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湿加松是由湿地松与加勒比松杂交后培育的新品种,具有生长快、采脂量高、适应力强的特点,是一种速生、优质的林业用材树种。以湿加松育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无性扦插繁殖育苗栽培技术研究,对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开发速生丰产短周期用材林的新型树种、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实现林业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湿加松育苗;无性繁殖;采穗圃;营建管理;精细化;出圃造林
湿地松与加勒比松杂交产生的后代简称湿加松,又称杂种松、杂交松。湿加松良种综合了其父母本的优良特性,具有生长快、生长量大、树干通直、材性良好、松脂产量高质量好、耐水湿等优点,对满足建筑材林、纸浆材林等方面的用材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南亚热带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商品林树种之一。早在1991年,广东省林科院就开始从事湿加松方面的研究,终在2002年繁育出一批优良品种,2010年已申请良种论证和推广专利。广东省林业种苗与基地管理总站教授级高工黄永权指出,目前在国际市场进行碳交易的森林碳汇造林项目中,湿加松被作为改造纯松林、低效林、低质林的树种之一;在近期出台的《广东省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规划(2011-2020年)》中,湿加松已被列入主要造林树种,这意味着"后生"已拥有和桉树平起平坐的战略地位[1]。现将采穗圃管理和扦插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 采穗圃建立和管理
1.1 种子育苗
用实生种子在当年3月进行营养装育苗,播种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种子消毒3~5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侵种8~12个小时,捞出后凉干、催芽处理,待50%,左右种脐裂开时即可上袋播种,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为宜,忌覆土过厚营养袋基质用生红土与粗河沙按8:2比例混含,播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进行了土壤消毒,播后翻小拱棚和搭阴棚遮荫管理,一般播后10d左右种子开始出土,根据苗木长势采取揭膜、遮阳网、施肥、炼苗等正常管理,每半月左右喷施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3个月左右苗木平均高在15cm以上便可出圃移栽[2]。
1.2 采穗母株定植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在6~7月按0.8m×0.8m完成定植,植前应先做好土壤的深挖凉晒,塘规为0.8m×0.8m×0.6m,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月巴10~15kg作基肥。发现苗木死亡及时补植,做到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100%,保存率在95%,以上,为下一步采穗圃经营管理打好基础。
1.3 采穗圃水肥管理及树型修剪
1.3.1 水肥管理精细化的水肥管理是促进湿加松母树茁壮生长,提供优质穗条的重要生产保障措施,母树定植成活后便应加强采穗圃的中耕除草工作,让苗木不受杂草的生长影响,待湿加松母树开始生根抽出新梢时,即可进行根外追肥,开环形沟撒施,每株30~50g施肥量,忌靠根部过近,以免产生肥害烧死苗木,施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随着苗木长势日益旺盛,其需肥量可适当增加到每株100g,但总体应以薄施勤施为原则特别在树型修剪前半个月要提前做好追肥工作,对采穗圃进行高强度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若水肥管理粗放,不仅会影响采穗的时间、穗条的萌发量和穗条扦插成活率,而且使母株提前衰老,缩短整个采穗圃的使用寿命在进人秋、冬季后再施腐熟农家肥1次,每株15kg左右,为下1年穗条生产打好基础[3]。
1.3.2 树型修剪。母树树型修剪是湿加松无性繁殖育苗的关键技术,是保持采穗母株幼龄化,促进穗条生长数量的核心技术,根据近2年的生产实践并结含省外成功的管理经验,采用矮干平台式株型修剪的效果最好,其具有能使母株长期保持树体幼龄化,树体受光均匀,穗条萌发量多,且生长相对整齐均匀,插穗成活率高等优点,同时在生产上修剪技术易掌握,作业较容易,也便于操作管理。
一般在母株幼苗定植2个月,根系生长稳定,抽出新梢后开始对母株进行修剪,母株主干高度控制20cm以下,侧枝生长不超过主干高度处截顶,以保留3~4级分枝,全面截顶也主干同高,在树型修剪整型过程中可结合穗条的生产来开展,边采集穗条边校正树型合理修剪,在经过多次的精心修剪后才能形成一个分枝均匀、级数达3、4级的伞型树型是最佳的理想树型。
1.3.3 病虫害防治。母株抗病能力较强一般不易受病害危害,主要以预防性为主,在每个月喷施1次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在高温多雨季节则半月1次,不同杀菌剂轮换使用,使病害避免产生药物抗性。每次修剪下枯枝和落叶应集中清理出采穗圃作烧毁处理,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4]。发现病害枯死的植株要及时整株清除,并用高锰酸钾做好塘穴消毒处理。在母株定植后刚抽新梢时,根系易受地下害虫金龟子幼虫的危害,地上部份则主要是地老虎咬食新梢和嫩针叶,主要用低度甲拌磷穴施,同时用敌百虫及高效氯氰菊脂喷施2~3次即达到控制效果。
2 扦插育苗
2.1 扦插基质
