝气郁滞,郁而化火,暗耗肝阴,阴不敛阳,风阳升动,上扰清窍;或肝肾阴虚,不能濡养清窍;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不能濡养而发为眩晕、头痛[2]。现对中老年高血压患 者给予中医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分析我院 2019 年1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0例,将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70.5±2.5岁。中医辩证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72.4±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采用常规降压药治疗,应用长效钙拮抗剂药物,10mg/次,每日3次。中医辩证组给予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肝阳上亢证14例,瘀血内阻证10例,痰浊中阻证6例,气血亏虚5例。①肝火上亢 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方药气血两虚证为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瘀血阻窍 祛痰生新,通窍活络。方药通窍活血汤减。③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药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④气血亏虚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药为归脾汤加减。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治疗后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有效: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出现下降情况且血压指标接 近正常范围;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没有发生变化[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检测应用t检测和x2 检测。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进行对比,中医辨证组患者35例,治疗前,全天收缩压(140±10)mmHg,舒张压(86±7)mmHg;白昼收缩压(147±11)mmHg,舒张压(91±9)mmHg;夜间收缩压(135±11)mmHg,舒张压(84±10)mmHg;治疗后治疗前,全天收缩压(119±10)mmHg,舒张压(68±8)mmHg;白昼收缩压(123±10)mmHg,舒张压(72±8)mmHg;夜间收缩压(114±12)mmHg,舒张压(66±8)mmHg。

对照组患者35例,治疗前,全天收缩压(139±12)mmHg,舒张压(87±9)mmHg;白昼收缩压(148±12)mmHg,舒张压(92±8)mmHg;夜间收缩压(134±11)mmHg,舒张压(85±10)mmHg;治疗后治疗前,全天收缩压(128±9)mmHg,舒张压(76±8)mmHg;白昼收缩压(134±11)mmHg,舒张压(83±7)mmHg;夜间收缩压(126±13)mmHg,舒张压(72±9)mmHg;两组比较,治疗前血压动态监测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中医辨证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中医辨证组患者35例,显效21例(60.0%),有效12例(34.29%),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 对照组患者35例,显效16例(45.71%),有效10例(28.57%),无效9例(25.71%),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4.29%,中医辨证组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虚,与肝、脾、肾的关系密切。气血阴阳失调,脉络失养,或清阳不升,或痰、火扰动清窍而发病。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或肾精不足是导致气血阴阳失调的关键。其病性为本虚标实,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相互影响,可致虚实夹杂[4]。早期的证候特点,是正气盛而邪气实,治宜理肝祛邪。中期的证候特点,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阴阳失衡,治宜滋肾平肝,平调阴阳。后期的证候特点,肾精不足,气血亏虚、阴阳两虚,治宜补益阴阳气血之虚,滋补肾精之亏损。虚损者补其不足,以平为期,获其阴阳之平衡。

本研究中,两组比较,治疗前血压动态监测结果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中医辨证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4.29%,中医辨证组疗效更为显著。

总之,中药的不良反应少,适合长期服用,且药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老年高血压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血压波动情况,血压控制稳定,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飞. 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辩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04(5):318-318.

[2]吴建武.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探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5):36-37.

[3]段军. 中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80例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4):13-15.

[4]王向阳.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效果[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2):61-62.

论文作者:李春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中医辩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