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当前发展趋向及今后发展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果树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果树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发展后,当前这些果树大都处于盛果期,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我国果树生产逐步走向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果树当前发展趋向
当前,我国果树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树种方面
适当调减大宗水果向小杂果发展方向转化,即落叶果树由仁果类为主(主要指苹果、梨)向核、浆、干果类转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向我国特有的树种转化。
品种方面
由老劣杂品种向新优纯,由传统大统一品种向地方名特优稀,由集中旺季成熟向早中晚搭排,均衡供应的系列化品种转化,并逐步增加设施型、加工型或兼用型新品种。
栽培制度
由乔稀晚向矮密早,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立体、间作、四旁、堰边、长廊、观光等),由全露地栽培部分向多种设施型栽培转化。
生产管理
传统经验型向科技型乃至高新技术型,放任粗管型向集约精管型,原始工艺型向智能化自动调控型转化。
果品档次
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尤其向品牌型,由中低档劣质型向高档优质型,由内销型向扩大的外销型、名牌型,由长期通货混级型向特级特供特销型转化。
产品供应
由传统果品供应型向鲜果超时令、反季节供应,由淡旺季大反差向周年均衡供应型,由季节鲜果简单供应向多种贮加产品丰富供应型转化。
产后处理
由传统的手工处理向现代自动流水线(分级、洗果、涂蜡、烘干、包装等)处理转化,由简单贮藏、运输向集装箱、冷链化贮运转化,由鲜果初级产品向多类型加工增值产品转化。
果园生态
由多源污染,尤其化学(化肥、农药、生长素、除草剂等)污染型向绿色食品无公害型,由病虫害单一化防治向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型,由无机肥补充消耗型向有机质良性生态循环型(有机农业)果园转化。
果品营销
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由单一传统营销向多元化多种模式经营型,由内销型向全球一体型,由产供销分离型向产供销一条龙型,由分散的个体经营向“龙头”带动的产业化营销方式转化。
总体生产
由常规传统管理型向现代化科学管理型,由“万户分散”型向产业化体系带动型,总之由果品生产大国向果品生产强国转化。
只有了解与掌握果树生产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趋向,才能给果树生产以合理的定位,把握果树生产发展的大前景和总趋向,科学地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减少弯路与挫折,取得效益的最佳化与最大化。
果树今后发展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随时瞄准本省与外省、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亚非与欧美等多类型多层次市场的需求与信息变化。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其各类果树的最适生态区,逐步形成各类果品的相对集中产地,挖掘与开发适于当地的优势资源,建成特有的规模化名优果品基地。
产后增值原则
强化产后处理,通过包装、分级、贮藏、加工、运输等多种途径,实现产后增值,调减初级原料产品的数额与比例。
质量效益原则
在合理增加平均单产的前提下,重点抓好果品质量的提高和无公害化的生产,努力提高果品效益。
适度规模原则
为适应国际国内的大市场,果园必须具有一定规模才能形成一定的批量产品,具有统一的规格,形成一定的品牌,招引相应的客户,产生较大而长远的效益。
相对特色原则
新建果园要有自己的产品特色,不应盲目跟风,以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力争达到“名特优稀新”。在某一方面突出其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抢占各自的市场。
联系电话:0351-706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