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_全反射论文

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的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尽管这几年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加涅的知识分类体系及教学目标的阐述,对中学教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理论要让广大教师所接受,变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操作行为还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教师在教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仍多是70年代以前的表述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过程只凭经验操作,教学目标形同虚设。鉴于当前人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变更的迫切性,都要求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目标的编写。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和阐述,将教育理论专家对教学目标的研究,转化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让教师在备课时能正确地运用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和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教学目标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编写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没有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控制教师教学过程的是经验和考试的要求。其次,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缺少宏观的认识,备课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整理和习题收集,对为什么要备课?怎样备课?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实现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等问题缺乏系统的考虑和研究。第三,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编写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学习,使得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教学中没有确立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下面以目前较典型的物理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为例,阐述当前教学目标编写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例:全反射

1.物理知识

①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②理解临界角的概念和产生全反射的条件。③理解光在玻璃和水中的全反射现象。

2.能力培养

①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②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能力。③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体现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实验

从上述的例子中可看出,目标阐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若在上述各条目标中加一个主语,就可看出目标阐述的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在各个领域中获得的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是教师在这堂课中打算做什么?怎样做?而是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学生经历一个学习过程后会做什么?知道怎样去做?②所用的心理动词“理解”“学会”等,难以确切的测定或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体验以及知识和能力的变化。怎样算是理解、学会呢?全靠教师的经验进行判断。③教学目标所描述的教学内容过于概括和抽象,没有表明具体的、可直接检测的内容。④目标的分类不规范。平时我们常说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但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能力目标没有单独进行分类。⑤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混淆。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和课时目标(任课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表现为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因此,在上述示例中叙述的“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内容阐述的不是课堂教学目标,而是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对教学目标的阐述,行为观的代表马杰(R.F.Mager)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行为目标三要素:“行为”的表述、“条件”的表述和“标准”的表述。所谓行为指的是人们能够观察,即看到、听到或感觉到的行动和动作。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术语表述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做”,也称“行为目标”。它要求陈述“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以及教师怎样能知道学生能做什么”。如右手定则的应用的目标的表述:提供四种情景的磁场、电流和导体,在5分钟内,标出感应电流方向、导线运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正确率为75%。

加涅(R.M.Gagne)等心理学家提出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要使用性能动词来暗示他们所含能力(学习结果)的类型”。它能对习得的性能(学习结果)类型提供一个自动的揭示。使行为目标与内在的心理变化有一个可以对应的关系,用提供学习结果类型的性能动词的表述方式,提出了包含:情境、性能动词、对象、行动动词、工具、限制和特殊条件的“五成分目标”的陈述方式。如右手定则的应用目标的表述:对问题中呈现的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或导体的运动方向,用右手定则进行判断(性能动词)。标出(行动动词)感应电流方向、导线运动方向或磁感线方向。

基于行为主义观点编写的教学目标虽然明确,但容易导致教学只局限于某种具体行为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加之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此,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也不能完全避免。格伦兰(N.E.Gronlund)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如记忆、理解、掌握、欣赏等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例如:“理解质点的概念”,这是教学目标的一般陈述,旨在理解。但“理解”是一个内部的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每个人掌握的标准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可用一类问题的解答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一般情况下必须描述证明学生具有这种能力的行为表现的例子,才能使“理解”变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目标。如“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物体能看成质点的基本条件”;“能举出三个能将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实例”;“在给定的情景中能指出可看成质点的物体”有这些行为目标的补充,目标中的“理解”就不再是不可捉摸的了。

以上几种目标编写的方式,对学生学完后能做什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只要按照要求编写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后如何进行测量也就较为明确了。但是,这几种目标的阐述由于具体而显得琐碎,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目标的篇幅过大,从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的形式上也不甚协调,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应用有一定的困难。

二、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研究与编写

1.目标的分类 针对教师在目标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汲取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和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精华,学习皮连生教授的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研究思想,借鉴国内外认知心理学家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构建了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形成了教学目标分类和层级的基本框架。

