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温焰清

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温焰清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1

摘要:高桩码头是用系列长桩打入地基形成桩基础,以承受码头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而地面以上的桩身又是码头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高桩码头建筑物具有很多优点,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重点进行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与优化设计,从而才能够更好的确保工程建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与优化设计。

关键词:高桩码头;叉桩布置;优化设计

1、研究意义

高桩码头主要以直桩承受竖向荷载,为提高码头抵抗水平力和地震荷载的能力,通常还需设置叉桩,而叉桩的布置形式与数量主要取决于水平荷载的大小、方向和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但水平荷载具有不确定性,如水平地震荷载、船舶挤靠力、船舶撞击力、船舶系缆力等,其方向和大小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使得叉桩的布置变得复杂。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建议同一码头分段的叉桩桩基水平投影对称布置,而长期以来一些地区桩基水平投影平行布置,在个别结构段通过布置纵向叉桩提高结构水平抗力。

2、工程概括

某高桩码头岸线总长625m,共布置4个3000吨级公务船泊位,结构按照最大可停靠3000吨级公务船进行设计,该码头主要用于公务船停靠、维修及满足维修材料、维修部件舾装件及船上物资的装卸需要。

3、结构方案

本工程岸线总长度625m,共布置4个3000吨级公务船泊位,为了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码头前沿线距后方新建围堰轴线47.75m,推荐采用连片满堂式的平面布置型式。码头前桩台宽22.5m,后桩台宽25.25m;码头面顶标高为6.0m,设计底标高-6.4m,满足设计低水位下船舶的停靠要求。港池及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为-6.4m,满足平均低潮位船舶进出港需求,回旋水域直径取2倍3000吨级工作船船长为216m。

(1)码头前桩台

码头前方桩台桩基采用600×600m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方桩,桩底平均标高约-31.0m,排架间距为7.5m,上部纵梁轴线基距为6.0m,单个排架下布置6根桩(2对叉桩和2根直桩)。上部结构为预制预应力横梁、纵梁、面板和钢筋混凝土板式靠船构件,各构件安装好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将其连接成整体,以增加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2)码头后桩台

由于水深较浅,码头后方桩台采用Ф800mm灌注桩,桩底平均标高约-38.0m,排架间距为7.5m,桩距为6.7m。上部结构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横梁、空心板结构,各构件安装好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将其连接成整体,以增加上部结构的整体性。码头后方桩台与接岸结构之间通过混凝土渡板相连。

(3)接岸结构

接岸结构设置在码头后方围埝上,采用灌注桩承台结构,承台基础采用Ф600mm灌注桩(排架间距为5.0m,桩底标高至-26.0m),其上浇筑混凝土承台及挡土墙,挡土墙前后设置抛石棱体和倒滤层,以满足码头整体稳定。

4、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的优化

首先分析各因素对高桩码头结构的影响,然后对各方案进行工期和造价分析,并给出最终的优化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叉桩位置的影响

保持码头第1排桩为叉桩不变,按照叉桩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布置方案,即原布置方案一(1、3排叉桩)、方案二前叉桩方案(1、2排叉桩)和方案三后叉桩方案(1、4排叉桩).

经过计算,结果显示,三种叉桩位置结构方案的结构位移较为接近,但原结构方案的结构各构件内力均优于前叉桩方案和后叉桩方案。

4.2、叉桩数量的影响

保持码头第1排桩为叉桩不变,按照叉桩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布置方案,即原布置方案(第1、3排叉桩)、单排叉桩方案(仅1排叉桩)和三排叉桩方案(第1、2、3排叉桩)。

计算结果显示,增加叉桩数量可大大降低结构位移和结构内力。

4.3、叉桩扭角的影响

针对桩基对称布置方案,叉桩扭角分别取10°、20°、30°,对码头结构进行受力变形分析。结果显示,叉桩扭角越大结构位移越大,且随着叉桩扭角的增大结构各构件的弯矩值也增大。

4.4、高桩码头桩基施工中的关键措施

1)减少桩基偏位:①建立严格的测量作业制度。在桩基钻孔施工前。对桩基的定位放线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并经严格校核无误后才能进入桩基施工。②设置测量控制桩,定期校核桩位。在施工场地的周围和场地内不容易发生位移的地方,根据施工需要设立一系列的控制桩。在桩基每个施工工序前,利用桩位与控制桩之间的位置关系,严格校核桩位。保证桩位的准确。③对桩位点进行有效保护。在施工前,将桩位提前开挖桩孔深0.6m左右,根据场地的施工特点,将桩位点放人孔底,并作警示拦护等措施,对桩位进行有效保护,减少各种破坏桩位的因素。

2)降低桩底沉渣量:①认真检查,采用标准的测绳与测锤。②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可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3)防止钢筋笼上浮:(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底端2m~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上。(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卜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管后再进行浇筑,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4)防止产生断柱与夹泥层:(1)要认真做好清孔工作,防止孔壁坍塌。(2)要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注混凝土时,要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其产生的极大的冲击可以克服泥浆阻力;要快速连续浇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从而防导管堵塞。(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要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4.5、工期及造价分析

(1)施工分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方桩施打方便,造价较低,在码头建设中被普遍采用,使用情况良好。该区域建港以来70余个高桩泊位均采用桩基平行布置方案,通过局部结构段布置纵向叉桩(如端头结构段)来提高结构纵向抗力。众多成功的工程案例显示,两种桩基布置方案在施工上均可行,但在施工效率上有所差距。在单个结构段内采用桩基对称布置方案,每个结构段均需调整一次打桩船角度,当结构段较多时,对施工流水有一定影响,预估用时增加3%~5%。在施工水域较为宽阔,周边无碍航物的情况下,桩基对称布置方案对施工效率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2)造价分析两种方案。由于只是桩基布置方向上有所不同,桩基对称布置方案虽对施工效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故两种方案在投资方面的差异可忽略。天津港主港区为7°抗震烈度区域,已有资料显示,在7°地震区采用桩基平行布置(局部结构段布置纵向叉桩抵抗地震力)方案即可满足常规码头的安全性及使用性要求。

总之,加强高桩码头结构桩基布置对位移和受力的影响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以求深化对高桩码头设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梁雨兰,喻泽红.叉桩布置对高桩码头地震动力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2):143-149.

[2]陶桂兰,陈祥,王定.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抗震性能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4):469-474.

论文作者:温焰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高桩码头叉桩布置形式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_温焰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