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论文_毕艳华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 河北沧州 062552)

【摘要】目的:探究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随机数表法抽取52例长庆油田野外作业员工为受试对象,予以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比较受试员工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负性情绪[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习惯(长庆生活习惯调查表)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受试员工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均<0.05);关注心理健康、坚持运动、烟酒未过量、饮食均衡、睡眠充足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P均<0.05)。结论: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及控制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疾病。

【关键词】油田;野外;心理疾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301-02

石油行业工作性质普遍较为单调,而我国石油开采基地多分布于偏僻的荒漠地区,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信息相对闭塞,尤其野外作业员工工作任务繁重,轮班倒休制度使其与家人、亲友接触时间极少,长此以往极易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对此,本研究对部分员工采取一定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心理应激,避免长期紧张、压抑而产生心理疾病,取得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6月随机数表法抽取52例长庆油田野外作业各工种员工为受试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为19~50岁者;(2)工龄≥1年者;(3)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心理干预者。排除标准:(1)填写≥1份问卷为无效问卷者;(2)近期经历重大生活变故者;(3)有抗抑郁药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服用史者;(4)中途因故退出研究者。受试员工中男性45例,女性7例;年龄为20~47岁,平均(34.2±9.1)岁;工龄为1年~25年,平均(11.6±8.5)年;钻井作业员工17例,采油作业员工13例,输油作业员工14例,压裂作业员工8例;汉族33例,回族14例,满族5例;已婚且有子女26例,已婚未有子女16例,未婚10例;低家庭收入10例,需照顾独居老人或卧床病人7例。

1.2 方法

分析干预前通过问卷调查获悉的油田员工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习惯特点,实地走访其工作地点及公寓生活环境,对其工作性质、组织结构、工作强度、后勤安排等信息进行调查,拟定如下干预方案:(1)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邀请疾病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医师主讲,其内容包括心理学知识宣教、身心健康保健意识完善、危机时刻处理方法、日常情绪疏导途径等,讲座概要可在生活区电子屏进行滚动播放;(2)实施精神放松训练:先引导受试员工进行腹式呼吸、冥想等调节,令其自繁杂的工作生活中抽离出真实的自我,随后模拟紧张-放松、悲伤-愉悦等感觉,突出其中差异;(3)信息传输干预:嘱受试员工详细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建立微信群并分享实用性高且趣味性强的日常心理健康贴士,并通过邮件、微信、电话等方式与之进行积极交流与疏导。

1.3 评估标准

1.3.1负性情绪评估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1],分别通过填写20项相关题目编绘问卷进行自测,每项题目计0~4分,所得总分×1.25为最终得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生活习惯评估 采用自制的长庆生活习惯调查表进行评价,统计近1周关注心理健康、坚持运动、烟酒未过量、饮食均衡、睡眠充足的例数。

1.4 观察指标

比较受试员工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负性情绪(SAS、SDS)、生活习惯(长庆生活习惯调查表)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4周后,受试员工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均<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石油开采可为国家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油田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且相对封闭,此外,野外作业员工工作量较大而通常无法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长期工作下可导致负性情绪及心理压力滋生,如不予以及时的引导,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油田野外作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往往对石油产业运作的高效性及可持续发展性造成较大影响,据相关文献报道,石油钻探作业员工在野外工作持续时间为1~6个月不等[2],心理紧张、抑郁水平明显较高,不仅工作能力有降低的迹象,还将增加身心疾病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试员工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这表明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油田野外作业员工焦虑及抑郁程度,有利于控制心理疾病发生风险。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可协助受试者认识到家庭及社会主观及客观的支持,可增加其归属感、成就感、自尊心及自信心[3],有助于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缓解负性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

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将提高如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几率,相关研究表明,上述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油田野外作业员工所处环境中普遍存在,且一旦爆发疾病,将导致其长时间失去工作能力,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且给自身心理状态造成重创[4]。本研究中,受试员工干预后各项生活习惯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心理干预可通过改善受试者心理状态,改变其生活习惯,进而预防发生生理及心理疾病,究其原因可能与心理干预能全面提高受试者抗压能力及健康促进的主体意识有关。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油田野外作业员工负性情绪及生活习惯,有利于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芸萱,贺英,杨国愉,等.营区军训和野外长途行军对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9):876-880.

[2]潘凯,赵俊岭,刘继文.石油工人不同紧张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6):848-850.

[3]陈欣,姚梦萍.石油野外工作人员安全感、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8):3298-3301.

[4]张琴,程春燕,兰亚佳.石油钻探工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3):4261-4263.

论文作者:毕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油田野外作业员工心理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论文_毕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