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怎么样转变成今天师生互动的大课堂,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怎样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过去的只强调学科观念怎样转变为今天的综合素质培养,过去的上课一支笔、一本书怎样转换成今天的多媒体,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过去的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以后的课堂教学作一个不全面的对比。
一、由过去的注入式、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过渡到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我们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总是在想如何在四十五分钟之内,把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讲完,自己如何讲解知识点,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整个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线,教师惟恐讲的少了学生掌握不了,而学生四十五分钟只是机械地听取、服从。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习惯了老师这种强压式、灌输式的教学。并且,该讲的不该讲的教师都讲了。学生就认为不需要自己思考,只要把老师讲的都听下、记下就够了。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盲目的服从,机械地获取。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更不要说创新了。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是些高分低能的学生。
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改过去死板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和互动得出应有的结论,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
过去我们在讲每一个知识点时,就知识而讲知识,数学课堂教学基本上脱离了我们的生活,认为数学就是数学,跟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解题,而不知道解这些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用?因此,我们的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仅仅是课本数学。
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普遍成员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求真务实,认真严谨,勇于探索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我们新的一轮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句话:“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例如:我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往往就把本班的学生编进应用题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理解题意。
例:兄弟俩举行100米赛跑,当哥哥到达终点时,弟弟才在95米处,如果让弟弟在原起跑点起跑,哥哥退后5米起跑,兄弟俩的速度仍和原来一样,那么谁将赢得胜利?这个问题提出后,有许多同学表现出来很茫然的表情。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指定一名同学为哥哥,另一名同学为弟弟,让他们尝试去表演赛跑时的情景,通过表演使大多数同学茅塞顿开,这就是创设情境的好处。
三、新课程改革要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可以在班上开展“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教活动,调动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把一些疑难的问题留给班里的学习尖子去讲,较简单的问题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去讲。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充分相信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小测验时,你可以把卷子发给学生,然后告诉他们:“我相信每一位同学是用能力独立完成这张卷子的,那么我就不需要监考了。”改变过去对学生的极大不信任的做法,这样做也许第一次有些同学还会看别人的卷子,但你在评卷子时可以装作不知道,而鼓励同学说:“这样连续几次下来,每位同学都会自觉地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卷子。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良好的考试作风。
4、鼓励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研究人的心理,相信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说他的优点,而不喜欢别人说他的缺点,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所以,我主张对学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体,一改过去发现学生有缺点,就大声训斥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我们学生才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和学生都要动起来,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探索、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论文作者:景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同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