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社会学研究中能得到多少分?87名社会学者的调查与分析_社会学论文

我们在社会学研究中能得到多少分?87名社会学者的调查与分析_社会学论文

我们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可以打几分?——对87位社会学者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分论文,社会学论文,学者论文,方法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恢复重建后的中国大陆社会学研究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首这20年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展望新世纪我国社会学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国内社会学界在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中的成就和差距进行认真的总结。笔者曾在1995年撰写专文,对1979—1994这15年中,国内社会学界在方法领域的研究概况进行评述,总结了15年来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存在的若干不足。然而,一方面由于该文的结论主要来自于对国内社会学界所发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论文、所出版的著作和召开的有关社会学方法的会议进行的分析,其重点是对“社会学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至于国内社会学者对各种具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掌握情况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技术的情况如何,以及国内社会学界对自己在经验研究方法方面的整体水平如何等等问题,则没能在那篇论文中得到反映。换句话说,该文回答的是“方法的研究”状况,而没有回答“研究的方法”状况。另一方面,该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本身,也使得其只能将所得的结论限制在笔者个人的认识和看法的范围之内,难以在更为客观、更为普遍的意义上反映这一领域的现状。因此,为了弥补前述研究的不足,笔者于1998年4—5月对国内社会学界的部分学者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试图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分析国内社会学界在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方面的整体水平、了解和分析广大社会学者在研究方法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国内社会学研究的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 是希望通过对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在研究方法方面水平最高、最有代表性的社会学者的调查,来达到了解和反映国内社会学界在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的水平、认识和实践状况的目的。根据这一目标,本次调查没有以国内现有的社科院社会学所和高校社会学系中的全体科研教学人员为总体进行随机抽样。而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了判断抽样的方法来选择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对象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1)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学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的理事;(2)高校社会学系中讲授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师;(3 )福特基金资助的两期“社会学方法高级研讨班”的学员;(4 )各地方社科院社会学所的所长;(5)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社会学经验研究报告较多、 影响较大的研究者。

根据以上标准,笔者共选取全国29个社会学所、27个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中的110名学者(社会学所和社会学系各55 名)构成调查的样本。实际调查人数为87人。实际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我们用“你的研究方法水平在你们单位的学者中处在什么位置”来了解调查样本中的学者的自我评价。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10分为最高分的评价体系中,样本中87名学者的总体水平处在8.29分的位置(标准差为1.41)。这一结果反映出该样本较好地代表了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在方法领域中的最好水平,达到了研究预先设计的目标。

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性别 年龄职称

男女40以40- 50以 中级副高 正高

下 50 上

人数6621 1549 23 6 50 31

% 75.9 24.117.2 56.3

56.3

6.957.5

35.6

学历 单位

本科 研究 社科高校

生 院

44 42 43

44

51.248.8

49.4 50.6

2、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 问卷以客观填答题和主观评分题为主,辅以少量开放式问题。1998年4月6日,研究者向这110名社会学者寄去调查问卷。其中有6份问卷由于地址不详和人员变动等原因被退回。使实际发出问卷数变为104份。从4月9日开始, 填好的问卷开始陆续寄回。从被调查者寄回问卷的邮戳时间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基本上是一收到问卷就填答并及时寄回的。4月15 日前寄回的占全部寄回问卷的35.6%,4月25日前寄回的达到65.5%; 按要求在5月1日以前寄回的问卷共65份,占全部寄回问卷的74.7%,占发出问卷的62.5%。5月10日,研究者又发出一封催促信,最后又有22 份问卷寄回。这样,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84%。这一回收率在邮寄问卷调查中是较高的。从问卷上看,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填答十分认真,许多学者还给笔者写信、打电话、发E—mail, 表示积极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并希望能看到调查的结果。根据研究的目标,本文主要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统计、交互分类统计、单因方差分析(ANOVA)等,并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了一定的归纳。

二、结果与分析

1、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问卷中, 我们列举了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几种研究方式,询问被调查者对每种方式的熟悉程度。供选择的答案有“十分熟悉”、“比较熟悉”、“有所了解”、“不了解”四个。我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

表2:被调查者对各研究方式的熟悉情况

熟悉(T)不熟悉(%)

