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巨华集团大华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本文笔者从钢筋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分析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两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前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仍然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虽然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质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混凝土是水泥与骨料的混合物,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的特性等问题,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所以建筑结构产生裂缝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在现实的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总是带裂缝工作的,在使用荷载不大的情况下,裂缝不易被肉眼察觉,但随着裂缝的不断发展,结构的耐久性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研究和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1 钢筋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材料质量混凝土因材料选择不当而产生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变形受约束而导致内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材料选择不当的常见因素主要有水泥、骨料中的有害物质过量;水泥的水化热过高;外加剂使用不恰当等。其中骨料含有的杂质过量最为普遍,砂、石含泥土等杂质的量较大会降低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形成早期裂缝,并且极易发展成贯通性的裂缝。只有严把材料质量关,工程质量才能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1.2 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不当、模板构造不当、模板支撑刚度不足、拆除模板过早、施工过程控制不严等也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因素。砼养护与裂缝的产生关系密切,混凝土处于没有完全硬化的状态时,如果水分蒸发过快,则会产生收缩裂缝;另外水泥在水化和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得混凝土的内外形成温度差,由于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1.3 地基变形由于钢筋砼结构地基土质较差、浸水而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另外由于模板的刚度差也会导致基础变形,尤其是在冬季施工中,若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解冻后就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得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那么随着沉降的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1.4 温度变形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很多的热量不易散发,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速度不同,这样形成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初期出现的裂缝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扩大。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或温度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易产生这种裂缝。
1.5 湿度变形混凝土硬化时,水分蒸发,体积减小,易产生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水分蒸发是一个由外向内发展的缓慢过程,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表层且较细微,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缩裂缝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裂缝,这将严重影响结构的强度。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尤为重要。
1.6 结构受荷混凝土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变形过大会产生裂缝,例如构件堆放、运输、吊装不当、超载等都可能产生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 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会产生裂缝,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一般是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但是对那些超过规范要求的裂缝,必须谨慎对待,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7 设计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设计存在缺陷容易造成混凝土构件的开裂,如截面不符合要求、梁的跨度偏大、高度过小,或者由于计算失误、节点设置不当等造成应力集中等因素。另一方面,设计过程中,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仅仅根据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没有考虑到构件承受荷载而产生的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构件会产生裂缝。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1)材料的质量。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水、外加剂组成。材料选用不合格可能会使结构产生裂缝。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宜选用水化热较低且强度较高的水泥,不得使用安定性不符合要求的水泥;砂石的杂质含量、颗粒的粗细等都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方面,均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选用。为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该适当采用粉煤灰和减水剂等外加剂,降低水的使用量,减少由于收缩产生裂缝。
2)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做到精准计量,严禁任意增加或减少任一配料的用量,应该根据项目所处的条件,对水、砂石、水泥、外加剂等的用量进行优化设计,选取最为合理的方案进行施工。
3)施工方面。a.做好砼施工前的地基检验工作,对于不利或异常的地基必须谨慎处置,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其具有符合要求的承载力,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b.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相邻构筑物间距较小时,为防止基坑开挖影响新建基础地基的稳固,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当构筑物各部分所受荷载差异较大时,一般应采用先重、高,后轻、低的施工顺序。c.钢筋的配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钢筋的绑扎位置要准确,钢筋的间距及保护层的大小都可能对构件的抗裂性能造成影响。d.模板的的构造应确保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模板走样也会产生变形应力而导致砼开裂;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和过晚,以免错过最佳的养护时间。e.混凝土的搅拌及浇筑。混凝土搅拌应保证足够的时间,确保搅拌均匀后方可进行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振捣应适度和均匀,确保浇筑分层合理,保证混凝土强度。f.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在温度高、湿度低的条件下,应进行浇水养护,对于不便浇水的构件,可以覆盖保湿材料的办法降低水分的散失,以减少由于砼收缩变形而产生裂缝。在养护期间,还应做好温度控制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构件由于温度骤升骤降形成裂缝。
3 设计方面
1)设计阶段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规格型号、结构形式等综合考虑,有效的进行裂缝的控制。
2)构件选型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该尽量简单,避免复杂造型产生附加应力而产生裂缝。
3)合理调整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均匀分布,尽可能避免应力集中,对于特殊的承重结构应考虑适当加强基础的强度。
4)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设计中适当调整埋设深度和垫层厚度,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
5)合理地设置伸缩缝及后浇带。材料的线性收缩和膨胀系数一定时,由于面积、体积的不同,以及受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构件有可能产生裂缝,因此合理设置伸缩缝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产生。当建筑构件体形庞大或不规则时,无法设置伸缩缝,设计时应在合理位置预留后浇带,可有效减少由于沉降、收缩的变形而产生裂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因素较多,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设计失误和施工不当而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做为建筑工作者,对在进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结构形式等相关因素,制定出有效的结构设计及裂缝控制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加控制,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春玲,李兴凯.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
[2]钱元江.试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
[3]杨振华.工民建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6(2).
[4]邵建达,茅铁君.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论文作者:李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荷载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