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红利期何时到来?
文|本刊编辑部
最近,任正非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想必对行业很有启发意义: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任正非说这句话的时候,站位比较高,说的是未来科技竞争、国家竞争的趋势和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于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在于人才,在于开放性的技术创新协作。
中国文化经历了自大、危机、自卑、自觉和自信的曲折过程,让人清楚地看到,科学文化始终充当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还源源不断地修正作为存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保驾护航,理应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食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食品的生产及供给发生了多种变化。当前,我国食品类型繁多、数量充足、供给渠道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却频繁出现,食品中毒人数每年约二十万人至四十万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我国饮食行业诚信遭受破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这句话也无意中戳中了我们行业一直以来的发展问题——“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当然,不止我们这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各个行业领军者的成功更多地得益于体制红利、人口红利,或者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类似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基础技术突破。
如果顺着任正非的这句话说,我们的交通强国能“砸”出来吗?即使能砸出来,会不会给人一种“土豪金”的感觉,没有什么灵魂?
近十多年来,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高位运行,这对整个行业的存量资产积累和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夯实了我国作为交通大国的基础。但是,行业多数人都认识到,我们不可能有更多的钱“砸”了。
我最喜欢的蔬菜是西红柿。西红柿圆圆的,像个小灯笼似的。它的颜色各异:有的是粉色的,上面还隐隐约约的白点,妈妈说这样的西红柿是沙瓤的,吃起来更美味;有的是红红的,像是小姑娘羞红了的脸蛋,越看越可爱,我都有点不舍得吃了;还有黄绿相间的西红柿,据说是科学家叔叔们发明的新品种,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吃起来酸甜可口,味道纯正,科学家叔叔们真了不起!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正在融入各个领域,5G技术和卫星Wi-Fi等正在改变通讯行业,工业4.0和智能建造、自动驾驶技术等正在或即将改变交通行业。但是,我们依旧处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衰减和技术红利尚未形成的重叠期,要素制约和外部制约不断凸显,科技创新需求不断上升,行业发展呼唤技术红利期的到来。
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科技创新之路也要踏踏实实走下去,这才是未来之路。
公路行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发力。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的交通集团公司、交投集团公司等,已经或者正在组建自己的科技集团公司。很多负责人也直言,拿着很多钱不知道投向哪里!好的科技项目不多,真正有核心技术的、贴近行业需求的也不是太多。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科技板块越来越凸显,创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旗帜。越来越多的实用技术正在落地,比如:本期“创新号”中汇编的2018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部分获奖项目中,辅助跨海特大桥梁对抗深水、强风、巨浪、急流的软件模型,北斗增强技术、道路铺面新材料、新型泡沫轻质路基、隧道结构计算自动化等新技术被成功攻关,实现了推广应用,它们在各自分众领域的革新,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这些技术的工程项目、单位和地方成为这些交通技术红利的直接受益者。
这是星星之火,希望能成燎原之势,引领行业真正走进技术红利期!
标签:任正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