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国土资源局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500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成了首要问题,解决土地问题可以避免城乡建设与人地矛盾进一步地加深,还能够缓解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与污染的问题,解决土地资源供不应求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化的规划和整顿,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引言:
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大力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在政府宏观调控和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下,完成土地资源的优化转变。
1 土地资源研究的现状
1.1土地资源的调研
通过对土地生产要素和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到土地资源的最新数据,为土地规划整顿和保护提供依据。我国《土地调查条例》中明确规定,从2008年起每十年就要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研,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的建筑用地开垦、田地利用与保护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在第二次的全国土地普查中土地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真实清晰的土地普查数据,不仅为土地的综合利用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1.2土地资源的规划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公平的分配、使用及保护,我们应该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第三次土地普查工作中,国家以总体规划为中心,开展了分级调查,完成从国家、省、市、县再到乡镇的五级土地合理规划。近些年有关土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现,使土地资源的规划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此外,很多地区都以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理论和技术为中心展开了试点研究,并且随着试点区的稳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合理化规划工作取得了顺利的进展,对土地规范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1.3土地资源的整顿
土地资源的浪费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各个地区也开始推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不仅能解决耕地面积问题,也能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随后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相关的文件,明确指出了土地整治的目标,开展了以土地资源整顿,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和集约用地为目的的整治活动。
2 研究进展述评
土地资源研究是自然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纵观上述进展,其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其发展历程看,主要体现出了4个方面特征。(1)随着时代进步,土地资源研究已不单单只局限于土地本身,而是逐渐演变成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的复合型研究,在研究视角、目标、内容、范围、思路和形式日趋多样化。(2)随着研究深入,促进了学科交叉的系统化及相互渗透,从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3)随着科学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以 3S 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研究的方法、手段和平台上都得到极大拓展,改变了传统的定性分析和简单的定量分析,促进了研究的精细化和准确化。(4)随着社会需求,土地资源研究愈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并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协调人地矛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实践应用的深入又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的质量和深度。当然,土地资源研究本身还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和发展的阶段,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理论体系的完善
土地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众多的可研究方向,而真正意义的现代土地资源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就学科体系的独立性、健全性和完善性而言,还远未到达成熟的程度。
2.2 尺度问题的影响
尺度问题在各个学科都普遍存在并受到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多尺度现象将是21世纪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土地资源的研究也不例外。土地资源的发展变化是人地在时空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多尺度特征,表现在数据处理、景观格局、环境效应、驱动机制、土地管理等多个方面,而现有的土地资源研究,大多仍基于单一尺度开展,不能充分反映其多尺度特征,缺乏对其机理和本质的深入分析与挖掘。
2.3时间因素的考虑
从数量上讲,在土地资源研究的诸多方向中,静态性研究要远远多于动态性研究。诚然,近年来随着3S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基于时间动态序列的土地资源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对其变化机理的认识上却并不充分,更多是着重于对变化的一般性描述和趋势性分析,而在模拟预测的有效程度、动态变化的非线性影响、时空相互反馈机制、时间滞后效应等方面仍有较多欠缺之处。
3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趋势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于人类而言,土地资源是主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在土地资源研究中,应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观。科学的土地资源观可表述为: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为重点,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逐步形成节地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土地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土地资源观的指导下,未来土地资源研究将出现以下新趋势。
第一,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元复合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理念;(2)研究内容将扩展至环境保护、生态开发、发展管理、伦理思想、金融职能、实施手段等;(3)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化、智能化;(4)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及“契约化”。
第二,土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土地资源研究的一个长久性课题,在这一课题中,地租、地价对土地利用的调节作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利用与其生态的适应性和限度;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保证,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第三,城镇土地与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土地资源评价日益经济化与价值化的结果。城镇土地估价与农用地分等定级作为土地转让和有偿使用的关键环节,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都是土地资源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
第四,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演变机制与规律,以及土地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新技术方法与模型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五,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与遥感、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相结合,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监测、预警、预报,将成为今后土地资源研究的重大课题。
第六,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这一规划思想的指导下,土地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区研究将成为未来土地资源研究领域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土地资源研究与学术交流新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09:1479-1487.
[2]刘彦随,杨子生.我国土地资源学研究新进展及其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8,02:353-360.
[3]王成.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李洪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土地资源论文; 土地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尺度论文; 中国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