在构建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目标领域的各个层级进行相应的定义,给出了教师在目标编写中可直接使用的性能动词和行动动词,并对目标的编写作出具体的指导。在认知领域中标识、表述对应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其性能动词为:表示、叙述,与其对应的行动动词有:指出、说出、写出、标明、描述、列举等;鉴别、类化对应于程序性知识中的概念学习,其性能动词为:形成、识别,与之对应的行动动词有:指明、列举、归纳、辨别、比较、分析;应用对应于程序性知识中的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其性能动词为:建立、解决,与之对应的行动动词有:阐明、解释、计算、推出、证明、归纳等;创建对应于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其性能动词为:采用、生成,与之对应的行动动词有:比较、评析、提出、导出、设计、发现、制定、探寻等。从物理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类化是概念的学习,应用是规律、原理的学习和问题解决,创建是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框架图

2.目标的编写 情感领域和人际关系领域的目标,可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习内容价值取向的认识层次来编写。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编写,一般要在学生的实验操作中体现。认知领域的目标编写为了便于教师的实际操作,我们在指导教师编写教学目标时,主要采用了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利用性能动词以阐明学习内容的知识类别,用行动动词说明学生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另一种是提供情景,用行动动词阐述学生学习以后能做什么。下面以高中物理《全反射》的教学内容为例编写教学目标。

课题:《全反射》 课型:讲授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

①在给定光路图中,判别折射角和入射角,指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②叙述全反射现象,说出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③区分各色光的折射率,指出给定色光在介质中产生全反射的差异。

④归纳全反射棱镜的特点,说出全反射棱镜的作用。

⑤识别光束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路径,列举光导纤维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情感领域:

①认可全反射棱镜对控制光路的作用比平面镜组合的作用更具有优势。

②接受全反射在科学技术中应用的事例。

从认知目标来看,提出的5条目标中其学习内容的指向十分明确,教师可根据目标编制相应的检测,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情感目标中,由于学生对平面镜的反射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平面镜由于玻璃的厚度影响反射的效果缺少认识。因此,设置情感目标让学生认可棱镜比平面镜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应用中更具有优势就显得很有必要。

同一课题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其目标的阐述不同。如果教师对《全反射》这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归纳出光在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规律。那么,该课的教学目标除了阐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以外,还需要表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动作技能的目标。以及实验过程中同学间相互配合和交流的人际关系目标。不同之处有认知领域中的第②项:叙述用激光笔、水槽、纸屏探究全反射规律的实验结果,归纳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产生全反射的条件。其余为:

情感领域:

①认可全反射棱镜对控制光路的作用,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

②接受全反射在科学技术中应用,赞同用全反射规律进行解释。

动作技能领域:

①自动选择激光笔的位置或棱镜的位置,以便调节光的入射角,并能较快地确定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人际关系领域:

①交流入射角改变后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

②提出有关全反射现象的事例,组织同学进行讨论。

为了便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也可采用更简约的表述方式——只用行动动词,那么上述目标可写成:

认知领域:

①在已经标明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光路图中,指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②通过激光笔、水槽、纸屏设计探究全反射规律的实验,归纳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③根据色光的折射率,指出给定色光在介质中产生全反射的差异。

④根据全反射棱镜的特点,说出全反射棱镜的作用。

⑤根据光束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路径,列举光导纤维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情感领域:

①根据全反射棱镜对控制光路的作用,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

②赞同用全反射的规律解释其在科学技术中应用的事例。

动作技能领域:

①放置激光笔的位置或棱镜的位置,以便调节光的入射角,并能较快地确定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人际关系领域:

①根据实验中入射角改变后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实验能得到的结论。

②组织同组的同学讨论有关全反射现象的应用事例。

可见,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反映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思路,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无论采用哪种编写方式,都必须注意:①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②目标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③目标必须指明行为的条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三、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教学目标编写中,强调目标的可测性的同时,如何体现没有确定答案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构建的心理过程,如何表述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潜能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标签:;  ;  ;  ;  

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_全反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