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日本“天使计划”等幼儿教育文件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幼儿教育论文,新趋势论文,启示论文,天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有幸得到日本名古屋大幸财团的资助,于1996年6 月赴日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幼儿教育考察与研究工作。在日期间,作为日本当代幼儿教育制度基本特征的“天使计划”,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是1994年底由日本几个政府部门联合颁布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旨在面对本国儿童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指出本国未来一个阶段促进儿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了配合各地区实施“天使计划”,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又相继颁布了《紧急保育对策等5 年事业》和《儿童育成计划制定指针》两个重要文件。1995年是“天使计划”实施的元年,在这一年以及随后的1996年里,日本全国各地围绕政府颁布的“天使计划”以及有关的文件,进行了一系列儿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一个寻求社会共同支持与援助、面向社会开放的儿童教育的新局面正在形成。可以说,这是儿童教育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笔者深感有必要将此介绍给国内的幼教界,以便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日本政府制定“天使计划”的背景与目的
(一)制定“天使计划”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日本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据统计,1993年出生人数仅为118万人,与战后1947年(昭和22年)268万的出生人数相比还不足一半,女性平均生育子女1.46人,是日本历史上最低的记录。据推测,今后的出生率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最新资料:据1995年统计,日本女性在其一生中平均生育子女的数目已下降至1.43人)。造成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晚婚的影响以及母亲面临养育子女与参加工作的矛盾。日本年轻人结婚的年龄逐渐推迟,尤其是25岁~29岁尚未结婚的女性人数有明显的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不愿意过早地为繁重的家务事、育儿之事所累。由于晚婚,许多结了婚的女性,受到生育年龄限制,不想生育孩子的人数也在增加。另一方面,高学历化以及对自我实现的强烈渴望,促使女性参加社会工作的人数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社会育儿支援的体制却不够完善,许多女性难以兼顾养育子女与参加工作。此外,大城市住宅紧张以及子女教育开支逐渐增大等,也是导致少子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天使计划”制定的目的
出生率的逐年降低与少子化时代的到来,引起了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有关方面认为,少子化不仅会使儿童的伙伴逐渐减少,不利于儿童自主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还会增大现代人在社会保障费用上的负担,并会使社会上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减少,致使社会活力减弱。为此,日本政府感到必须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能使儿童健康成长的、能使养育子女的父母安心地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良好社会环境。为此,日本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和建设省于1994年12月16日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今后为了支援育子而进行施策的基本方向》(即“天使计划”)文件,并负责协调实施。这一文件的核心目标是促使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父母就职单位以及地区社会发挥有益的作用,共同建构起对育子进行全面支援的社会,即“支援育子的社会”。
二、“天使计划”的基本方向及其施策重点
1.提供支援以缓解家长育子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改善雇佣环境,如充实育儿休业制度、缩短劳动时间等,使养育者既能安心地养育子女,又能安心地参加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保育服务,改善保育所制度,促使保育体系向多样化与弹性化方向推进。
发展低龄儿保育事业。随着女性参加工作人数的增加,希望把零岁至两岁的低年龄儿送入保育所的家庭日渐增多,因此,保育所应尽可能接收低年龄儿童入所。
发展延长保育事业。在城市里,普及和完善能超出通常保育时间(保育所一般的保育时间到下午6点为止)进行延长保育的保育所, 使其成为延长保育服务的中心,无论谁都可以加以利用。
发展临时保育事业。普及和完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加以利用的临时保育,为那些由于母亲突然患病等紧急状况,或因为工作等原因孩子需要临时照料的家庭提供帮助。
完善保育所的多机能化。为了使保育所能提供延长保育、乳儿保育、咨询指导等多种服务,发挥保育所作为地区育子支援中心的机能,需要充实工作人员,不断地完善适应多样化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充实放学后儿童教育的设施。儿童馆、儿童中心以及有可能提供相应空余教室的学校,应尽可能为那些放学后没有养育者在家的小学生(主要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提供活动场所,使他们能就近利用这些设施参加有益的活动,以促使儿童的健全育成。
2.支援家庭育子
强化支援家庭育子的政策,完善能使母亲安心生育子女的母子保健医疗体制。同时,进一步促进地区育子网络的建立。
推进地区乳幼儿健康支援服务事业的发展。这一服务事业,主要是接收那些居住在附近,处于病后恢复期的乳幼儿,或是父母在家庭中育儿有困难的乳幼儿,为他们提供日间的照料与服务。
完善育子支援基础的建设。完善“地区育子支援中心”(以保育所为育子网络的中心)的建设,以便为居住在附近的家庭提供育儿咨询、保育服务情报、参加地区育子小组活动等多方面的服务。各都道府县以及市镇村,应该依据国家的方针,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有计划地推进育子支援政策的实施,促使育子支援基础的建设与完善。
3.改善育子家庭的住宅以及生活环境
尽可能为养育子女的家庭提供优良的住宅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与儿童成长有关的各种社会设施(如完善地区中儿童游戏场的建设等),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并且安全的生活环境。
