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数量在逐渐增多,故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需求量也在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促进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具有保障性作用。本文现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型、特大型工程呈日益增多趋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逐渐提升。长度、厚度、宽度尺寸均较大为其主要特点,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较大,对于整体性要求很高,通常不允许出现施工缝。故此,要做好施工每个环节的各项工作。
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指是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尺寸超过1m,且在浇筑施工时,将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温度应力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将其控制于工程施工可允许范围内,使其不会产生裂缝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被广泛应用,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混凝土结构整体体积过大。因为混凝土体积过大,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则会出现大量的温度应力与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应力的作用力下产生膨胀,致使该混凝土结构体积变大。第二,混凝土结构整体要求较高。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主要运用在大跨度及高层建筑之中,且对于工程施工的要求非常高,在施工中通常会采取连续浇筑的方法。
2.施工材料的选择要合理
裂缝的情况极易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预防为先,对于材料的选择要合理。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均具有特性,例如水化热不集中或者水化热低等。施工时,若水化热过于集中,混凝土则不易降温,与此同时会出现大面积的裂缝。因此,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务必要进行材料的抗压性测试。对施工材料要谨慎审核,一旦出现不合乎规定的材料,务必做到及时更换,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经过试验室得出的多种配合比的试验与研究结果,选取出混凝土的施工最佳的配合比,其需要做大以下几点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高于6小时。
(2)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宜为0.06%。
(3)混凝土的砂率控制范围宜为35-40%。
(4)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要少于8%。
(5)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宜为3.0kg/m3。
3.把握好混凝土的供应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来供应,对于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做到准确无误,以此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
3.1计量
计量器具要经过检定合格,确保计量结果准确。在每工作班正式称量之前,要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工作。
3.2拌制
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要加以控制,“外掺”、“后掺”等作法杜绝采用。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制的时间,每一班驻站工程师要抽测2次。搅拌完成之后进行装入运输车,此时要进行每车坍落度的测定,且此时要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可出现分层或者离析等情况,对于坍落度违背要求的混凝土杜绝出站。
3.3运输
依照路线远近、交通情况,及时增加或者减少车辆,确保混凝土能够供应正常,持续浇注,杜绝由于混凝土供应不足而导致冷缝出现情况。另外,不得使用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且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要控制在少于180min。离开搅拌站的混凝土运输车,不允许再掺杂其它材料,例如水或者外加剂等等。混凝土浇筑点温度高于25℃或者运输中其坍落度的损失超过40mm时,均不可浇筑于作业面。各个搅拌站在隔出一段时间后,则应该派出相应的混凝土罐车,以此确保均衡的混凝土供应要求。之所以需要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进行指挥、协调、联络,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此时务必做到发现问题,且及时加以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采用科学恰当的施工方法
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造可谓多种多样,但采用科学恰当的施工方法,是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措施。下文将结合笔者实际工程经验,探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几种关键施工技术。
4.1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的方法要按照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这些顺序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各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均需保证被上层混凝土覆盖,确保上下层浇筑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从而避免出现施工裂缝。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后浇带把整个大底板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各个区段要单独一次性完成浇筑。
4.2混凝土振捣方式
混凝土振捣时要布置三道振捣,在混凝土的坡角位置设置第一道,第二道则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混凝土的坡顶设置第三道。每道配备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互相协调配合,保证振捣能够覆盖于全部坡面。使用振捣棒来振捣,将振捣棒插入于下层深度>50mm混凝土之中,振捣棒以大概400mm为宜的间距移动,振捣棒要做到慢拔快插,混凝土面泛浆为基准。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后,撒5mm-25mm的碎石,再用木抹拍实抹平。
4.3泌水处理
当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上涌的泌水与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至坑底,经过侧模底部开孔使泌水能够排出基坑。在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临近于顶端模板时,要及时改变混凝土浇筑的方向,若出现水坑,则要通过水泵及时将泌水清除,减少表面裂缝,提升混凝土质量。
4.4表面处理
因为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都比较厚,当浇筑2~8h后,初步依照标高运用长刮尺去刮平,之后再利用木板多次反复压,在表面密实出现后,利用铁面板收面之后即刻用塑料薄膜加以覆盖。
4.5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混凝土结构过程中,就不均匀的强度而言,裂缝通常始于强度最低处的薄弱环节,若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格,在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则裂缝相对较多,切实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尤为必要。
5.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5.1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养护方案至关重要,并且严格执行此方案,派遣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督促及检查。
(1)在正常气温情况下,10h内(炎热气温2h内)覆盖混凝土进以及蓄水养护,板底蓄水的深度要不低于100毫米,采用麻袋覆盖于反梁且人工浇水进行养护的方式。
(2)养护时间要确保大于14d。
(3)养护过程之中若有局部浇水不够或者遮盖不全,甚至于表面泛白或者产生细小干缩裂缝情况时,要做到即刻认真加以遮盖,充分进行浇水,加强养护,且延长浇水日期以此来补救。
(4)为进一步提升养护质量,项目部需要设立专门的养护队伍,委派负责任的人员展开养护工作,且让项目质量负责人监督实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2 施工技术人员方面
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务必要跟技术人员做沟通协调好,做好相关的交底工作,且需依照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工程施工的要求,展开施工工作,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要跟进到位。当工程施工中,若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要做到第一时间有效地采取相关的处理方案,从而避免其施工问题对整个工程施工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要及时复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查无误之后方可加以使用。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重对原材料的合理控制,把握好混凝土的供应环节,精确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推进工程质量又好又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才素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D].2009.
[2]牛犇,王岩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J].卷宗2016(08).
[3]李文艳.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
论文作者:杜玉敏1,吴国炼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