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视域下影子教育对 文化资本理论的诠释与冲击
鞠法胜,郝艳丽
(郑州大学 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近年来,作为教育全球化的突出现象,影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引发了专家学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影子教育的发展壮大,使文化资本理论在对学生学业成就取得的诠释力上产生矛盾,一方面,由于影子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化、客体化和制度化文化资本,使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就,进而有助于实现阶层优势传递,增强了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取得的诠释力;另一方面,经济进步使参与影子教育群体扩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通过文化资本影响子女学业成就取得,对文化资本理论产生一定冲击。
关键词 :教育全球化;影子教育;文化资本
“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 )由Stevenson 和Bakert 提出,最早阐述为帮助日本高中生顺利进入期望大学,发生于主流学校外,以提升学习成绩为目的的补习现象[1]。Bray 进一步阐述“影子教育”内涵:课外补习相对于主流教育存在,规模和形态也随主流教育变化;影子教育在几乎所有社会中,受的关注都比主流教育少,面貌也远不如主流教育清晰可见[2]。张薇认为,影子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外通过付费形式教授或提供本应由主流学校教授的课程或学术支持的现象[3]。就现实而言,“影子教育”已难以全面描述补习教育的发展。以中国为例,当下中国“影子教育”已逐渐走出主流教育阴影,近些年来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机构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等特征初步显露,影子教育已成为重要教育方式,甚至成为教育中的流行文化,当“影子教育”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并产生重要影响,它就已然不再是“影子”。虽然影子教育产生、发展及未来变动都会对主流教育、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为止,对影子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还远没有主流教育多。
1全球范围内影子教育的扩张
在汇丰银行(HSBC )发布的2017版《教育的价值——更高更强(The Value of Education )》全球教育消费行为报告中,对全球15个地区和国家8 481位家长调查发现,在是否将孩子送去私人补习排名中,63%的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往私人补习,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此项中“表现不俗”,该排名前八位依次是中国大陆(93%)、印度尼西亚(91%)、埃及(88%)、中国香港(88%)、印度(83%)、新加坡(82%)、马来西亚(81%)和中国台湾(75%)。在日本,影子教育提供方称作“塾”,有一半以上中小学生都参加“塾”,且该比例随学生升级而稳步上升[4]。公立学校学生的“辅助学习费用”,在小学四年级以下每年支出不到10万元,而五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的费用分别为11.9、12.9、14.8、18.9、36.9万日元,中学平均费用为23.9万日元;私立学校小学一年级就超过10万日元,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平均费用均在20万日元以上[5]。韩国私人教育支出中,小学、初中和高中生达18.6万亿韩元,比2016年增长3.1%,私人教育参与率为70.5%,较2017年上涨2.7%,每个学生每周参与影子教育6.1小时,较2016年增长0.1小时,每位参与学生平均月私人教育支出增加1.8%,达38.4万韩元[6]。2016年,中国大陆每年参与学科辅导的人数为 500万~600 万人,长期参与培训的考生为 100万~200 万人[7]。民办培训机构学校有1.9万所,学员846万人[8]。
近年补习热潮也正向欧盟蔓延[9]。影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壮大[10]。2016年,英国教育慈善机构萨顿信托(Sutton Trust )基金会发布的《影子学校:英国的私人学费与社会流动性》报告指出,近年英国家教辅导现象普遍,辅导机构蓬勃发展。2007年法国家庭课外补习支出高达22亿欧元,希腊和塞浦路斯两国补习支出更占到政府对中小学教育开支的20.1%和17%[11]。在西班牙,Gallardo 估计,6~18岁学生中,有20%接受过影子教育[4]。Melot 调查法国影子教育时发现,有25%初中生和33%的高中生接受过辅导。
无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国家还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随处可见形式各异的影子教育[12]。通过调查巴西里约热内卢公立学校发现,50%以上学生接受影子教育,并将其视为减小复读概率的可靠途径;埃及五年级学生有54%接受过补习,八年级学生74%接受过补习;印度70%以上城市学生接受影子教育;毛里求斯初二学生56%接受辅导;马来西亚城市学校的学生有59%接受补习,而农村学校有28%接受补习[13]。
