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发展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论文,政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政治学者对政治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政治发展研究,使之更加自觉地走向深入,本文根据近十年来有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对我国政治发展研究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有关学者。
一、我国政治发展研究的现状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学者逐步开展了对政治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政治发展的内容 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政治管理高效化和政治生活民主化两个方面:政治管理高效化是指政治体系以高效率的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包括政治管理结构的专业化和政治管理能力的提高;政治生活民主化是指建立和发展民主制度,使民主原则精神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制度化的民主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大众参与、政治公开、机会均等、实行法治等。也有的学者指出,政治发展应当是科学合理的生态主义发展过程,包括政治思想和政治原则转化为现实、社会政治不断创新、社会政治文化同步发展、政治体系连续和持续变革等方面。还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内容是指政治运行机制能容纳、疏导社会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具有适应现代化和政治体系内部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动的控制和调适能力;政治体系具备对政治体制的修复和完善机制;政治生活平等,人民认同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依民主化、法制化轨迹运行并向前推进。此外,还有的学者主张,政治权力总量在民主和权威之间的一定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权力结构的不断变革,构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的基本标志是有序的参与,也就是参与和稳定,政治法治化、制度化、民主化、公开化的完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志。
2.关于政治发展的目标 八十年代中后期,学者们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有的认为我国政治发展目标应该是相对权威政治,即民主已经进入一部分政治领域,在权威的组织下在这些领域直接发挥作用,因为向民主政治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起点和中点上,我们不仅不能一切都“高度”,甚至连相对民主都不能进入,而必须从现实社会实际出发,作出相对权威政治这一目标选择。有的主张,在自由、民主、公平、效率等目标中,我国政治发展目标应该选择自由,理由是: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自由可使公平问题的相当部分由政府行为转变为民间行为,自由会带来效率,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本原,自由还可使政府权力缩小从而有助于减少腐败。到了九十年代,有人认为,虽然民主也是政治发展的一个目标,但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多种多样,促进经济增长无疑应列为首要目标。也有的人主张政治发展目标应该是秩序·效率·民主这样一种多元组合,在其中,政治系统的秩序是基于民主合法性基础上的秩序,又是富有效率的秩序;政治系统的效率是秩序组织下的效率,又是公民参与和民主推动的效率;政治系统的民主是有秩序的和平的民主,又是有效率有权威的民主。
3.关于政治发展的原因 学者们认为,我国政治近二十年取得了较大发展而且今后将不断发展,主要原因有:(1)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总量的增加、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生产的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经济发展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经济的改革。我国的经济改革使我国经济体制朝着市场化目标迈进,这使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着国家权威的运用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机构的改革、政治参与的扩大与规范化、政治秩序的变动和有序化、政治文化的振荡以及国际战略的调整等重大课题。(3)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主要有知识化、世俗化和成就意识等,这对大众政治参与、民主平等意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也向政治体系的参与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社会的发展。主要是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这对政治体系的宏观政策能力(如调节分配状况)和民主推进能力(如使社会组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政治系统本身。有的论者认为,我国新时期政治发展是政治发展自身逻辑的必然结果,也归因于我国领导阶层的更新,因为从政治统治角度看,政治领导阶层是政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国际环境的变化。现在,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环境越来越成为国内政治发展的一个变量。我国调整国际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更加重视民主建设等政治发展行为就受到和平、发展、改革、民主这四大国际潮流的影响。此外,有些学者还专门研究了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影响。
