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研究①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 熊书芳 曲波
摘 要: 本文首先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科技资源投入、科技转化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五个维度的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计算2012—2016年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值,分析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 能力评价 青海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小决定了科技创新活动最后对经济社会作用的能力大小。如何提高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其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文献回顾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Henry提出要以企业为主体,买断现有的科技成果,在对科技成果再次进行发展的基础上实施转化,以避免转化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即科技成果转化的二次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成熟的资本市场,因为对企业的要求较高[1]。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方法方面,Eriec在对30个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价时采用了SFA方法,分别对这些国家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异同进行了比较[2]。Hong Kyu Han在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评价研究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证分析方法,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很多不足[3]。
国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也有较多研究,刘漩华等对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并将广东省和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的转化能力进行横向对比[4]。杨栩等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和环境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评价[5]。胡中慧等人从科技成果应用、科技成果商业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国际化四个方面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计算了2012—2016年全国30个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值[6]。唐五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发现学者们在设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普遍采用13~17个底层评价指标[7]。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供给、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五个方面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运用熵值法对青海省2012—2016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措施建议。
2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技成果转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设计的指标体系需要能全面地反映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可操作性原则。设计的指标应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尽量使用现有的统计数据,避免对数据进行随意推断和假设,对于一些无法收集到数据的理想指标,用近似的指标来替代。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2.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与重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借助科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本文将运用熵值法来分析影响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表1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实证分析
构建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充分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咨询有关专家,并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发现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供给、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综合把握这五个方面,可以对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系统把握。因此,本文构建了包括科技资源投入、科技转化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在内的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运用熵值法计算并得出信息熵e、信息效用值d及权重,如表3所示。
表2 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值
(续表)
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2013-2017》《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3-2017》。对于无法搜集数据的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将其量化。评价指标部分则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
3.2 实证评价
(12)前瞻性考核:将步骤(1)~(8)所产生的数据按7∶3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训练集用于建立判定亚组的模型,另一部分作为考核数据集用于前瞻性考核,按步骤(10)~(11)分别计算出符合率和模型判对率。
3.2.2 评价结果
鉴于所选指标均为正向,所以选取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标准化处理后指标值,如表2所示。
对于政府在“河长制”这一政策的宣传力度上,认为“一般,宣传效果只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公众占比半数以上,其次是“不满意,周围人很少关注政策内容及实施效果”,而公众认为“满意,宣传到位且形式多样”的占比较少,值得关注的是还有部分公众持“对此不关注不了解”态度。因此,在“河长制”宣传工作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复方辛夷滴鼻液鼻腔冲洗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及对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钱雅琴 朱玲 吴飞虎)3∶198
表3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表
对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投入、科技转化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效益、制度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五个方面进行计算,得出能力得分值,如表4所示。
2016年,苏为科教授课题组[10]通过多组分一锅法制备得到多种新型二氢吡喃并[2,3-c]吡唑类衍生物,本研究对其中第36号衍生物(后称36号化合物,结构式见图2)的体外抑瘤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等提供实验依据。
表4 2012—2016年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值
4 结语
从2012年以来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综合得分来看,虽然2015年能力得分值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得分保持上升趋势,可见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呈持续提高态势。虽然青海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了很大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资源投入规模较小,科技资源投入结构有待优化,人才缺乏。二是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支撑能力较弱,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市场发育滞后,中介服务机构能力弱。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新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这也反映出青海省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一是增加科技资源投入。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扩大青海省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的规模,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财政资金进入高新型企业和科学技术企业产生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团队、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支持。通过项目引导和平台搭建持续跟踪科技人才的培养,打造多元化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优化学科布局。深化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主动形成产学研结合,并和其他大中小企业组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为推动青海省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提高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发挥表率作用。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严格贯彻执行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总结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经验,紧密呼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针对一些重要领域,在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立法的同时,配套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完善青海省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政策,着力发挥创业投资对于加快青海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Etz kowitz Henry.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Mode 2”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0(29).
[2]Eriec.W.R&D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across-sountry analysis 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7(29).
[3]Hong Kyu Han,SY Sohn,Yong Gyu Joo.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nation of national funding on R&D project of SMEs in consideration with MBNQ Acriteria[J].Evolu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2007(30).
[4]刘璇华,李冉.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分析[J].工业工程,2010,13(6).
[5]杨栩,于渤.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2(8).
[6]胡中慧,陶润生,袁洋.基于区域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8,18(1).
[7]唐五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7(1).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1(b)-236-03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2.236
①基金项目: 青海省软科学项目“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立法研究”(2018-ZJ-610);青海省软科学项目“青海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十三五’评估研究”(2019-ZJ-601)。
作者简介: 熊书芳(199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曲波(1973-),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标签:科技成果论文; 能力评价论文; 青海省论文;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