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对月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春蓉

张春蓉 四川省盐亭县肿瘤医院 四川绵阳 621600

【摘 要】目的:分析放置宫内节育器对女性月经的影响以及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纳入我院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期间放置宫内节育器的3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合格,且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3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月经量以及经期进行观察记录,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影响月经的相关因素,给予患者对应的护理举措。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平均月经量,平均经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平均月经量,平均经期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女性安置宫内节育器可达到较好的避孕效果,但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出血情况,通过给予适当护理措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血反应,提高宫内节育器的持续使用率。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护理;月经;影响The effects of intrauterine device to menstruation an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intrauterine device is placed on the influence of female menstruation . Methods:in our hospital in December2012 - December 2013 placed intrauterine device during the period of 3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Results:by givingpatients after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the rate of 2%. Conclusion:for women placed intrauterine device can achieve better contraceptive effect,improve the continuous utilization of intrauterine device.【key words】the intrauterine device;Nursing;Menstruation;impact【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05-02

宫内节育器放置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安全,且可逆的避孕节育措施,目前我国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人数占到了世界使用总人数的80%左右[1]。有研究资料显示[2],部分妇女在放置节育器后,其月经出血量有所增加,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同时还存在点滴出血或不规则出血的情况。为了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对女性月经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方法作深入了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 年12 月以来所收治的30 例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期间放置宫内节育器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多到院就诊。患者年龄跨度为23—46 岁,平均(29.7±5.4)岁,患者节育器放置时间为10 个月~3 年,平均(2.4±0.4)年。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合格,且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3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22~40 周岁,平均为(29.1±0.8)岁。两组年龄、例数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月经改变情况对本研究所纳入所有对象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可知,对照组女性经期均正常。对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可知,所有患者经期均出现紊乱情况,因此为针对性了解影响月经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月经改变表现做出了研究,主要集中在月经周期改变、经期改变以及月经量变化这三个方面。①月经周期改变: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存在月经提前的情况,其中有10 例患者的月经周期提前2—3天,5 例患者的月经周期提前时间为4 天,且患者在来月经前均存在少量阴道出血,血液的颜色为暗红色。②经期改变:一般情况下,我国正常妇女月经来潮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 天,平均5 天,通过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经期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患者的经期为7 天,部分患者的经期为9—12 天,平均(10.6±2.3)天。③通过对患者的主诉进行统计发现,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多,其平均月经量明显高于安置节育器前的水平,节育器置入一段时间后,患者的月经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1.3 护理方法1.3.1 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须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态度、需求、心理状态以及文化背景,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给予针对性开导与解释。在对患者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前,告知患者宫内节育器的优势、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让患者明白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可能出现月经变化的情况。告知患者宫内节育器放置后,一旦出现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情况时,无需进行特殊治疗,以此增加患者对子宫出血等副作用的耐受能力。通过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其给予相应解释,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以此来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1.3.2 建立月经卡安置节育器后,为每一位患者建立月经卡,并将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记录在案,以此了解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出血特点,为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参考。同时建立月经卡过程中,因为部分患者对于月经量紊乱问题羞于启齿,因此在与患者沟通护理的过程中应实时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以此保证护理过程的温馨愉快,并根据患者所反馈信息判断患者的月经特征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完美融合基础护理、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的优点,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

1.3.3 药物护理干预对于安置节育器后月经量超过未安置节育器前2 倍、月经量明显增多、月经中出现血块等情况的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止血药物。常用的止血药物主要有纤溶酶抑制剂(止血环酸)、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例如甲灭酸、氟灭酸)等,这两类药物的效果各有所长,在对患者采用上述止血药物来进行治疗时,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用维生素E、维生素C 以及治疗贫血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便加快受损黏膜的修复。同时采用纤溶酶抑制剂或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不规则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以有效减少患者月经血量。

现代临床表明[3],在对安置节育器后月经量过多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纤溶酶抑制剂与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连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出血量,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强化患者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遵循医嘱辅助患者定量、定时用药,切忌患者自行实施药量的随意增减、中断服药、联合用药等情况发生。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月经周期、经量等基础指标变化,根据指标检查结果了解药效、调整用药方案。药物的使用在初期应当以小剂量为主。用药期间不仅需要关注药效,同时还需警惕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所服药物是否适宜其体质,观察患者药物耐受力。同时对于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需要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由护理人员向家属讲述各类药物的名称、使用禁忌、服药次数、单次用量、不良反应等事项。针对患者所存在的药物方案不理解之处,可以编制通俗易懂的用药手册或卡片,以便患者家属随时查阅掌握用药方案 。

1.3.4 取出或更换节育器如果患者在安置节育器后,子宫出血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经纤溶酶抑制剂与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出血量过多导致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且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必须考虑将节育器取出。然后再进程观察2—3 个周期,待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之后,再予以考虑是否需要安置其他类型的节育器。为了避免患者在安装节育器后产生出血等副作用,提高避孕效果,国内临床研发了元宫药铜节育器,主要由20mg 吲哚美辛与不锈钢丝内置铜丝组成,其形状为“U”型,具有抗老化、耐腐蚀以及无刺激等特点,吲哚美辛的加入,可以降低患者在安置节育器后出现不规则出血或月经量增多的情况,此类药物可使患者的月经量减少10%—20%,特别是在安置节育器后3—6 个月,其优势最为明显。目前国内临床还出现了可释放激素的宫内节育器,此类节育器可持续、稳定释放出孕激素,不仅具有抑制排卵的效果,改变宫颈粘液的粘稠度,避免精子进入到子宫内,同时还可以对子宫内膜形成抑制,使患者月经量减少一半以上。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其出现痛经的概率,因此现实中应针对不同患者症状情况,做好此类新型节育器的应用。

1.4 观察指标对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月经量以及经期进行观察记录,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 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标准差表示,采取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方差检验,p<0.05,是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平均月经量为(90.5±2.8)ml,平均经期为(10.9±1.3)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通过给予对应护理措施后,平均月经量为(40.3±3.5)ml,平均经期为(6.1±0.5)d,患者月经改变情况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 所示。

3 讨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生技术服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使用频率变得越来越高。有研究资料显示[4],大部分患者在安置宫内节育器后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出血量有所增加,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对手术缺乏安全感,不愿再次安置节育器或不配合治疗等情况,从而降底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告知患者,安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相对经济、简便、长期、有效、安全、可逆、不影响性生活的避孕方式,我国有60%左右的女性采用此种方式来避孕。

有学者研究进一步揭示[5],放置宫内节育器导致女性月经量增多情况的主要原因为,节育器放入宫腔后,导致子宫内膜出现机械压迫损伤,并出现溃疡、水肿以及充血等情况,从而导致子宫出现不规则出血。当节育器对宫腔造成机械性压迫后,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子宫内膜损伤,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前列腺纤溶酶原激肽、激活因子等,增加血管的渗透性,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不规则出血的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对安置宫内节育器后出现月经不规则的观察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与护理后,患者月经情况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对女性安置宫内节育器可达到较好的避孕效果,患者虽会出现子宫出血的情况,通过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出血反应,提高宫内节育器的持续使用率。

参考文献:[1]颜艳,陈淑伟.宫内节育器对月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25-326.[2]赵继征.护理干预对降低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6):165-166.[3]何嫱.护理干预对降低放置宫内节育器副作用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3):578-579.[4]吴梅姣.哺乳期妇女对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认知状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28-829.[5]唐萍芬.心理护理对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104-105.

论文作者:张春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7

标签:;  ;  ;  ;  ;  ;  ;  ;  

宫内节育器对月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春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