4.实现宽松式的教育,促使人才的健全育成
为了减轻养育子女给父母带来的心理负担,需要实现宽松式的学校教育。同时,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参与多样化社会活动的机会以及良好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推进宽松式的学校教育。如改善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改革升学制度,充实儿童的课外活动等。
完善家庭教育。充实家庭教育的内容,完善与育儿有关的咨询体制,在幼儿园内开办教育咨询和各种讲座活动,促进幼儿园育子支援事业的发展。
5.减轻育子的费用
为了减轻养育子女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希望全社会能采取真正有效的支援政策。如推进入园奖励事业的发展,以减轻入园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适当减轻乳儿保育费和多子女家庭的保育费;在学校中发展育英奖学事业等。同时,在税制措施、育儿补贴等方面,不断地予以改善,以期得到社会各方面有效的支援。
三、《紧急保育对策等5 年事业》与《儿童育成计划制定指针》
(一)《紧急保育对策等5年事业》
1994年12月18日,厚生省、大藏省以及自治省三个政府部门经过共同商议,制定并颁布了《推进目前紧急保育对策的基本思路》(即《紧急保育对策等5年事业》文件)。 这一文件围绕“天使计划”中有关的保育对策,确定了今后五年所要达到的总目标数值。
1.推进的内容
(1)扩大低龄儿(0岁~2岁)保育、延长保育、临时保育服务, 发展乳幼儿健康支援服务事业、多机能化保育所以及地区育子支援中心,改善保育所制度,推进保育体系的多样化和弹性化。
(2)完善保育所的设施与设备,使其与乳儿保育、 咨询指导等多样化保育需要相适应。
(3)为了促进对低年龄儿的保育以及延长保育事业的发展, 需充实保育所的人员配置,同时,力图减轻乳儿保育费以及第三子以上的多子女家庭的保育费。
(4)推进地区育子网络的建立。
2.政府的资助
为了推进《紧急保育对策等5年事业》,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资助,5年间将投入累计约6000亿日元的事业费。
3.1999年度末(平成11年)完善保育对策所要达到的目标;见附表)
(二)《儿童育成计划制定指针》
日本厚生省为了实现《紧急保育对策等5 年事业》中所要达成的目标数值,于1995年6月27日(平成7年)又制定了《儿童育成计划制定指针》(即地方版“天使计划”)。
这一指针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各都道府县以及下属的市镇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出本地区的儿童育成计划,确定与本地区居民的需要相适应的保育服务等事业的具体目标数值,以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该指针在指导各地区制定儿童育成计划时,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视点:
儿童的视点——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利益;
利用者的视点——应该考虑到利用者的多样需要和个别需要;
社会全体的视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父母就职单位和地区社会,都应该对育子进行支援;
家庭环境的变化——家庭应该积极支援育子,努力改善家庭育子环境;
就业环境的变化——改善就业环境,缓解育子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地区的特性——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积极与民间事业者携手共进。
四、日本“天使计划”以及有关文件的启示
(一)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来支持和帮助
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天使计划”等有关文件,虽然主要考虑的是出于对日本少子化时代到来这一现实背景做出相应的紧急对策,但是,政府对设法解决养育子女与妇女参加社会工作之间的矛盾,以及设法满足家长对保育的多方面需求等方面,却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从这一点上看,日本政府的举措是积极的。尤其是日本政府力图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共同建构起全社会对育子进行有效支援的网络与系统工程,其结果必将有利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方面的改革与繁荣,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充分体现了一种思想观念: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和教育机构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帮助、支援与合作。
(二)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向多机能化、开放型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参加工作的母亲对保育设施多样化的需要,乳儿保育、长时间保育、夜间保育、临时保育等特别保育事业在日本相继实施并开展起来。但是,由于有关的政策是逐年推广实施的,因此比较零散、杂乱。“天使计划”及《紧急保育对策等5年事业》的实施, 则使得这种散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使其更加趋向合理化和系统化。这些事业的推广与实施,将更有助于充分发挥幼儿教育机构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家长的不同需要,也为鼓励日本妇女生育子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使幼儿教育机构能在地区育子方面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提供有益的资源,面向地区社会(或称社区)服务的、具有开放型功能的保育所和幼儿园也在日本各地得到不断推广。这些均充分体现出日本幼儿教育机构正向多机能化和开放型方向发展。
作为社会幼儿教育机构主体的保育所或幼儿园,富含着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资源,而且,它们又离儿童的家庭很近。因此,发展多机能的、开放型的保育所和幼儿园,使其逐渐成为社区中育儿工作的中心,广泛地开展服务于社区的各种有益活动,不仅有利于家园联系与合作,促使在园儿童健全发展,而且能为更广泛的儿童家庭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帮助,促使整个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从而使幼儿教育机构更具有生命力,使社区更具活力,这也是现代社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附表:
事业名1994年(平成6年) 1999年(平成11年)
低年龄儿保育 45万人
60万人
延长保育
2230所
7000所
临时保育450所
3000所
多机能化保育所的完善— 1500所
地区育子支援中心236所
3000所
乳幼儿健康支援服务
30所500所
放学后儿童活动中心 4520所
900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