他一手紧紧拉着期盼富裕的千百万果农,一手握着瞬息万变的果汁饮料市场;也有人说,他之所以从当年一个穷山沟的农民走到今天,能够走这么远,这么成功,凭借的是他的才干,更靠着他朴实可敬的个人品质。
2影子教育对文化资本理论的诠释
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传统出版业的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相对而言,较为粗放,以静态的“种、册、件”作为主要盈利点,以单本图书作为盈利最小单元,通过扩大销量的方式来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转型升级视角下的新兴出版,则是要将最小盈利单元进一步细化,以“篇、章、节”甚至是“条目”作为最小销售单位,开展数字化、碎片化、数据化的知识服务。二者之间的关系,好比生猪养殖业和猪肉批发零售业之间的关系:前者是粗放式的、整体打包的销售模式,后者是碎片化、拆分零售的方式,后者的利润空间和精细化程度远远超过前者。
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经济背景出身不同,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不同阶层儿童自出生起获取的先赋性条件存有差异,社会中上层家庭子女因接触文化资本较多,在家庭场域中形成的习惯和习性与学校所传授的课程知识体系相契合,藉由教育体系和知识体系间紧密联结,学校因此更加青睐文化资本较高家庭的子女,社会中上层父母熟识学术性知识及高学历文凭的价值,学校传递的学术性知识具有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特性,故产生了社会阶层的筛选机制。姜添辉认为,大部分中上阶层可以构建出正面的充满文化刺激的、教育性与规训化的学习空间。子女学业成绩的取得取决于其习性或者内在逻辑体系是否契合学校学术性知识的组织结构和特性,只有实现两者契合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业成就,即学习成效取得的关键因素在于契合学校学术性知识的组织结构和特性。由此看来,社会中上阶层子女更易取得学业成就和高学历文凭,教育体系与职业体系间产生的高度联结,会使高学历与高社会地位的职业相联,取得高学历亦意味着取得高社会地位职业的叩门砖。虽然文化资本理论彰显了布迪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敏锐观察力,但随着影子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文化资本理论也因受到冲击而显示出文化和时代的局限性。
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较多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有更大机会进入城市和较高质量的学校,拥有较多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在获取入学机会竞争中已处于优势地位,但为维持和扩大此种优势,其又寻求投资于主流教育外的影子教育,以开辟家庭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另一条通道,影子教育将帮助优势阶层子女提高考试成绩,有助于维持和扩大其在获取入学机会中的优势。李佳丽认为,受限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弱势学生群体参加影子教育机会较少[19]。在影子教育能否获取上,经济资本是决定因素,在布迪厄看来,经济资本同样是文化资本转换的前提条件。索斯盖特·达比利认为,影子教育扩大了社会不平等,其具有的社会复制特性,可以区隔和排斥没有接受影子教育的学生与家长[20]。
索斯盖特·达比利(Southgate Darby )用PISA 数据对全球36个国家及地区影子教育与经济社会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间关系做分析,结果发现,有21个国家的SES 与影子教育存有正相关关系(58%样本国家中存有通过影子教育实现阶层复制现象),并伴随每一单位SES 增加,影子教育参与概率也随之增加。薛海平认为,影子教育活动扩大了城乡和阶层间的学生获得教育资源和教育结果的差距,因此成为城乡和阶层差距在代际间维持和传递的一个重要通道[14]。就社会分层效应而言,体现在影子教育可以通过经济资本运作及文化融合与排斥来实现社会分层[9]。薛海平和雷万鹏等人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影子教育补习的参加和家庭经济相关,收入与参与影子教育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5]。而此种正相关关系,正说明了影子教育的社会复制功能。肯尼亚[16]、日本[1]、越南[17]关于影子教育的研究表示,影子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业成就以及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家庭资本藉由影子教育实现资本代际继承的能力将被大大强化,教育也被视为是实现阶层流动和阶层代际传递的通道[18]。影子教育的出现更加剧这一现象,影子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教育获得不公平,还使影子教育参与者的社会流动条件优于未参与者,成为维护、加剧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机制。由于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不同家庭子女在综合能力提升、学业机会取得、学业成就获取等方面存有差异,进而通过学校的筛选机制实现阶层复制。理论上影子教育是贫富差距代际维持和传递的重要通道,成为代际再制的维持和推动力。
3影子教育对文化资本理论的冲击
