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相比更胜一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肿瘤术患者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同时改善焦虑情况。
关键词:疼痛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乳腺肿瘤术;术后疼痛;应用效果;观察
近几年,乳腺肿瘤的在妇科疾病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而手术是用于治疗乳腺肿瘤最广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术后患者极易产生巨大的疼痛感,不但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减慢伤口愈合时间,影响恢复效果[2]。因此,术后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常规的护理干预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而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疼痛阈值,进而减少术后疼痛的出现[3]。本次实验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此选取我院112例行乳腺肿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月112例乳腺肿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患者,且112例乳腺肿瘤术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女56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6.68±2.44)岁,根据肿瘤类型分为乳腺增生结节22例、脂肪肉瘤18例、纤维肉瘤10例、乳腺分叶状囊肉瘤6例;观察组:56例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女5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5.84±2.51)岁,根据肿瘤类型分为乳腺增生结节20例、脂肪肉瘤18例、纤维肉瘤10例、乳腺分叶状囊肉瘤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病房环境护理、术前准备、生命体征检测等;观察组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疼痛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可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大致过程、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治疗成功率等,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焦虑、不安等情况的出现。(2)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部位、伤口大小等调整舒适、安全的体位,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伤口牵扯裂开。(3)止痛药使用,若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感,不能忍受时,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正确使用镇痛药,同时注意镇痛药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1.3评价标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焦虑自量表评分,其中术后疼痛情况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5],并采取T值和卡方值检验,当p值低于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56例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分为无痛患者32例(57.14%)、轻微疼痛患者16例(28.57%)、中度疼痛患者5例(8.93%)、重度疼痛患者3例(5.36%);对照组56例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分为无痛患者22例(39.29%)、轻微疼痛患者10例(17.86%)、中度疼痛患者11例(19.64%)、重度疼痛患者13例(23.21%)。从上述数据可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相比更胜一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2.2焦虑自量表评分评分
观察组56例患者术前焦虑自量表评分平均为(78.62±3.56)分,术后的焦虑自量表评分平均为(33.51±2.41)分;对照组56例患者术前焦虑自量表评分平均为(77.95±3.42)分,术后的焦虑自量表评分平均为(45.68±4.55)分,因此,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即可帮助患者成功康复,但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并发症等,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目前,常规护理不能满足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7]。而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患者为自我中心,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不仅仅体现的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身心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8]。有效的疼痛护理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抑制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需要帮助主动的预防疼痛,进而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控制疼痛。首先心理干预能够通过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来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此外,进行疼痛护理,不仅可以采取聊天、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也可以必要时采取止痛药等措施,缓解疼痛感,但注意不能过量使用,避免产生依赖性。其次,采取舒适的体位护理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保证患者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本次试验中,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乳腺肿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焦虑自量表评分情况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的乳腺肿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焦虑自量表评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行乳腺肿瘤术的患者,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焦虑,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侯静,龙永锦.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9):221-221.
[2]赵甜.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9):193-194.
[3]叶丹.乳腺肿瘤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7,3(19):101-102,115.
[4]熊颖菁.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22):139-140.
[5]王新云.疼痛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前沿,2016,25(12):23.
论文作者:冯冬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乳腺论文; 肿瘤论文; 焦虑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