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红[1]2003年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一、问题的提出 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当前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国外有体育与健康结合和分设的两种教学模式,(以下称“合模式”和“分模式”)国内曾有少数学校做过试验,但是,究竟何种教学模式更适宜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非“亲口尝梨”不可,故学生冒“弱条件”之险,作了一次探索性教学实验。 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过程 学生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实验操控等方面比较周密地设计和制定了实验方案,选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身体健康领域”,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实验形式,“合模式”为实验组“分模式”为对照组。于2002年3月在呼市十四中学进行实验,并制定了实验工作计划,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作了有效控制。 叁、实验结果 (一)体育行为 1、体能:速度(50m)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身都有提高,但两组无显着性差异。有氧耐力(1000m),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灵敏性(足球、篮球)两组无显着性差异。 2、课外参与运动:参与、兴趣、态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竞赛参与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 3、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 (二)体育认知 1、体育(教材)对发展身体的影响:实验组稍好于对照组。 2、对体育行为关心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3、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感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 (叁)健康行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1、课内健康行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 2、课外日常健康行为:实验组优于对熊组并有显着性差异。 (四)健康认知 1、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实验组稍好于对照组. 2、对身体健康关心程度:实验中期两组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期两组有显着性差异。 3、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有显着性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直接效应:从整体上评价,体育与健康“合模式”优于“分模式气 2、承续效应:“合模式”提高了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其它课上,同学们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情绪。 总之,“合模式”是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适宜的教学模式。 (二)建议 1、广泛实验,以验证“合模式”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或找出更好的教学模式。注意处理好模式运用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2、建立课题,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做系统的研究。‘ 3、提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实践活动为主. 4、提示:领导转变观念、教师提高素质是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关键。
韩秋红[2]2004年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国外有体育与健康结合和分设的两种教学模式 ,国内也有学校做过试验 ,但是 ,究竟何种教学模式更适宜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本文通过等组实验对比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访问座谈法等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合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和行为明显好于《分模式》 .因此 ,建议广泛实验 ,以验证合模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或找出更好的教学模式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李志华[3]2009年在《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阐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义,着重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堂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方法。文章分析多元智能关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观点,认为“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是增进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论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原则,总结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尝试运用情景化评估、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档案等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实践经验;还介绍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与健康课堂上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管理的办法等。
党林秀[4]2017年在《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人口结构越来越多样化、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之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力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此,完善体育教学方式的理论体系、推动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则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来收集与学生全面发展及教学方式相关的研究资料,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归纳与比较法、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1、国内外基础教育核心素养以及体育课程目标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全人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解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次,其中微观层面的全面发展对应当下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能力与素养。在微观层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般学科素养。包括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考的能力、语言技能、责任感、尊重自我与他人、创造力等指标。(2)体育学科素养。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安全意识、运动能力、审美表达能力、体能水平、体育道德、情绪控制等指标。2.体育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外显活动方式和内隐活动方式。其中外显活动方式包含语言和行为方式,内隐活动方式特指思维活动方式,外显活动方式是思维活动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体育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与能够体现教学行为的教学要素构成,其外延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次。宏观层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向教学观念层面,中观层次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向能够体现其构成要素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无论是宏观层次还是中观层次的教学方式,其发展历程,均彰显了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趋势是由最初的关注教师的"教"逐渐向关注学生的"学"与"发展"转变,教学过程中的决策由教师全权决定向师生共同决定,并逐渐过渡为给学生赋予一定的决策权。3.我国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还未能深入"骨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所倡导的理念基本上已得到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实施还十分困难,当下体育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仍注重"学科精熟"与"学习过程",而对关乎学生核心素养及全面发展的"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关注不够。(2)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看似有所变化,但实质上还是侧重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还未将"学生的学" "学生的发展"置于教学的中心。(3)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培育。4.在"以学为中心"的宏观层次教学方式理念下,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被划分为叁大类:机械接受式体育教学方式、有意义接受式体育教学方式与有意义发现式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对有意义接受式和发现式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类教学方式在基本含义、适用范畴、基本特征、匹配的教学模式与风格、实施要求等方面有其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发现二者亦有着一些共性的特征,即:(1)教学理念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变革"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2)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友好的、合作的;(3)教学环境应是安全、舒适、富有支持性;(4)教学组织形式应是多样的,避免整齐划一;(5)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的和高效性。5.合作学习相对常规体育教学方式而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领域目标(除身体健康领域外)。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基础知识与技能、参与度、愉悦程度"等方面指标的发展程度上优于常规体育教学方式。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均有所转变。6.虽然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主要困境有:学生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很难在完成教学任务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教师日常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设计教学材料。为此,建议体育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之时,应注意克服这四个方面的困境。
张淇[5]2016年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作为了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而运动参与是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体能,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运动参与目标也就成为了几个目标的首要目标。为此,很多专家学者将研究领域关注在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问题上,以至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全面的达成运动参与这一目标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给体育教学工作者带来了重大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主观体验的心理学,对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具有强大的功能。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否能够给体育教学工作者达成运动参与目标有帮助,是否能够对这一目标的达成提供方法和途径,带着这样的设想,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并进行了教学实验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教学实验,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可能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验,提高了学生对运动参与目标的认识程度。2、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教学实验,学生在运动参与行为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体育教学过程中贯穿体育与健康知识,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和学生亲身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健康意识,而且对其体育与健康知识层面的掌握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4、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体育教学设置的挑战性项目,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步地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5、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体育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提高了制定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的能力。
