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论文_朱琴琴,刘俊(通讯作者)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1)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提高癌痛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效果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2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策略,分别采用Morisky问卷评分和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Morisky问卷评分(7.32±0.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8±1.17)分(P<0.001),且干预组NRS评分(2.38±1.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80±1.30)分(P<0.001)。结论: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护理;依从性;疼痛评估;疼痛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43-02

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据统计,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45%~75%[1]。癌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痛苦,严重者可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2]。因此,对癌痛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201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癌症患者的诊疗行为,提升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疼痛护理是癌症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3]。本研究观察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初次确诊为癌症,且入院前未进行任何镇痛治疗;②小学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沟通能力;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非癌性疼痛;②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③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依据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患者平均年龄(64.25±3.12)岁,其中肺癌患者19例,胃癌患者15例,食道癌患者12例,肝癌患者8例,胰腺癌患者6例;干预组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5.27±3.08)岁,其中肺癌患者22例,胃癌患者13例,食道癌患者11例,肝癌患者9例,胰腺癌患者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疼痛评估、健康教育、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进行用药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组建疼痛护理团队,实施规范化护理策略,具体措施包括:①组建癌痛规范化护理小组,成员为疼痛专业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责任心,定期接受系统的专科培训;②疼痛评估贯穿于护理全过程,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疼痛评价工具,正确描述疼痛性质,掌握疼痛的自我评估,患者出院后记录疼痛日记;③加强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询问患者及家属对癌痛治疗的认知度,针对患者及家属对癌痛治疗存在的认识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④加强用药指导,严格执行医嘱要求,按照“癌痛三阶梯镇痛”原则使用镇痛药物,专科护士负责讲解指导,要求患者尽量做到管理药物,掌握药物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坚持治疗并注意给药细节;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周期持续3个月,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程度。采用Morisky等[4]制定的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问卷调查,满分为8分,得分<6分,则依从性低;6~7分为依从性中等;8分为依从性高。采用数字分级法(NRS)[5]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剧烈,其中0表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Morisky问卷评分(7.32±0.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8±1.17)分(P<0.001),且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1),详见表1,表2。

3.讨论

癌症患者常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自推行癌痛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以来,仍有近5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规范化疼痛管理,且缺乏有效的疼痛护理。相关研究证据表明,经过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约75%患者的疼痛可达到明显改善,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达到改善其生存质量的目的,这需要团队的策略及有效运行,其中包括护理团队。

癌痛护理是癌症护理的第一步,是对癌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实施优质护理的重要措施。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护士在疼痛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疼痛状态的评估者、镇痛措施的落实者、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和患者权益的维护者。丘爱平等认为,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参与癌痛管理,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属对癌痛治疗存在认知误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致使其用药行为与医嘱一致性较低,影响治疗的依从性。范祖燕等研究认为,对癌痛患者实施全程化疼痛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本研究通过对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尤其是加强疼痛评估、心理护理及个体化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使得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01),患者NRS评分明显减低,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01)。通过对患者疼痛进行量化评估,加强对疼痛的对症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主观舒适度,增进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焦虑悲观情绪,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健康教育可以根据癌症患者实际情况,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解答,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促使护理工作更有计划和预见性的实施。谢瑞红等研究认为,将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纳入癌痛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增进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4.结论

癌痛治疗是癌症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癌痛规范化护理是癌痛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癌痛患者进行动态疼痛评估、建立定期宣教制度、加强心理疏导以及系统的用药指导等全程化综合护理干预,促进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从而提高癌痛患者治疗认知度和用药依从性,提高癌痛治疗效果,提升患者远期生存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小丽,张婷,杨慧,等.四川省55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癌痛规范化护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24-428

[2]李玉霞,马丽梅.综合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1):116-118.

[3]周兴平,屈伟娇,方仙芬.规范化流程护理对肿瘤晚期患者癌痛发生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94-96.

[4] Morisky DE,Ang A,Krousel-Wood M,et al.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J]. 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08,10(5):348-354.

论文作者:朱琴琴,刘俊(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论文_朱琴琴,刘俊(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