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化河道管理问题与策略
张熙宁
南雄市河堤管理所 广东南雄 512400
摘要: 河道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障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然而,当前河道管理逐步呈现出诸多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河道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道管理的改善策略,可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河道管理;问题;策略
引言
河道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承担了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作用,还具有提升了城市景观、防洪排涝等功能,更能为居民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河道范围内土地占用、入河污染物大量排放、河道资源无序开采等活动,对河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增加了河岸管理难度,也为人们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河道管理工作,以保证河道的清洁美观,切实推动城市化进程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1.城市化河道出现的问题
1.1水污染比较严重
水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等。工业污染的来源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工业废料的排放使水质受到其影响导致污染。农业是来自植物对化肥中的营养物吸收不完全,导致其剩余的磷、氮排放到水源之中,使河道的水生植物吸收营养较为丰富,营养将其生长速度迅速提升,造成水质恶化,除了植物上的因素,还有牲畜的排泄物也成了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养殖业产生的污水量很大,但是在养殖业的污水处理系统建造却并不完善,产生的动物粪便通常都处于露天摆放。经过雨水洗刷,粪便进入河流,很容易对城市的河道水流产生污染。用自来水进行各种方式的冲洗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虽然现在城市经济发展极其迅速,但是在治理水污染这方面的规划还不够完善。污水处理的不够妥善。导致出现雨水和污水结合流入河道中的现象。部分市民对于河道的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部排放污水、对生活垃圾随意丢入河流之中,使河道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对河流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政府对河道的环保方面宣传比较单一。
1.2河道淤积和河道形态的改变
一些河道因为河流上游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下游的河道产生淤积问题,还有一些因河流冲击河岸,造成河岸土壤流入河流使其造成淤积。在河道形态的改变方面,主要是在我国河道较密集的区域,为了防止河道发生淤积,且在河道输水性能上有着提高,使原本密集且弯曲的河流变成了直向河流。但是这种注重利益化使河道水流流速一致化,对河道原来的生态性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过于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会导致河流本身的生态性遭到削弱,使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证城市河道的安全,堤坝逐年增高,并大量运用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护岸防洪,导致河流的自然生态比例严重失衡,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化。
1.3防洪护岸措施不完善
在部分河道中的防洪堤上,存在着堤坝的防洪程度偏弱的问题。有很多河道对防洪方面存在着不足,在设计标准上没有达标。在护岸工程的结构方面,主要是对洪水行驶速度、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保持水土的完整性进行设计。所以河道现在运用大多都是混凝土、块石等材料进行护岸结构的建造,但是这样的设计从美观角度上对现在的市民的追求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1.4河道水量减少
因为现在的城市发展导致建筑、修路这种施工活动不断增多,因其需要对河道进行填充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还有在建筑中各种废弃物也随意倒入河流,减少水面的占有面积。是河道宽度变窄,深度变浅。减少了河流之间的调蓄容量,对河道功能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2.城市化河道管理的策略
2.1对河道的水污染进行治理
2.1.1对城市化产生的水污染进行治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越来越快,城市化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城市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增多。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还不健全,要想加快污水的处理程度,对河道的水污染进行解决就需要对污水处理的配套设备和管网建设的开展速度加强,对污水处理的技术要进行大力发展,提高污水处理设备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改善河道的水污染现状。
2.1.2对工业化产生的水污染进行治理
对耗水量高、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按照法律进行处理,对造纸、印刷、化工等企业其中的落后设备要进行强制淘汰。对工业化的企业应该建立规范化的园区,在其中建设专门应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污水的处理设备。使工业企业转向高效率,低污染的生产制造。
2.1.3对农业化产生的水污染进行治理
要对农业中的植物种植个人或者企业创造一个合理的种植体系,使其作物的营养物不易进入河流,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等进行技术上的处理,使氮、磷等有效的遏制在初始阶段。对养殖业而言,应使其牲畜的排泄物进行统一放置,建立合理的排污系统,使其不会因雨水冲刷进入河流。