实验33.3 66.7

问卷调查95.4

4.6

参与观察69.0 31.0

深度访谈、座谈会90.0 10.0

个案研究、社区研究 83.9 16.1

内容分析51.7 48.3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75.9 24.1

平均得分标准差

实验2.82

.83

问卷调查1.55

.59

参与观察2.16

.79

深度访谈、座谈会1.69

.77

个案研究、社区研究 1.86

.73

内容分析2.60

.92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1.97

.78

表2的前两列是将四个答案中的前两个合并,作为“熟悉”、 将后两个合并,作为“不熟悉”后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学者对各种研究方式按熟悉程度排列依次是: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现有统计资料分析、参与观察、内容分析、实验。表2 的后两列则是将四个答案分别计以1、2、3、4分后计算所得。得分越低表示越熟悉。其结果与前两列结果完全一致。同时,表2 最后一列的标准差统计还表明,问卷调查不仅是社会学者最为熟悉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所有学者相互之间差别最小的一种方式(标准差最小)。实验和内容分析则是社会学者熟悉的比例最小、不同学者相互之间的差别最大的两种方式。

为了进一步探讨具有不同特征的社会学者在熟悉各种研究方式方面的差别,我们又按“年龄”、“职称”、“学历”和“单位”分别对各种方式进行了交互分析,表3是统计分析的结果。

表3 :不同特征的学者对各种方式熟悉程度的交互分析(表中为相关系数Gamma值)

年龄职称 学历 单位

参与观察

.373

深度访谈、座谈会

.600 -.485

个案研究

.365.616

内容分析

.348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

.187 -.415

注:凡未达到.05显著度的相关系数均未在表中列出

从表3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几个结论:1、各种特征的学者在实验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上的熟悉程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别;2、 社会学所和社会学系这两类学者相互之间对各种方式的熟悉程度也都不存在明显差别;3、在参与观察、个案研究、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这三种方式上,年龄越大者熟悉的程度越高;4、在深度访谈、个案研究、 内容分析这三种方式上,职称高者比职称低者熟悉;5、 在深度访谈和现有统计资料分析两种方式上,学历高者反不如学历低者熟悉。

我们又通过让被调查者打分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社会学者对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熟悉情况。调查结果见表4。

表4:被调查者对各种研究方法技术的熟悉情况(10分为最高分)

平均得分标准差

问卷设计技术 8.07

1.84

访谈方法和技巧7.93

1.82

随机抽样技术 7.71

1.76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7.24

2.26

研究设计方法 7.11

1.90

统计分析方法 6.66

2.08

量表测量方法 6.40

2.32

内容分析方法 6.06

2.75

变量操作化方法6.01

2.59

计算机操作技术5.22

3.07

应该说,调查结果中的得分高低,较好地反映了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在掌握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实际情况。问卷设计、访谈、抽样这三种技术,实际上所反映的是广大研究者对社会调查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社会学研究中采用调查方法的普遍性以及研究者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熟悉性。而目前社会学者最不熟悉的技术则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变量操作化、内容分析、量表测量、以及统计分析等定量研究方式所涉及的领域。标准差统计中也存在着一种与平均得分几乎完全一致的规律:随着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标准差则由低到高。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学者越是熟悉的方法和技术,他们相互之间的差异也越小;反之,他们越不熟悉的方法和技术,相互之间的差异也越大。以计算机操作技术为例,平均得分最低反映的是被调查对象总体对这一技术最不熟悉。而标准差最大反映的则是总体中的不同个体在这方面的差异最大。即有的完全不会,而有的却非常精通。

通过对具有不同特征的社会学者在各种方法技术上的自评得分的方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在组间均值的差异达到显著度要求的几组变量中,除了在计算机操作技术方面,是年轻者强于年长者外;在其他几个方面都是年轻者弱于年长者,职称低者弱于职称高者。唯一比较例外的是在定性资料分析方面呈现出学历高者弱于学历低者的状况。其实,考虑到年长者职称普遍高于年轻者、学历普遍低于年轻者的现实,这种例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见表5)

表5:方差分析结果

方法技术名称 变量类别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学历1、本科生

2、研究生

年龄1、40岁以下

2、40—50岁

3、50岁以上

2 职称1、中级、副高

2、正高

问卷设计技术 职称1、中级、副高

2、正高

访谈方法和技巧职称1、中级、副高

2、正高

内容分析方法 职称1、中级、副高

2、正高

计算机操作技术年龄1、40岁以下

2、40—50岁

3、50岁以上

方法技术名称 均值 标准差 组间差异显著度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7.75

1.51

.030

6.69

2.78

6.80

2.68

.039

6.90

2.38

8.26

1.25

2 6.80

2.35

.014

8.03

1.87

问卷设计技术 7.73

1.95

.021

8.68

1.47

访谈方法和技巧7.43

1.95

.000

8.84

1.10

内容分析方法 5.63

2.79

.048

6.84

2.56

计算机操作技术6.13

2.75

.026

5.61

2.71

3.78

3.61

注:组间差异未达到.05显著度者均未列出

2、对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 调查表明, 样本中的学者的确是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积极从事者。全部87名学者在最近的两年中都曾从事和参与社会学经验研究项目。项目总数达到356项,平均每人达到4.09项,标准差为2.11。这些经验研究主要是采用那些研究方法进行的呢?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表6是对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