影子教育能提升子女文化资本,表现在几方面:首先,有助于身体化文化资本的取得,作为主流教育的补充,影子教育以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巩固文化知识、提升技能和改进修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身体化文化资本积累;其次,有助于客体化文化资本的取得,影子教育利用时下最新、最前沿的教学设备和教育理念、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多教育资源,以提升学生文化资本;最后,有助于制度化文化资本的取得,影子教育通过组织竞赛、联赛等考试为学生颁发等级证明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辅导机构中获取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和客体化文化资本都有利于在学校中学业成就的取得,故有助于学校文凭的获得。
合并前,两馆均建立了各自特色的藏书体系。原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南馆)的藏书特点是综合性馆藏、文理交叉,尤其以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大众传媒类为特色馆藏。北馆是以收藏法律、经济类图书为主,其它图书为辅的藏书体系。合并后,原有的特色藏书体系就会被融合,新的特色藏书体系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重点而重新建立和发展。由于使用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和馆藏的收藏重点不同,给读者借书带来不便,有些学生往往要跑两个馆才能借到所需的书,解决的办法是尽快把两个馆的流通书库合成一个。另外,合并后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大馆,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使图书馆更合理地使用经费,减少文献重复购置或遗漏现象。
在影子教育的其他研究中,在布迪厄的祖国,有关阶层优势传递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资本的父亲,并未完全为子女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24]。美国一项用PISA 2000分析的数据表明,学生身体化文化资本对于学业成就有积极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并且文化资本变量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相较于亚洲国家更弱。美国许多本土研究表明,学生的身体化文化资本对于学业成就的取得影响十分有限。而美式教育非中心化和非标准化的特征,趋向于提升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儿童学业成就的直接影响。此类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并未利用文化资本间接对学生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而是直接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影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更为这种直接手段提供了重要渠道。
伴随影子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其在现实情境中对文化资本理论的阐释产生矛盾。
伴随着影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产生一定冲击,使文化资本理论对教育的诠释力有所削弱。索斯盖特·达比利在调查中也发现,影子教育和SES 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诸如瑞典,SES 每增加1%,影子教育的参与率就相应下降8.8%,也存在样本国SES 对影子教育的参与没有统计意义的情况。在文化资本应用到教育场域并成为分析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学业成就取得和阶层变动的主流范式以来,教育社会学对于文化资本的研究一般模式为,经由测量学生参加高雅文化活动(诸如音乐会、博物馆、晚会)的次数频率来衡量其身体化的文化资本,由学生家中书籍数量、玩具种类数量、图画等艺术品衡量其客体化文化资本,通过学生的课业表现,即学习成绩,验证文化资本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关系。然而,此种相关关系正由显著正相关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影子教育尤为发达的国家,甚至存有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21]。
文化资本理论是解释当前教育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布迪厄通过建构文化资本的概念,阐述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子女学业成就取得的影响,文化资本使家庭的外在财富得以转换为内在“习性”,相比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对个人的影响更持久、有效,因此,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被视为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布迪厄将文化资本分为3种:(1)身体化文化资本(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 ),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性情(dispositions )倾向,表现为知识、拥有技能及对文化产品鉴赏、表达能力等;(2)客体化文化资本(Objectified cultural capital ),指物质载体文化资本,主要体现在器物上,诸如书籍、工具、图画等;(3)制度化文化资本(Institutionalized cultural capital ),主要是特定制度安排,诸如为社会公认、具有市场价值的教育文凭和资格证书等。三者中身体化文化资本最为重要,是其他两种的前提和基础,虽然身体化文化资本无法通过馈赠、交换等方式传承,但能通过学校教育进行累积。