2.2对改变形态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
在城市的河道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尽量对河流的生态性不去进行破坏,要对河道的安全性、生态型、美观性、经济性进行综合的考量和研究。已经从弯曲型改造为直线型的河流不能再去进行重新改造。但对于没有进行改造的河流要坚持对其自然生态的维护。可以在已经实行改造河道的原始生态基础上对生态景观的增加。通过河道部分河床的高低不同,可以通过人为放置一些石块进行改变区域的流速,使其自然性提高。对河流水对河道冲刷严重的区域进行硬砌手段,但在河水冲刷力度较弱的区域可以种植一些对河道美观性,生态性提高的树木。在绿化用的树种选择过程中,应考虑树木在本地对环境的适应性,防洪的实用性等功能性因素。
2.3对河道使用多元化治理的长效管理手段
2.3.1多元化治理
城市河道治理是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对防洪、治理污染、用地规划等多方面内容都有着实际应用。所以在河道治理方面要进行性多元化的长效管理的对策。首先,河道治理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工程,在河道治理方面,要进行各方结合,在政府方面要求在政策上支持其河道管理的运作,对其工程的实施使用财政出资进行建设。要多元化的筹集资金,要通过各级政府、乡镇资金的投入,进行各级地区的河道治理。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规划,使河道治理工程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变。通过竞标的方式由外包公司进行承包。
2.3.2长效管理
不但要注重河道的治理,更要对治理时的管理手段有一个合理的方案。在管理方面要采用监管和防治共同进行的管理方式。建立长期的有效管理制度。要严令禁止政府或企业在河道的景观水域内设置排污通道,要对河道两岸的治理区域进行分区管理。明确各方在治理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河流进行实时监测。在河道水质严重污染的区域,要对源头进行污染控制。通过河道淤泥的清理,河流的保护,对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进行控制。要使用雨污分流排水方法,对排入河流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减少。对于有毒物质要严格按照相关环保制度进行传导,不得排入河流。对排污口位置的定位和排污时间的选择要按照河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夺。对河流的环境容量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水质得到逐步的改善。
2.4加强中河流之间的互相协调
河流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互相协调的关系,对支流的河道治理要加大力度,为干流的污染减轻负担。对河流底部的沉着物要进行组织打捞,并且将废弃物进行妥善的处理。现在城市化进程发展比较快。要对污染严重的支流河所在的地区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使干流的水污染得到有效的缓解。需要建设蓄水工程,在对河道的水量较小的问题中,要对汛期的雨水资源充分的利用,用拦河坝、调水工程进行蓄水、输水,使河道的水流较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 工程实例分析
3.1河道水质恶化情况
以某市为例,河面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5%下降到20世纪末的9. 20%,减少了5. 80%,其中在1958 年填平了13 条河道,1976 年再填了9 条,总长15. 20km。该市区内河、湖泊面积减少了大约200km2,使得市区内积水成涝的概率大幅提高。近年来,通过河流综合检测,该市内河污染河段占监测河段比例呈上升趋势( 见表1) ,其中2015 年该市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市内河道水质有机污染严重,尤其表现在CODCr和NH3-N 的污染。
表1 某市内河水质状况表
3.2 河道管理
结合城市化发展及河道功能现状,优选适宜河面率,在相关法规中予以明确、保护。将截污治污、引水配水、生物防治等多项措施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拦截入河污染物,建造污水处理厂,在雨水入河处设置拦网,将水体中的漂浮物截取处理,建设雨水回收处理站,实行雨污分流; 进行水流综合配置,促进水体更新速率,降低河道淤积,促进河网水体的更新速率,改善水体状况; 运用生物措施进行水体治理,合理利用水生动植物,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改善河道水质,促进生态平衡。
4.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的科学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和形象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现阶段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索适合河道管理的方法和对策,如对河道的水污染进行治理、对改变形态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对河道使用多元化治理的长效管理手段、加强中河流之间的互相协调等治理策略。此外,河道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而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相互协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以推动和提高城市河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荣. 河道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 珠江水运, 2014(20):86-87.
[2] 赵冬. 城市化河道管理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7(3):43-45.
论文作者:张熙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河道论文; 河流论文; 水污染论文; 城市论文; 水质论文; 污水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