蔡哲[6]2016年在《武汉市英格中学“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有利于实现学生身心发展同人格品德教育,智力水平提高,科学文化学习的结合,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懈怠的状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实现其与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成为了构建高效初中体育课堂的主要目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为完成学校体育目的而服务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达到学校体育目的一种手段,也同样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举措。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手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也出现了不同的课堂形式,如:快乐体育,情景教学,探究性教学,原理教学等等。武汉市洪山区,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各学科的整体性高效课堂的改革。本文正式借助这一契机,摸索体育与健康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之路。本文首先对“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与“五环自主”课堂进行概念的说明,抓住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灵活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手段,把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前,课后而进行实验性研究。具体通过12周的实践教学,采用对学生、家长访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教学实践中的记录,考核方式等,了解教学效果。同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试验比照,探究更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寻找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研究“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教学对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课堂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课堂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收获成功感满足感,激发学习热情。“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课堂相较传统的教学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教师采取分组分层等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小组中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合理运用所学体育与健康知识。“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课堂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能力。建议:“五环自主”课堂应加强课堂内小组团队的建设;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确定严密的教学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把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相结合等。
霍瑾, 韩秋红[7]2008年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学生对体育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目标,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合教合学"的教学模式和"分教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对照,以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客观性、实验性和科学性。
索路路[8]2011年在《新课标下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行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全国开始实施,距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都切实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和教育特色,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认真开展新课标的学习和实验,均取得了显着地实验效果。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的调整和完善改革的内容。所以本人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新大纲为指导,通过对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有效的对策,以期为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为教育部门的决策和实际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淄博市六区叁县32所初级中学的340名体育教师和320名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情况、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影响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1.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在年龄、学历、职称、教龄构成方面比较合理。性别构成方面男女比例为24:1,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科研方面不是很重视;2.总体来说淄博市初级中学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基本能够理解,但是对新课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理解不足。3.淄博市初级中学基本能够按照新课标要求设置课程课时,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课程考核大都采用体育中考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仅有少数体育教师能够注重学生兴趣的选择;4.在新课标目标实现方面,学生参与运动,掌握运动技能目标要明显好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方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沿用随机分组教学,新的教学形式运用较少。在教学方法上,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矫正法是当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像目标教学法、区别对待法等教学方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得到一定的运用,但是仍显不足;5.通过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影响体育教师实施新课标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领导认识不足、场地器材的缺乏、新课标内容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教师自身情况问题、体育中考等因素。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1.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2.进一步完善新课标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淄博市体育课程资源;3.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4.采取针对性强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5.对高校体育师资培养做出相应的调整。
陈鹏[9]2011年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体育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本校体育设施和周边体育设施、本校体育教师能力、本校学生兴趣爱好,联合校长、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区人员等积极参与的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个性化的活动过程。它包括国定课程、地定课程的校本化和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两方面。实施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是响应国家叁级课程管理政策、实践素质教育、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地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在活生生的具体学校层面的表达,甚至可以断言:校本课程开发是“十二五”期间学校工作的重头戏。河南省新乡市第叁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采取了“必修+选修”的开发模式,具体实施程序为评估阶段、培训阶段、确定目标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建立与落实评价体系阶段、现状调查阶段、拓展阶段8步骤,从一开始就走在了各兄弟学校的前面。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第叁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找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为进一步完善其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河南省同类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本研究结论主要有:(1)体育教师是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长的支持是重要的保障,课程专家、社区人员、学生与家长、其他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2)进行的开发活动推动了叁中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校体育教学走出了封闭的“象牙塔”;(3)叁中的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其他学科教师不理解、现实需求与传统习惯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影响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等。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1)引进体育教师,缓解工作量;(2)适当运用奖励机制以及适当减少参与者的其他工作量、评优评先优先推荐等措施来提高开发者的积极性;(3)高校与基层学校保持密切联系;(4)规范选课制度以及注重培训的质量与规范性,努力转变落后陈旧思想等。
李金娥[10]2012年在《江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影响着社会人才质量和经济发展速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但由于职业教育传统的教育观、落后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江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设施设备等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势在必行。笔者通过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江阴地区八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基本明确体育课程学习的意义,但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不重视,健康意识淡薄,影响了学习效果。2、学生对现行的体育评价体系存在困惑。3、教师观念落后,与职业教育的理念不同步。4、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5、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差、领导不重视,不投入,限制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笔者结合当前江阴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转变学生观念,多渠道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育意识。2、结合实际,师生共建合适的评价体系。3、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4、结合职业特色,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材的选择能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教材、以专业特点为依据选择教材、按教学时间间断性特点合理规划教材,注重基础教材教学,延伸拓展教材内容和增加社会体育内容进行教学。5、多与领导沟通,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完善器材和场地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 韩秋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2].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实验研究[J]. 韩秋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D]. 李志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09
[4].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D]. 党林秀.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5].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D]. 张淇.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6]. 武汉市英格中学“五环自主”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实验研究[D]. 蔡哲.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两种教学模式对比研究[J]. 霍瑾, 韩秋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8]. 新课标下淄博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索路路. 首都体育学院. 2011
[9]. 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研究[D]. 陈鹏.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0]. 江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李金娥. 上海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