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实际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观是怎样的,它将得到怎样的贯彻和体现,以及它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保持和发挥其生命力,并实现它与时代俱进的发展和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界解放思想,面向国内外的实际,围绕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研讨。例如:如何评价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体系,它是否准确或基本准确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精华?如何理解和处理两个“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怎样看待实践观点的地位,用马克思的一个提法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否合适?等等。上述研究和争论表明,进一步的探索必然会遇到来自理论自身的困难,并暴露出问题的难点和焦点所在,目前已主要不是个别观点、原理如何理解和表述,而是一些更为基础性、前提(背景)性、整体性和普遍方法性的问题,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宏观面貌和根本原则的整体把握。例如:怎样估价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形势?有人觉得,似乎当前主要是“坚持”与“否定”之争,认为是否能够继续保持和维护其原有的基本理论面貌及其社会权威地位,是我们哲学面临的主要现实,因此就要把重心放在批判和抵制对它的各种否定、偏离和轻视上;也有人觉得,当前主要是“发展”与“停滞”之争,认为目前的客观形势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而且能够(或者正在)实现一种时代性的重大发展,问题在于我们的认识和工作要跟上去,防止僵化和停滞。从理论上说,这两种判断的出发点和立场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二者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分歧往往比较尖锐。从更深一些的层次上看,我觉得这里的关键还在于究竟以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来看问题,即双方各自所说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它的“本来面貌”和精神实质是什么,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何在,以及应该以什么为根据和尺度来评价它的发展形势,等等。又如:怎样看待哲学“体系”的问题?对于要不要进行哲学原理体系的改革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歧义。当然要区分“体系”的两个层面:一是“思想体系”,二是“叙述体系”。在思想体系上,我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是在人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着的,一个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和革命的思想系统。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是某些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教条的集合,而只能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应用得到贯彻和展开,并受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保持其一贯的面貌和精神实质。正因为如此,它的叙述体系必然具有历史的、具体多样化的形式。叙述体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并不等于背离或抛弃原有的思想体系,相反,它正应该是思想体系生命力的展开和体现。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有责任给自己规定这样的任务:不断开拓和深化其精神实质及其生命力,根据时代和实践的特征、经验和成果,去改革、探索和完善现有的叙述方式,使之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活的思想灵魂。

这一要求也是为了构建我们走向未来的民族思想文化基础和灵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把中国和世界当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当做自己的主要问题;在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注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哲学研究;其中包括对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关系、东西方文化相互关系等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建构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道路。

标签:;  ;  

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