4.关于政治发展的战略 目前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政治改革和行政改革谁应优先这个问题上,并且形成了观点相异的几派。有的主张行政改革应优先。他们认为,同政治体制改革相比,行政体制改革在当代政治发展总体战略中越来越占据优先或主导地位,优先于政治改革实施行政改革,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可供选择的合理的政治发展道路。其理由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该国行政体制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与该国的政治体制即民主程度没有直接联系;民主程度与社会稳定在现代化初期并无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行政体制通过政府职能的发展,可以为社会稳定打下基础;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它有赖于政府行政体制的完善和有效。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政治发展中,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应该并重。其原因是:中国目前的国情与实行行政改革优先的国家有所不同,如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上尚未直接体现为民主自由,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质性民主程度较高;由于民主政治发展不够,我国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政治稳定的问题如贪污腐败盛行、缺乏责任感、政策欠稳定、参与热情减退,等等。因此,实施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并重的政治发展战略,已是当今中国时不我待的客观需要。还有的学者主张,政治改革应该优先,因为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先改革政治体制,完善代议制民主,落实宪政规定的各种公民权利,合理调整代议制政府内部的结构—功能体制。
5.关于政治发展关系和政治发展历程 有的学者研究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认为,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既没有离开政治稳定的政治持续发展,也没有离开政治发展的真正政治稳定。具体地说,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内在要求,二者在内容和目标上互补;当然,在特定情况下,政治发展同政治稳定之间也可能存在相互排斥的关系。有人研究了我国1971—1978年的政治发展,认为这期间我国政治的最大变化是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领导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段发展历程表明,政治体制改革先行是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有人研究了我国八十年代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政治发展已进入转变时期,其主要标志是权力开始分化、高度政治化现象逐步改革、个人崇拜现象逐步消除、以党代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从人治走向法治等。还有学者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九十年代的政治发展及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具体影响。
二、我国政治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治发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1.许多研究领域有待开拓 无论在政治发展的总体方面还是在政治发展的具体方面,都有很多研究领域有待开拓:(1)政治发展的形式。目前论者涉及较少。政治发展形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外近现代政治史向我们表明,政治革命、政治政变、政治演变、政治改革、政治改良、政治建设,等等,都是政治发展的有效形式。我们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选择某种政治发展形式或形式组合以推动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2)政治发展的意义。目前只有少数学者间接提及。要能自觉主动地推动政治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政治发展的意义。政治发展的意义(或目的)是指一个发展了的政治体系对政治环境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发展了的中国政治体系至少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促进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事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期稳定;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3)政治发展的某些原因。我国学者探讨了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社会变化、文化发展、国际形势和政治形势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很少作全面分析。人口众多、国土广袤、地区差距明显、文化传统深厚、多个民族共存,等等,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它们对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学者的重视。对外开放将如何具体影响我国政治的发展,学者们也鲜有论述。(4)政治发展战略的某些内容。目前学者们对我国政治发展战略的研究局限于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谁应优先之争,而对其他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政治发展战略包括形式的选择、阶段的划分、重点的安排等方面,而且重点的安排也并不仅是在政治改革与行政改革之间进行选择,它还包括在公平与效率之间、集权与分权之间等问题上进行选择。(5)政治发展的某些历程。我国学者对政治发展历程的研究还很不够,远的不说,1989年以后我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如多党合作制的完善、法治化程度的提高、公务员制度的推行、监督制度的加强等,就很少有人从政治发展角度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2.某些研究领域需要深化 (1)政治发展目标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的学者明显地把政治发展的意义(即目的)与政治发展的目标混为一谈,主张经济自由或经济增长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其实经济自由或经济增长只能被看作是政治发展的意义,而不能被看作是目标。虽然有的学者主张政治发展目标的多元组合,但其中没有公平这一价值的地位。多元目标的合理组合及其内部的层次化,仍然是政治发展研究亟待完成的任务。(2)政治发展内容研究。