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一门工具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题,小到家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到社会的生产发展和商贸交易。所以在小学阶段,尤其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机,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
1.2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
数学思维是典型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我们都知道,思维能力主要指观察、分析、实验、比较、综合、抽象等方面能力,还有概括、归纳、推理、类比能力以及逻辑性和精确性等。通常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数学思维能力强的人,就会冷静客观面对,首先分析构成这个问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而且会理性地去面对,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这一点可以说,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让情绪、让问题左右思维,被动行事,可以灵活应对,客观审视分析问题,变换角度解决问题。
1.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为难恐惧心理等,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能力突出的学生,一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数学计算、数学应用中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在生活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使得很多数学难题也迎刃而解,这样也能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而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在听数学课时能兴趣盎然、心情愉悦,而不是感到困难重重、索然无味,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都会大幅度得到提高,进而解决了学数学难、对数学没兴趣的问题。
2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逻辑思维
良好的趣味情境的营造,有助于学生参与到情境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为此,教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体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分析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发散思维学会联系自己所熟悉的实际生活。将教学做统一于情境体验中,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概念、法则、定律等教学内容,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策略的运用,并进行推理与总结,抽象概括出策略运用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2巧设悬疑问题,向外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有效时机,向学生适当地抛送具有悬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灵活的向外发散思维,探寻知识间的内外联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其原理。但在这当中要注意:第一步是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具有其递进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步要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结合课题内容,自主提出小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后上台展示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例如:笔者给出了“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时可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拖动功能,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搭配过程,并做详细的讲解,之后再对题目进行拓展“上衣变为四件、五件、六件,……”裤子也随之增多,这是该如何搭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小组成员回答说可用表格法进行解题,有的说可用综合算式进行解题等等,促使学生可将教师所教知识内化后加以灵活运用,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第三步是评价与总结,在学生回答问题完,教师要及时就学生反映上来的情况,给予表扬与鼓励,或是补充与总结。并就阶段性学习情进一步进行优化与调整,提高班级学习气氛。
2.3尝试逆向思维,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是很容易产生遗忘,这是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也未能经常式的复习,未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鉴于此教师在平时每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新知识点,都要尽可能带领学生去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构建起知识的桥梁与框架,培养学生的顺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就可现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购物小场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利用乘法来计算物品的总价,然后学生自主进行公式的总结,拓展环节可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假如现在已知的是总价与数量,要求单价怎么办呢?这样即可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顺逆向思维能力。在复习阶段,教师还可使用思维导图方法,从其中心出发,向外寻找相关知识点,构建起知识框架的整体画面。
2.4学生散发性思维及灵活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拥有一个反应快、灵活的头脑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比较轻松的。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缺少灵活思考的能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散发性思维就是指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解题方面有跟多的思路,不会局限在一种解题方法或者是连一种解题方法都想不出来。灵活思考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反应力,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快,解题速度快。散发性思维学生没法靠自学来提升的,所以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怎么解题,学生就会学着怎么去解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自己的解题方法,及自己对题的思考过程一起讲出来的。并且在学生解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去写多种解答方法,这样学生逐渐的就能培养出一个良好的散发性思维,学生也能够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5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很多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学生的团结力,都会采取小组教学或是合作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方面确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把教学仅局限在合作学习法上面是不够的。长期的合作学习法可能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同学产生依赖,而不去注重自己的思考,这样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团结能力外,还需要思考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体而言,老师需要适当的鼓励以及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需要的做的是把解题思路讲解出来,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解答,鼓励学生多种解答。
结束语
小学作为启蒙教学,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学习数学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如果能培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能力,那么在他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肯定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赵旭兰.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47.
[2]刘开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5(12):64-65.
[3]刘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5.
[4]刘姗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教师,2018(S2):29.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