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探讨论文_杨志军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探讨论文_杨志军

湖南省保靖县林业局 416500

摘要:为增加森林覆盖、提高生态质量、构筑生态屏障、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本文在分析了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建设管理;有效措施

1引言

退耕还林是由我国党中央所做出的维护生态平衡和发展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维系大自然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增加森林覆盖、提高生态质量、构筑生态屏障、实现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这项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279个县(区、市、旗),涵盖我国80%的国土面积,总投入将超过4300多亿元,惠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截至到2007年年底,已经完成造林种草总面积3.85亿亩,工程区林草植被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强度,特色林业经济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

2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退耕还林是一个持续的长期性工程,需要科学的政策支持、合理的方案部署、有力的执行落实和足够的资金投入,只有在坚持不懈的持久努力下,退耕还林的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

3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重政策补助,轻抚育管理的现象

部分退耕农户重政策补助,轻抚育管护,对退耕还林短期难以见到经济效益的纯生态林树种进行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3.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重建设任务,轻质量效益的现象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建设的落脚点是新造林的质量效益,提高林分质量,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些地方政府注重退耕还林建设任务面积的完成,而忽视了可持续经营退耕还林地林木资源,提高林分质量的工作。

3.3分类经营不精细,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不健全

退耕还林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脆弱,退耕还林成果难以取得大的经济效益,补助到期后,退耕户没有稳定生计来源,各级政府应按照《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规严格管理,坚决制止毁林复垦,并在合理区划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经营,健全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对于一些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林分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严格禁止采伐利用,其他生态林有条件的采伐利用,可以择伐、间伐、渐伐等,提高退耕还林农户积极性和经济收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不反弹。

3.4退耕还林管护难到位

退耕还林战略实施以来,造林种草的总体面积逐渐扩大到上亿亩,所惠及到的农户也超过几千万户,所涉及到的农民人口数量达到上亿人。并且造林种草的规模大、范围比较分散,部分区域的认为活动又比较频繁,这就增加了对林草管护的难度。山林中的森林火灾、林草病虫害、对林草的人为破坏、偷盗、乱砍滥伐等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有效保障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增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4.1是科学编制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规划和配套的专项规划

相关负责部门必须进一步强调各个区域所实施的退耕还林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以及重要的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保障农业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要做好配套的专项规划,合理分配资金,把基本农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封山禁牧、后续产业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具体化。

4.2编制实施退耕还林的森林经营方案

一方面将不同种类林业的种植运营模式集中在山头区域进行管理,同时积极引导种植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管理好示范造林种草点的科学运营工作。不断创新优化多种类的种植经营方式,有效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是依法加强退耕还林林地的经营监督管理

退耕还林举措实施过程中所营造的新的防护林必须纳入我国的森林资料保护管理体系,同时必须通过森林资源行政许可、动态检测以及检查核查等工作。为生态森林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另外,必须强化森林执法力度,对于故意、恶意破坏森林资源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4.4是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退耕地林木资源,提高林分质量。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经营退耕地林木资源,提高林分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是搞好补植补播,确保造林成效。对于种植造林成活率偏低的林地,必须积极进行树木的再次种植和栽培。困难地带的补植可用容间器苗。人工点播、撒播造林的造林地,要根据成苗和成效情况进行补植补播。

②是及时幼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发育。造林后,要及时采取松土除草、补植补播、苗木定株、水肥管理、间作、摘芽、除蘖等抚育措施。

③是优化林分结构,提高生态效益。要采取疏优,补植改造、调整树种、混交植被等措施,优化树型结构,提高林分生态效益。

④是适时抚育间伐,促进林分早日成林。

⑤是实行有条件采伐,采伐后及时更新。退耕还林的林木进入成熟期后,为保持生态功能持续发挥,允许采伐、更新和利用。

⑥是加强林地征占管理,确保林地性质不变。为确保退耕还林地类的可持续性,各项工程建设项目要尽量不占或少占退耕还林地。必须征占用的要严格审批。经审批的征占用单位和个人除缴纳正常的植被恢复费等相关费用外,还要对相应地块已发放的退耕补助进行补偿,用于易地造林。

4.5加强林地病虫害、火灾等防治保护工作,确保造林成果

4.5.1是加强退耕还林的防火防灾措施,强化火源管理措施,坚决杜绝野外用火行为;合理利用天然的防护屏障,采取修建防火林道、防火线等措施;积极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建立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森林火灾防控机制。

4.5.2是加强退耕还林的病虫害防控,认真组织护林人员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培训,配置必要的预测预报设施设备,落实退耕还林病虫害测报责任制。

4.5.3是落实目标性计划管理,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必须依法签订退耕还林的林业管理运营维护合同,积极落实林业管护薪资报酬,每一个村都要按照本村自身的任务量进行公平、公正地全民推选出两名专职或者兼职的防护林工作负责人。

4.6加强林业碳汇开发与管理,为退耕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地林木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并增加大气中的氧气,这对维持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各级政府、林业部门对退耕还林森林资源通过科学、有效的开发、经营管理和交易林业碳汇,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市场机制给生态生产者一定的经济补偿,促进农民增收。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巩固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所取得的显著的经验和成果,继续坚持开展今后的退耕还林新举措新政策的优化与创新就必须在新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党的十九大“以创新为发展引擎”精神的指导下,积极努力地对退耕还林的方法和形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以便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工取得更大的成果,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炳玉. 浅谈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8):123-123.

[2]何啸虎. 退耕还林工程后期管理的建议[J]. 农家科技旬刊, 2017(3).

[3]李家杰. 退耕还林工程中的树种选择与管理[J]. 现代园艺, 2016(22):202-202.

论文作者:杨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探讨论文_杨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