4结语
在对韩国的一项调查中表明,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对父母的客体化文化资本有显著影响,对后代的身体化文化资本也有显著影响,虽然父母的客体化文化资本对于学生学业成就的取得有显著积极效能,但是子女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学业成就的取得却产生反作用[22]。虽然子女家庭背景等赋予的先赋性因素的确在学业成就取得中存在优势,但自致性因素在后期子女学业成就取得中显得尤为重要。以韩国为例,在国家教育领域激烈的角逐中,文化资本丰富意味着接触更开放的社交网络,学生身体化文化资本的丰富则意味着其在家庭教育中耳濡目染父母文化资本外,还能参加诸如晚会等高雅活动,这势必会占用学生复习和上课时间,相比于一直参与影子教育的考生而言,在学业成绩获取上显然不占优势。另外,文化资本丰厚家庭的子女可能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雄厚,在学习过程中可摆脱经济压力进行学习,其在家庭中接触的文化资本也能助其在学业成就上取得不俗表现;二是因为中上层家庭子女生活条件优渥,丧失奋斗动力,甚至缺少艰苦奋斗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信心,使他们安于现状,学业成就也可能表现较差,此种情况同样可以解释“富二代”学习成绩较差的现象。在其他研究中,也同样存有身体化文化资本对学业成就的负相关关系[23]。这也构成了影子教育对文化资本理论的冲击。
一方面,影子教育更好印证和诠释了文化资本理论。影子教育能通过提升学生身体化文化资本、客体化文化资本帮助学生与学校所传授的教育内容产生契合,提升学生学业成就,影子教育本身就能帮学生取得社会认可的学业资格证明,在影子教育中学到的课程知识、形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校教育中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其取得学业文凭,从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阶层复制。
另一方面,影子教育也对文化资本理论产生冲击。影子教育利用主流教育外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文化资本,市场化运作的影子教育机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对文化资本缺失的家庭学生起到弥补作用,“时间”概念对于文化资本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中上阶层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文化资本拥有量并非是子女取得学业成就的唯一保障,其关键在于家长对子女的关注时间,在影子教育场域中,辅导老师代替家长对学生进行关注,能帮文化资本较弱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取得较高的学业成就。学生文化资本的提升与当下“科学知识型”“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导向,认定知识的普遍、绝对、无条件性产生冲突,文化资本并不等同于“科学知识型”的“知识”,因此,有学生文化资本较高而学业成绩表现并不优异。此外,因为中上层家庭子女生活条件优渥,丧失奋斗动力,甚至缺少艰苦奋斗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信心,使他们安于现状,学业成就也可能表现较差等多种情况的出现都对文化资本理论产生冲击。
某“三甲”综合性医院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及合理性评价 …………………… 陈 猛等(8):1065
3.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标本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以Ki67阳性表达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细胞增殖指数。
但在影子教育对文化资本理论的诠释和冲击中,文化资本理论在教育社会学领域内对学生学业成绩解释力变弱,并不意味社会再生产不平等的情况发生转变,而恰巧意味着社会领域内不平等的社会再生产机制正发生变化。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已逐渐削弱文化资本的间接性手段,而直接加强了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表现解释力降低,也并不意味文化资本在社会再生产机制中不再起作用,与之相反的是,文凭取得后进入何种工作岗位等多种向上流动的渠道,文化资本还发挥作用,在维系精英、大众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隔离方面还起作用。
参考文献 :
[1]Stevenson D L ,Baker D P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J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92(6):1639-1657.