表6:所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统计

方法名称使用频数 占总项目数356的百分比

实验 154.2

问卷调查 199

55.9

参与观察 44

12.4

深度访谈、座谈会 109

30.6

个案研究 92

25.8

内容分析 37

10.4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 91

25.6

其他方法 102.8

合计 597

表6的结果表明,具有定量特征的问卷调查方法, 毫无疑问地是社会学者们采用得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一半以上的经验研究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是国内社会学界在经验研究方法运用上的一个突出特征。与问卷调查方法的运用相对应的,是以深入访谈、座谈会、个案研究、现有统计资料分析为代表、具有定性特征的“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三者总的比重达到82%,且三者之间的比例相当,(这也许与三者常常结合在一起运用有关),成为国内社会学界在经验研究方法运用上的另一个特征。这一结果与笔者在前述的综述文章中所总结的特点完全一致。另外,使用各种方法的总的频数远大于总的项目数(597-356=241),表明许多研究同时采用了不止一种研究方法, 这种多途径的研究方式对提高社会学研究的质量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们将年龄、教育程度、职称和单位等变量与采用得最多的研究方法之间进行了交互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称的学者在这方面的差异都不显著(P=.05),只有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程度。详见表7。

表7 :您所在单位的社会学者们所进行的各项经验研究中使用得最

多的方法(%

社科院社会学所高校社会学系 总体

实验

00 0

问卷调查46.5 72.1

59.3

参与观察 4.702.3

深度访谈、座谈会14.0 2.38.1

个案研究18.6 16.3

17.4

内容分析

0 4.72.3

现有统计资料分析14.0 2.38.1

其他方法 2.3 2.32.3

注:Pearson Chi—Square=13.582 df=6 Sig.(2-sided )=.035

表7的结果表明, 尽管社科院社会学所和高校社会学系的社会学者在经验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都是问卷调查,但高校社会学系的学者采用这一方法的比例更高,达到72.1%,远远高于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学者的比例,二者之间相差达25%左右。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几点有关:一是高校中有稳定的、受过社会学方法基本训练的学生作为调查员、编码员和录入员;二是高校社会学系一般都建有计算机室、十分方便进行问卷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三是高校社会学系目前的研究方法课中,问卷调查方法是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内容。

与问卷调查方法使用上的特征相对应的是,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学者采用传统的深度访谈、座谈会、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现有统计资料分析等方法的比例与他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相当,达到51.3%,高出高校社会学系的学者采用这些方法的比例25%左右。这一结果向我们揭示出:与高校社会学系的学者相比,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学者更多地采用那些具有“个体的”、“单兵作战”特点和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

3、对国内社会学界方法水平的评价 被调查的87 名社会学者对目前国内社会学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可以用来作为我们衡量目前国内研究方法水平的一种指标。为了说明这一测量结果的实际意义,我们将被调查者对研究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与对社会学理论总体水平、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的评价进行比较,结果见表8。

表8:被调查者对国内社会学界在三个方面总体水平的评价

总分平均分 标准差

理论的总体水平 544 6.401.64

方法的总体水平 506 5.951.49

分支的总体水平 557 6.551.55

表8的结果表明,相比较而言, 样本中的被调查者对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的评价最高,而对研究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最低。此外,对方法总体水平评价的标准差最小,说明不同学者相互之间的意见相对比较集中。我们又分别用“被调查学者的方法水平在其单位所处的位置”与其对总体评价得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对“年龄”、“职称”、“学历”、“单位”等方面不同特征与对总体水平评价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得出了表9、表10的结果。

表9 :学者的个人位置与对社会学界总体水平的评价之间的相关统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方法 分支社会学

