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现今,我国大学生在文化自信上存在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足现状,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的解读,提出通过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开展包容校园文化,建设优质网络载体三种途径使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最终着力解决文化自信缺失问题。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也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为此,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阐释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国文化自信源于中国历史,一切问题由文化产生,又归于文化解决。
文化自信源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内涵的丰富。在汉字、武术、文学等文化资源中,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概言之,文化自信是在历史长河中毋庸质疑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瑰宝。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在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抵御西方强势文化,自觉应对多元文化冲突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解读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解读
一是由于多媒体发展的复杂性。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便捷和多元化,让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选择,可是部分大学生用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媒体来阅读小说,看韩剧,看欧美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较少,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内生性发展。二是由于传统民间文化面临的挑战性。传统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都有着中华文明时代精华的烙印。然而在韩流文化、欧美文化等大势文化冲击中,传统文化面临多重挑战,再加之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导向引领,不利于其外延性发展。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的解读
一是国人崇洋媚外现象凸显。首先语言方面,过度崇拜西方语言。部分学生以为取英文名字就很洋气,即使讲中文,也不忘中英混合。其次,在节日方面,盲目推崇西方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节日,却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来源不清楚。最后,在娱乐方面,部分大学生狂热追求好莱坞电影,认为外国的电影“高级”,吹捧国外电影明星,却对我国优秀的老艺术家们知之甚少。二是错误攀比心理盛行。在生活方式上,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很多学生买包、买化妆品、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坚信国外的“高品质”,认为国货就是“次货”。更甚者,有些大学生为了攀比通过校园贷等不当手段购买国外高端产品。长此以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节约的传统美德会被淡化。
(三)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的解读
一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基础素质薄弱导致的辨别能力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荒废度日,没有储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对先进文化概念不清楚,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先进文化传播内容不关注,导致出现分不清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现象。二是网络文化中的错误导向对大学生的干扰。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大众生活,“网络文化”逐渐走进学生,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非主流文化,网络流行语,网络搞笑段子,网络表情包,网络视频等的关注超过了对先进文化的关注。然而,网络文化良莠混杂,部分含负面颓废思想会影响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认知。
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植根优秀传统文化,承袭中华文化底蕴
首先,传统文化进入教材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中国传统文化以特殊板块方式,融入教材中,通过教材的强制性规定,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渗透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增加与传统礼仪、服饰等文化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同时关注中国故事的影响力,在课堂中穿插优秀的中国红色故事,将时代要求与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相结合,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解释,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再次,传统文化进入社会生活。让知识真正为学生所内化,并践行于实际,成为主体的个人意志和信仰,从内心深处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打造开展包容校园文化,引导多元文化认知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教育学生的“隐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与之结合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文化实践活动,采取“第二、三课堂”的形式,引导、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实践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道德情境。或是结合传统节日及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的文化行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建设优质网络载体,增强先进文化认同
网络的全球化和普及化对大学育人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打造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确实需要。为此,首先要加强学校网站功能建设。在校园网站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并及时更新,或设置专门的先进文化知识小常识比赛专栏,通过丰厚的奖品吸引学生参与网上竞答。其次,将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或QQ群等常用社交软件打造成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通过社交软件的便捷性、时效性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做好信息监管工作,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导向的坚守者。
四、结语
总之,构建正确的大学生价值判断体系,使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多元文化中,能够正确合理地自我评判,从而在思想上实现自我保护。鉴于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现状,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道路作出决定性的调整,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4-30.
论文作者:彭修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文化论文; 自信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大学生论文; 先进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网络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