[2]Postlethwaite N .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 :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 [J ]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t , 2000(6):641-642.
[3] 张薇,马克·贝磊,李红兰.影子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意义——以重庆市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2017(6):56-62.
[4] 朱洵.教育全球化中的影子教育与文化资本理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51-55.
[5] 日本文部省.結果の概要-平成28年度子供の学習費調査[EB /OL ].(2017-12-22)[2018-05-21].http ://www .mext .go .jp /b_menu /toukei /chousa 03/gakushuuhi /kekka /k_detail /__icsFiles /afieldfile /2017/12/22/1399308_ 3.pdf .
[6]Korea National statistical Office .Private Education Expenditures Survey in 2017[EB /OL ] .(2018-03-15)[2018-05-21] . http ://kostat .go .kr /portal /eng /pressReleases /1/index .board ?bmode =read &aSeq =367176.
[7] 2012-2016年搜狐教育调查中国大陆课外辅导情况[EB /OL ] .(2017-01-16)[2018-05-21] . http ://www .sohu .com /a /124458382_ 54500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 /OL ].(2018-04-01)[2018-05-21].http ://www .moe .gov .cn .
[9] 杨洪亮.欧盟“影子教育”初探[J ] .教育科学,2012(4):72-75.
[10]Mark Bray . 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 ] .杨慧娟,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The challenge of shadow education :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olicy maker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B /OL ] . (2018-05-06)[2018-05-21] . http ://www .nesse .fr /nesse /activities /reports /activities /reports .pdf .
[12] 陈全功.补习教育的地域延展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12(3):42-46.
[13] 曲颖,薛海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私人成本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5(4):21-26.
[14] 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3):47-69.
[15]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 ].教育与经济,2005(1):39-42.
[16]Buchmann C .Getting ahead in kenya :Social capital ,shadow education ,and achievement [J ] . Schooling and social Capital in Diverse Cultures ,2002(3):133-159.
[17]Dang H -A .The Determinants and Impact of Private Tutoring Classes in Vietnam [J ] .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7(6):683-698.
[18]Bird K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An Overview .In :Shepherd A .,Brunt J . (eds )Chronic Poverty [M ] . 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eries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 2013.
[19] 李佳丽,胡咏梅.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J ] .教育与经济,2017(2):51-61.
[20]Southgate Darby .Determinats of Shadow Education :A Cross -national Analysis [D ] .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9.
[21] 朱洵.影子教育与文化资本的消长态势及其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3(9):6-8.
[22]Byun S ,Schofer E ,Kim K .Revisiting the Role of Cultural Capital in East Asian Educational Systems :The Case of South Korea [J ]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2012(3):219-239.
[23]Sang -soo Chang .Family Background ,Family Background ,Cultural Capit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J ] . Kor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2008(3): 63-85.
[24]Robert V Robinson ,Maurice A Garnier .Class Reproduction among Men and Woman in France :Reproduction Theory on Its Home Ground [J ]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85(2):250-280.
Interpretation and Impact of Shadow Education to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JU Fasheng, HAO Yanli
(School of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shadow education, as a prominent phenomenon in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on a global scale, causing the widespread concern from experts,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in interpreting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has generated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growth of shadow education. On the one hand, shadow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embodiment, objectific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ed cultural capital, making students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urn,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class superiority transmission and enha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the other hand, economic progress has expanded the participation of shadow education groups, weakening the effect from family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through cultural capital to some extent to achieve academic achievements, 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cultural capital theory.
Key words : education globalization; shadow education; cultural capital
中图分类号 :G 4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5884(2019)02-0033-05
doi :10.13582/j .cnki .1674-5884.2019.02.006
收稿日期 :20180623
作者简介 :鞠法胜(1994-),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责任校对 朱正余)
标签:教育全球化论文; 影子教育论文; 文化资本论文;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