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中心学校 资中 6412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二学段(即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常规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5、6、7、8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中年级的阅读总量只有6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
【关键词】:中年级;常规阅读;群文阅读;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堂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势在必行。开展群文阅读填补了这一不足。
一、常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量远远不够
我们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以四年级下册为例,课本上只有32篇教学课文加8篇选读文章,学生阅读的量上不去。且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注重怎样让学生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为应对考试做各种阅读练习,把阅读教学变成了考试得高分的一种手段,从而阅读教学变成了教材的“奴隶”。这样局限于教材的教学,这样只为应对考试的教学,学生的阅读量怎么上得去?
(二)课外阅读不能落实
目前,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课外补充阅读的重要性,在布置作业时,都有意识地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的任务。但一般都只是在布置,而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半个小时,但忘了交给学生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或者在班里说说“孩子们,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在课外多读书吧!”“同学们,多读书是很有好处的!”如果教师仅仅停留于这样说教式的宣传、鼓动,而没有将系统、科学的阅读方法交给孩子们,更缺乏孩子们阅读成果的有效反馈,可想而知,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三)课堂内外阅读缺乏有效的整合
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严重脱节。
研究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群文阅读教学恰恰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的短板,它不能像上传统语文课那样进行“精雕细琢“式的深入挖掘,而是选取同类型的文章对语文课本进行补充、拓展、丰富。相对于课内知识的深度,群文阅读更注重孩子们阅读的广度和兴趣,充分尊重学术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开展中年级群文阅读的具体措施
在课题组的带领下,我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外阅读,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群文阅读课,我主要可以采用这样的操作模式:
(一)阅读点睛
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这实际上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二)阅读概览
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新群文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新群文读本》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每天午会读书半小时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有时则利用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
(三)交流分享
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读书体会,不仅通过他们的理解展现,更主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朗读来体现。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情系故乡——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单元时,我请孩子们细细品味了作者对故乡的那份神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来表达的,比较了这几篇文章和课文的异同,然后我请孩子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体会到的情感。这时候,孩子们的情感饱满,朗读自然而然充满感情。并且,我给孩子们配上合适的音乐,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倾吐。此时,我明白我要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应该是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课文讲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课堂似乎少了一些精彩,但其实这种“聊书”的形式让我感觉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
(四)精彩赏析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好的话题可以是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的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的临时生成。但一般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四是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如在教学“情系故乡-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单元的群文教学中,我提出:谈起你的家乡,让你念念不忘的又是什么呢?让孩子们各抒己见,用选文的表达方法和大家聊聊,不仅回顾了文章的写法,更让他们对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拓展阅读
在每个议题的学习结束后,再给学生推荐和议题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因为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六)诗词积累
除此以外,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额外”任务,让孩子们每个星期背诵一篇课外的古诗词,并抄写下来,以作积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群文阅读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想孩子完成这样的飞跃,更离不开群文阅读的支撑,我们在这条路上慢慢前行,绝不放弃。
论文作者:罗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课文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外论文; 课内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