这个领域还存在着概念欠明确、涉及面欠广、各内容之间缺乏联系和层次等问题。实际上,完全可以参考有关政治学家的政治发展理论,把我国政治发展的内容分为政治文化、政治结构和政治能力等几大方面,每大方面又可细分为几个领域。政治文化方面,我们目前就应该着重培育关于政治的共和意识、理性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政治结构方面,我们就应该着重理顺党政关系、国家政权机关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与公民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等;政治能力方面,目前的重点是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政府对社会的调控能力、加强中央的权威、提高党政机关和领导的决策能力等。(3)政治发展原因研究。其中的某些方面有待深化,如有的学者无条件承认利益多元化及其对现有政治体系的无影响或正影响。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它易于使人忽视政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实际上,应该区别利益多元化的程度和性质,在适当抑制利益多元化的基础上对政治体系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便保持政治体系与经济利益的大体平衡,从而既有利于政治稳定又有助于经济发展。此外,对国际形势、文化发展、社会变化等因素,亦需做出专门研究。
3.有的观点有待澄清、深化或创新 (1)有待澄清的观点。主要有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的定位、政治发展目标与内容及意义的混同。有些研究者把政治改革等同于政治发展,他们论文题目写的是政治发展,内容讲的却是政治改革,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形。其实,政治改革只是政治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不能等同于政治发展。有的学者把政治现代化等同于政治发展,殊不知,政治现代化应该是政治发展在近现代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也不等于政治发展本身。政治发展目标与政治发展内容或目的(意义)的混同在很多论文中都有所表现。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政治发展目标是政治发展的理想状态,政治发展内容是指政治发展过程中有待发展的某些政治因素,二者当然有别;政治发展目标是政治系统自身有关特征的组合,政治发展目的是指发展了的政治体系对政治环境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二者应该不同。(2)有待深化的观点。观点只有深刻具体,才能说服民众,才能被政治家参考或采用。我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某些观点尚未达到这一步。例如,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各自对政治发展有何具体影响,这些影响的关系如何,就没有人提出具体明确的观点。笔者发现,经济发展主要是要求政治体系注重效率并强化政府的作用,而经济改革更主要是要求实行经济民主并弱化政府的作用,这两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一致的,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又如,现在人们只是笼统地说,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文化提高、社会变化、国际形势等是政治发展的原因,实际上还应该把原因具体化为必要性原因和可能性原因,必要性原因又可细分为压力和动力两个方面。(3)有待创新的观点。主要有关于法治、政治发展内涵、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优先性等问题的观点。学者们对法治的地位重视不够,实际上,法治化应该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完备的法治状态也应该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公民的有序参与和政府的合理治国都有赖于法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者都明说或暗示,政治发展的内涵只是政治权力结构的调整即一定权力总量在不同主体间的分配,而没有注意到,亨廷顿早就证明,政治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权力总量的增加。目前学者们关于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优先性的争论暗含着二者互相矛盾这样一个假设。其实这个假设是大有问题的,因为政治改革并不必然意味着民主化,它也可能是集权化或其他内容,行政改革也并不必然放弃民主,它可能也有分权,因此二者有可能相互补充相互支持。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第一,应该更加重视更多使用实证方法。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者使用的都是规范研究方法,有的把应有与实有混为一谈甚至以应有代替实有。这种方法会降低观点的可信度。我国政治发展研究要走向深入,就必须更多地采用实证方法。这就是说,研究政治发展要从政治发展实际出发,而不要从各种抽象原则和主观愿望出发;要用事实来检验或推翻自己的假设,而不要根据假设去有选择性地收集事实;要用充分的相关案例、数据和图表来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观点。第二,应更多地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到目前为止,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对政治发展的研究还比较零散,还处于分析性研究阶段。为了对政治发展有全面深入的把握,我们需要加强对政治发展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三,应该多角度地研究我国政治发展。现在,一些学者倾向于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引申出中国政治发展的总体战略模式。这种单角度研究方法非常有害,其有害程度并不亚于过去流行的西化模式和苏化模式。要深入研究中国政治发展,就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复合性:它不仅是个东亚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正在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的国家、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面积广大各地迥异的多民族国家。其复合性远非东亚“四小龙”所能比拟。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引进东亚模式绝不会万事大吉,必须多角度研究中国社会本身。
标签:政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