用营养袋育苗,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壤条件,选用深红土、粗河沙混合装袋,按5:1比例混装,扦插前用0.5%高锰酸钾土壤消毒,并用薄膜覆盖,闷1周左右后揭开薄膜,使气体充分散发,再过2~3d后方可插苗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穗条选择
穗条主要选择嫩枝和半木质化的枝条来采集,在实际生产中以嫩枝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因其生根快,成苗时间短,在正常管理下生根率可达85%以上;而半木质化的穗条虽能生根,但生根时间稍长;木质化高的枝条则难以生根优质的穗条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长度在8~10cm、粗O.2cm以上、次生叶长3cm以下,而对于那些长得较粗、肉棒状、次生叶呈米粒状的穗条,扦插后很难生根,并且容易腐烂,不易采用。
2.3 穗条的处理
2.3.1 穗条保湿及消毒。穗条采下后,要求当天采当天扦插完,一般早上采,中午扦插,穗条采集中要特别注意保湿,应用湿毛巾覆盖或清水浸泡(除松脂,能提高穗条扦插成活率),插前可用1500~2000倍液多菌灵进行穗条消毒。
2.3.2 穗条促根处理。不同的生根剂处理,对穗条的扦插成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用ABT1、ABT2生根粉处理较果最好。插前穗条用50~100mg/ml生根粉溶液与生红土泥浆按1:1000混合后,浸泡穗条2h后进行扦插。
2.4 穗条扦插
插前先浇透营养装(土壤)的水,并用小木棒在土壤上打小穴,然后在扦插穗条,深度3cm左右,用手压实根部,再浇透定植水,使穗条基部类与土壤充分结合以利于生根,最后在用1000倍液多菌灵杀菌剂喷施苗床作2次消毒处理。
3 扦插苗管理
3.1 建棚
穗条扦插后应建简易遮阳棚及小薄膜拱棚,简易遮阳棚可为木质结构,四周通风,高1.8~2.0m,遮荫率要求在70%~85%,小拱棚为竹子结构,拱高0.7m,以满足苗木生根所需的光照条件。
3.2 棚苗的日常管理
棚内的空气湿度要求保持在85%左右,温度在25~30℃之间,温、湿度主要通过喷雾和通风来调节,温度除通过喷雾和通风来控制外,还可通过调整遮荫率来调节。
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10d左右揭膜喷施多菌灵、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1次,可结合日常除草工作来开展。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发现感病症状的穗条要及时清除并对症施药。一般45d左右穗条开始生根,不同季节扦插生根时间稍有不同,春夏季快一些,冬秋季稍慢一些夏季培育苗气温较高,穗条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根部易腐烂苗木管理难度大,一般不组织生产。
3.3 炼苗
在80%,以上的苗木已生根时,即可逐步进行炼苗工作,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先揭开拱棚两端通风透气,在慢慢过渡到完全揭开棚膜,最后到揭开遮阳网在炼苗的同时,可每隔10~15d追施水溶性复合肥,浓度控制在0.1%~0.3%_范围内为宜,以薄施勤施为原则,并在每半月喷施1次不同的杀菌剂预防病害,待苗木平均高达20cm时便可进行苗木的分级管理,对于生长健壮,苗木根系发达,顶芽饱满且木质化程度较高,无病虫害,苗高在20cm以上的苗木即可出圃用于造林,生长较弱尚达不到出圃的则继续加强水肥的管理。赵奋成指出,为了更好地指导林农进行种植,国外松研究团队经常与林农保持联络,指导他们按照适地适树、适当施肥原则造林,种植高度海拔不宜超过600米,每穴施磷肥0.25千克,基肥中氮肥不宜多施等[1]。
4 其他注意事项
4.1 主干的修剪
在采穗母株定植成活后,便应认真观察其生长状况,当其生长高度到15cm时,便应对主干进行截顶处理,以便控制母株高度保持树体幼化,同时以促进侧枝高度的生长,为以后树型的修剪创造条件。
4.2 穗条分类
采穗主要以嫩枝和半木质化穗条为主,扦插时应分棚进行,以便于生产管理,因其生根时间不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湿加松具有双亲互补杂种优势,是国引入并推广的主要商品树种之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湿加松插穗圃的营建管理措施以及扦插育苗技术,以指导掌握技术要点,结合项目实例推广应用管理、栽培技术,带动湿加松丰产林建设发展,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奋成,张应中,李福明,钟岁英,刘宏杰,黄永权.湿地松×加勒比松F1杂种的扦插苗与实生苗早期生长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05(03)
[2]宗亦臣,郑勇奇,戴志明,梁日高,税珺.湿加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8(2):3-5
[3]杨众养,薛杨,王小燕,郭海燕,林之盼.湿加松扦插育苗技术与早期生长效果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09):28-32
[4]张建珠,童清,唐红燕,许丽萍,贾平.ABT1生根剂对湿加松扦插育苗成活率影响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4,35(2):37-38
[5] 张应中,赵奋成,林军,赖旭恩,黄永权,蔡坚.湿加松在粤北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J].林业科学研究.2007(04)
论文作者:林丰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母株论文; 生长论文; 苗木论文; 树型论文; 水肥论文; 杀菌剂论文; 树种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