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病理切片是基层医院正确诊断各种疾病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一些被称作是疑难杂症的疾病多数都是因为制备病理切片的质量较差。对于基层医院的病理科来说,制备优质的病理切片是其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也是最为基本的一项工作。那么基层医院该如何制备优质的病理切片呢?1 良好的固定制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固定,这也是制备病理切片的重要基础,标本的固定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病理切片的质量。基层医院病理科为了能够将标本固定好,选择使用了较为优质的固定液,并且相关操作人员对固定液的使用非常的熟悉,包括固定液使用的时间和温度等。通常情况下,基层医院病理科都是使用浓度为10%的福尔马林作为固定液,在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将标本最低固定6到8小时,时间准许的话会将其固定24小时,达到最佳的固定状态。一般使用固定液的量都是标本体积的5到10倍,像乳腺、肝脏、脾脏、肾脏以及胃大部等比较大的标本,操作人员会按照病理切片的要求将其剖开,然后再将其固定。2 规范的取材病理切片制备是否优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理取材的操作是否规范。对于病理诊断来说,标本的合理采集非常的重要。在选择取材位置时,操作人员会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组织块作为标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取材的过程中,不要去挤压或者人为的将自认为已经坏死的组织冲洗掉。在取材的过程中,每一块标本的选取都需要谨慎,保证每一块标本都符合病理诊断的需求。需要综合考虑在镜下可以看到的组织结构、选择这一部位为标本的理由、取材的充分性,还需要考虑取材是否与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的需求相符等。这对临床医师能够对病理做出正确的诊断十分的关键。第一,对于一些质地较为一致的组织在取材时,切片的厚度会控制在3毫米左右,厚度均匀。如果取材的厚度比较薄的话,在给标本脱水时,其很容易出现扭曲、不平整的现象,在进一步切片时很容易便会出现空洞。而取材的厚度过厚的话,在脱水后,其透明浸蜡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将影响到制备病理切片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切取的组织块的体积都在2cm×1.5cm×0.3cm之内第二,当在像宫内膜、胃壁以及胆囊等带黏膜的内脏器官取材时。相关操作人员考虑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在脱水透明处理时,其膨胀系数不同,黏膜面在脱水时通常都会出现严重收缩的情况,所以在取材时,如果黏膜下组织的取材的厚度是3毫米,那么黏膜面取材的厚度就需要为3.5毫米,这样在经过脱水透明处理后,才会得到一个比较平整的标本。第三,在阑尾盲端或者淋巴结部位取材时,由于其组织表面存在有包膜或者浆膜,所以在具体取材时,操作人员会按照相应要求将包膜或者浆膜去除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为包膜或者浆膜的存在组织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最终造成取材组织脱水处理后出现不平整的现象。第四,在输卵管妊娠取材时,因为这一组织部位存在有很多肉眼不容易看到的绒毛和血块,所以在取材时,通常需要针对全部的血块取材,并制作成病理片。基层医院为了更加优质的取材,操作人员一般都会认真的观察所有的血块,选择密度不一致或者存在有孔隙的部位取材,这样取材的血块中含有变形绒毛的几率要高一些。还有一些操作人员会将组织放在水里,将疑似漂浮的组织部位取材。3 良好的切片第一,在具体切片前,基层医院病理科工作人员会认真的检查切片刀是否完整和足够的锋利,以此确保获得的切片薄厚均匀、平整并且不存在裂痕。如果在切片的过程中出现过厚、过薄、跳片等情况,操作人员会合理的调整切片刀的角度,以此保证切片的质量。第二,控制好冷冻台的温度,温度不可以过低,也不可以长时间将组织块放在冷冻台上,不然组织块会因为冷冻过度而出现裂开的情况,尤其是淋巴组织更加不可以冷冻过度,一旦过度冷冻将给医生的病理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造成难以正确诊断经的后果。
论文作者:温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