个人位置相关系数(r).325 .167

.236

显著度 .003 .135

.033

表10:方差分析结果

变量类别

对理论的总体评价 年龄1、40岁以下

2、40—50岁

3、50岁以上

对分支的总体评价 年龄1、40岁以下

2、40—50岁

3、50岁以上

对分支的总体评价 学历1、本科生

2、研究生

均值标准差组间差异显著度

对理论的总体评价 6.73 1.49 .016

5.96 1.56

7.09 1.68

对分支的总体评价 6.33 1.59 .008

6.21 1.41

7.39 1.56

对分支的总体评价 6.91 1.44 .042

6.22 1.60

注:组间差异未达到.05显著度者均未列出

表9的结果表明, 无论被调查的学者的方法水平在其所在单位的学者中处什么位置,他们对国内研究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显著度=.135〉.05 )而他们对社会学理论和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的评价之间则都存在显著差异。换句话说,不同学者对社会学理论和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的评价有明显不同,但他们对社会学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却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从表中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学者所具有的位置与其对方法水平的评价之间的关系较小,而与其对社会学理论和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的评价之间关系较大。

表10的结果一方面再次说明,具有不同特征的学者对国内社会学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不存在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它指出了不同年龄的学者在对社会学理论和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评价上、以及不同学历的学者在对分支社会学总体水平评价上存在的显著差别。这种差别的基本趋势是:中年学者的评价比较低,老年学者的评价比较高;研究生学历者评价较低,本科学历者评价较高。

4、主要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在调查中, 我们询问了被调查者在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方法上的困难。样本中83.3%的学者回答遇到过。他们所列举的最大困难涉及到研究方法的各个方面:从方法论,研究设计,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理论与研究的关系,到变量操作化,测量,指标设计,访谈技巧,问卷设计,计算机操作,统计分析方法,抽样方法等等。但最主要、也最集中的困难则是统计分析方法,特别是高级统计分析的方法。回答者提出这一困难的比例高达70%左右。这一结果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在方法领域中最为突出的困难可能在于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它就象一个窄窄的瓶颈,阻碍着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的贯彻和实施;二是它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者们对以统计分析为特征的定量研究方法的重视和垂青。

对于国内社会学界目前在研究方法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查者的回答也涉及到十分广泛的范围。但归纳起来,则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1)研究者的基本训练不够,研究方法不规范。 “许多研究人员缺乏系统的经验研究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不规范、不科学。”“大多数社会学研究人员对方法的学习、了解不深入,不系统。”“研究报告不规范,反映实际研究方法的不规范。”“不要把社会学研究与社会调查混为一谈,不要把社会调查与问卷调查混为一谈。”

(2)方法论的研究薄弱。“方法论上的思路混乱不清, 在方法的应用上缺少自觉的方法论的指导。”“偏向于实证方法体系中的某一方面。”对“质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很少关注。“不清楚不同方法背后的方法论立场。”“重视定量研究,而忽视定性方法。”“研究的哲学倾向浓厚,人文色彩太重。”“满足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重视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探索和分析问题。”

(3)不注重研究设计,定量研究技术(包括变量测量、操作化、随机抽样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问卷设计技术等)不熟悉。“抽样不随机,滥用问卷,统计分析错误多。”“在社会学界定性分析仍占主导地位,这与学者们在统计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局限均有关。”“研究设计的规范性不够,定性分析的随意性很大。”“缺乏信息检索工具,不了解同一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缺少同行之间认真的评论,很少有人对其他人的研究方法提出公开批评。”

(4)“统计分析层次低”,“对调查结果缺乏深入的分析, 利用效果比较差。”“研究资料的共享和利用不足。”“缺少帮助社会学研究者学习、参考的一流的实用手册性著述。”

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学研究的水平,国内社会学界在研究方法方面应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被调查者发表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比较集中的几个方面是:

(1)“举办各种层次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培训班”; “对社会学研究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学术交流”;“有必要系统介绍经验研究的方法,提高现有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水平,补上这一课。”“加强研讨,形成共识”“加强训练,提高研究者的方法功底和水平。”“争取安排50岁(起码也应是45岁)以下的社会学专业研究人员一年一次的研究方法的训练或交流,尤其是与国外社会学同行的交流。”“对研究者(而不是学生)进行方法‘再教育’。举办中高级培训班和方法研讨班。”“对研究人员的系统化培训,以及以规范方法应用为主题的并结合研究应用实例的学术研讨会,从而起到示范作用。”

(2)加强出版物的规范化。比如必须说明所用的方法, 必须注出引用资料的来源等。”“对于不交待研究方法以及忽略方法的研究成果,出版物应不予接受。”“对专业期刊、学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加强方法方面的说明和规范化要求;加强对学术成果中研究方法的评估”;“经常针对所发表的论文中的方法展开评价和研讨。”“在评估一篇论文或著作时,不仅要看它的结论,更要看它采用的方法。”

