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10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ST-T动态改变。 结果 210例患者中,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有141例。共出现缺血性ST-T改变423阵次,其中有症状的102阵次(24.1%),无症状的321阵次(75.8%)。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的检测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的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冠心病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经心电图、心脏彩超、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存在心肌缺血而患者却没有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症患者。此类患者即使具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也可能不会出现心绞痛。如果病变继续恶化,而不加以治疗干预,会导致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所以准确及时的诊断出这一类患者非常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1月本院患者210例,所有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排除心肌病、先心病、左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210例患者中男性108例,女性102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7)岁。
1.2方法 使用美国美林公司的12导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并记录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信息,记录生活日志、症状发生的起止时间。
1.3 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的3个一标准:ST段从J点后80ms开始呈水平或下斜型下移超过1mm,持续1分钟以上,两次发作时间间隔1分钟以上。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0例患者中,出现缺血性ST-T改变的有141例(67.1)。共出现缺血性ST-T改变423阵次,其中有症状的102阵次(24.1%),无症状的321阵次(75.8%)。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冠心病患者临床上缺乏相关的主观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其产生原因可能是患者疼痛阈值较高,敏感度较差;心肌缺血范围小,时间短;患者体内产生较高浓度的内啡肽和脑啡肽的。因为上述患者常常被临床漏诊,所以有可能一发病就出现心肌梗塞、猝死等恶性心脏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动态心电图室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最常用方法,此检查通过长时间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情况,不但能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而且能够准确的反应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缺血程度,以及缺血发作昼夜规律性和其与情绪或劳动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210例患者共发生423阵次的ST-T缺血改变,75.8%(321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24.1%(102阵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本研究提示心肌缺血主要以无痛性心肌缺血为主,这与国内外某些文献报道一致。无症状心肌缺血因为无明显发病特征,患者的警惕性较差,病情不断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发生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几率大,所以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潜在危险性很大,医生和患者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动态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能够准确及时的检测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率,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能够提高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临床治疗之后的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 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87.
[2] 苏 晶, 周 莉.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33.
[3] Cohn P F.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classification prevalence and prognosis [J].Am J Med,1985,79(3a):2-9.
[4] 黄丽虹, 曲 鹏.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1,33(4):370-372.
[5] 卢喜烈, 周军荣.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相关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4(5):32-33.
文章发表日期:2015年7月份前
个人简介:王士芳,女,1974年12月出生,北京市第六医院心电图室,专业:心电图。主治医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北二条36号北京市第六医院心电图室 邮编:100007
联系电话:13621294007
论文作者:王士芳,王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心肌论文; 心电图论文; 无症状论文; 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动态论文; 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