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兰 朱宁芳 吴洁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腹膜透析的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48例,PDCA循环管理之前与PDCA循环管理之后各24例,对照组实施腹膜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观察两组患者入组3个月期间腹膜炎的发生率、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率、堵管的发生率、心血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腹膜炎、导管移位以及堵管发生率分别明显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减少了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导管移位、堵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腹膜透析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96-02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肾病患者常用治疗方法,可以显著保护肾脏病患者残留的肾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替代疗法。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再加上PD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疗效确切等优点[1],使PD治疗在全国迅速铺开。对PD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PD治疗信任度,避免或降低PD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显得尤其迫切。本研究利用PDCA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以为提升腹膜透析患者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48例,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5月)共有2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2~78岁,平均(52.4±6.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8例,高血压性肾病患者6例。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12月)共24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1~76岁,平均(53.6±7.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高血压性肾病8例。两组腹透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48例患者均在腹腔放入Tenckhoff腹透导管,腹膜透析液选择葡萄糖透析液,日更替腹透液4次,次均入液量约2000mL/袋,腹腔保留时间为4~6小时,每日最后1袋腹透液予以夜间保留。每位患者根据各自容量负荷水平不同而采取个体化透析方案。患者均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口服铁剂、叶酸以及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来积极预防或纠正机体贫血。对照组24例患者实施腹膜透析常规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包括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教育与培训、病情评估、治疗指导、心理状况评估、建立患者档案等护理工作,观察组2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方法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不断提升腹透患者的护理质量,内容如下:(1)针对护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规范化的培训以及考核,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课、病案分析、现场示范操作、文献学习、示范随访等,培训时间为4周,以提升健康教育与随访沟通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腹透的相关并症。(2)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及时总结、分析,找出其在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的不足,并予以纠正、指导。同时,对在实践工作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探讨与解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组3个月期间,腹膜炎的发生率、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率、堵管的发生率、心血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腹膜炎、导管移位以及堵管发生率明显为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讨论
我国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大致在11%~13%范围,在这中间,终末期肾脏病(ESRD)约占1.7%~5.8%,而约15%的ESRD患者采取PD 治疗。报道显示到2012年底,我国有约3.8万例患者采取PD腹膜透析治疗,占所有进行透析人数的13%[2]。随着国家医疗政策广覆盖,PD中心在全国迅速铺开。在PD中心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患者腹透并发症(如腹膜炎、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等)的发生率、病死率双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PD 治疗的推广运用。有研究指出[3],透析中心规模的大小是影响PD治疗技术成败的原因之一,当透析中心规模小于25人时,PD治疗技术失败率明显增加,导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无专业医护人员、管理理念落后等。
本研究利用PDCA模式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分析护士工作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并制定出计划,促使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研究结果显示,入组3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了运用PDCA循环模式,可不断提高腹膜透析护士专业知识水平、管理水平,可有效减少了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导管移位、堵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有效保护了患者残存的肾功能,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还促进了腹膜透析中心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晴,周婷婷,李韬彧,等.专病一体化护理在腹膜透析病人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2-85.
[2]冯净,吴佳玲,傅雪琴.PDCA模式应用于病房腹膜透析的标准经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219-220.
[3]谌璐,刘云,尹飞挺,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腹膜透析中心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11):3973-3975.
论文作者:蒋玉兰,朱宁芳,吴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腹膜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导管论文; 质量论文; 模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