(3)建立社会调查数据库, 以充分利用各项社会调查的数据资料。“进一步开发已有的经验资料。”“建立‘方法交流网络’、‘问卷存储中心’及‘研究成果的方法评价体系’。”“建议和统计学界密切联系和合作。”加强统计分析方法运用。

(4)“开展系统的、 联系国内社会学研究实际状况和方法应用水平的方法论研讨,从而理清各种不同的研究策略、程序、方法的思路。”“反思实证主义方法的不足和谬误,加强方法论方面的研究,关注现代哲学、科学哲学在这方面的新进展。”“掌握理论的人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掌握方法的人加强理论方面的素养,最终形成从理论到方法的结合运用。”“应注意各种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作用、适用范围、信度和效度。”“具体要开展如下研究:1、各种方法的方法论基础; 2、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特定的研究逻辑、研究程序、 特有的操作方法和技术;3、 从方法论和实际操作的角度研究各种方法和适用性和它们所面临的困境;4、用说明方式方法解释研究的经验材料, 以揭示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5)要探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怎样结合”, “改变目前重量的研究而轻质的研究的倾向,在定性研究方面花功夫。”“应经常开展交流,以讨论会形式或论文形式对什么是社会学方法从理论上理清。因为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社会学方法就是问卷调查。如果仅仅停留在此水平上,中国社会学方法就无法与国际学者在同等水平上进行对话。”

(6)编写社会学研究方法丛书,编写科学的方法教材, 对学生强化研究方法方面的训练。加强高校研究方法师资的培训工作。“出版高品味并有实际操作性指导作用的研究方法、统计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指导著作。”

四、小结和讨论

1、研究的主要结论 对87名社会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问卷调查的方式是广大社会学者最为熟悉的研究方式,也是社会学者在实际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与问卷调查相联系的几种主要技术,比如问卷设计、随机抽样、访谈技术等,也是社会学者最熟悉的方法和技术。

除问卷调查和实验两种方式外,在年龄、学历和职称上具有不同特征的研究者,在其他几种研究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并表现出高职称、高年龄、低学历者更为熟悉的特点。

对国内社会学界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分支社会学三个方面的评价中,社会学者对社会学方法总体水平的评价是最低的;分歧也是最小的。

统计分析方法是目前国内社会学研究者在经验研究中最为集中的困难;研究者的究方法的运用不规范,是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在方法领域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与此相应。举办研究方法培训班、加强出版与论文发表的规范化要求,则是学者们认为最急需做的事情。

2、有关问题的讨论 首先,本次调查的结果, 特别是有关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在方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结论,与笔者对方法研究论文的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是吻合的。“从总体上看,社会学研究人员的方法论素养和研究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很好适应进一步发展社会学学科和提高社会学研究水平的需要”:在社会学方法的运用上规范性不够,研究质量不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1)研究的理沦准备不足, 理论框架不明;(2)不注重研究的设计, 缺乏清楚的研究思路和恰当的研究策略;(3)样本的抽取不够科学和严密:(4)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不当,造成资料质量不高:(5)统计分析不够深入, 方法比较简单;(6)研究报告的格式不够规范。”

其次,研究结果中所反映的一个突出的矛盾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研究者最为熟悉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最困难的方面是统计分析。这两个看似独立、实际上密切相关的结果,揭示出我们目前在定量的社会研究方面所存在的一个致命弱点:许多研究者所掌握的只是“半截”定量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有外形,缺实质”的定量方法。这是因为,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质上是问卷设计技术、资料收集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的统一体。问卷调查方法同时就意味着“定量的资料”,意味着“统计分析”,也意味着“计算机技术”。仅会设计问卷、使用问卷,收集资料,远不是问卷调查方法的全部。没有对问卷资料的“计算机加工”和“统计处理”,我们所得到的也许只能算是一堆“有价值但无法用的矿石”。

再次,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努力。一是要抓紧在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两方面补课;二是在掌握具体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要注重建立经验研究与理论之间的联系,用理论来提升研究的价值;三是在更高的方法论层次上,要争取认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性质、特征和用途,明确二者的内在逻辑和技术要求,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的方法。

标签:;  ;  ;  ;  ;  ;  ;  

我们在社会学研究中能得到多少分?87名社会学者的调查与分析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