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论文_刘瑾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论文_刘瑾

刘瑾 浙江省义乌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战线上众所周知的一大重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教育者应尽量挖掘其中的创造性因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此,我仅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学生潜能发挥的影响因素,从发挥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估、突破思维定势和阅读实践方几方面,来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72-0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而独立思维能力是决定独立阅读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潜能发挥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挖掘培养,就如第期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以及学生潜能发挥的影响因素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寓现实、幻想、想象为一本,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就是花中之王。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在此,我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非智力因素的发挥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能力,是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最佳组合,又有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协调统一;不仅需要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直觉思维与理论思维等智力性因素的协调活动,而且还与情感、意志、性格、信念等非智力性因素相关。其中,非智力性因素是促使个人的智慧潜能充分地转化为智力因素的基础。据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不唯书、不唯师,自主、自愿地学习。

二、恰当评估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素质教育要求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阅读教学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异见要尊重理解,对误见、偏见要理解宽容。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了“延迟评价”的原理,即对学生的各种设想,采取推迟判断的方法。教师应使激励和期望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并转化为充分肯定自己、激发上进的自信心和力求实现志向的渴望与行动,进而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突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思维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等。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这三项指标,不仅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作实际考察,而且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然而,应试教育把学生的思维都禁锢在单一的模式里,使他们在思维时往往存在着思维定势,这不得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方式因人而异,猴王岂能一张脸?何必一定要“自古华山路一条”呢?不如来个“条条大路通罗马”,激“活”他们的思维。从以下创造性思维相关因素分析可知,突破固有思维定势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1.智商与DP(发散性思维)、CP(聚合性思维)

心理学家长期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与智商之间有联系,但相关性并不是很强。创造性思维必须以高智商为前提,但高智商并不一定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强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又将创造性思维分为发散性思维(简称DP)和聚合性思维(简称CP)。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聚合性思维为支持性因素,两者交互作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2.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与创造思维的关系也不太密切,两者并非成正比。成绩好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一定强,成绩差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弱,成绩中上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反而较强。所谓“第十名效应”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究其根源是应试教育重知识、重记忆、轻技能,致使人们走入了以成绩来衡量学生是否具有敏捷思维力的误区。

3.学习动机、直觉思维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创造性思维动机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追求,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有时会有一种直接地突然跃入脑际而又能阐明问题的思想,往往表现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所谓的直觉。直觉思维往往带来创造性和偶然性。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性空间”——融洽民主的学习环境,也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众多相关因素中,发散性思维是核心,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最密切。因此,突然思维定势,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阅读实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授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换过程,“授之鱼,莫若授之以渔。”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必须靠亲自实践才能获得。非智力性因素的发挥、恰当的评估、突破思维定势,必须通过阅读实践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1.初读阶段

(1)看题猜读

这种别出心裁的导入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如我在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在揭示课题后,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真理?”“一百个问号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真理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呢?……”这样的开场白,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维活跃,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营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巧学生字

生字词的教学,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如“聪”字字形教学,我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待学生拆分完字之后,又问:“上课怎样的小朋友才是聪明的小朋友?”进而引导学生想象得出:上课时应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如此,生字的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其结构、记住其字形,更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培养了发散性思维,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精读阶段

在此阶段,可采用一些词、句、段的变式训练,来培养发散性思维。例如在用“五彩缤纷”造句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把这个词放在句首、句中、句尾加以造句,拓空他们的思路。

根据“刺激物常新”的心理学原理,为了能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还可以适当采用变式教学,“突破重点,紧扣中心,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教《太阳》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你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学生可选取某一点来自由回答,打破书本的前后安排,对哪点熟悉就将哪点。采取变式培养,使课堂变成“群言堂”,从而造成人人参与、人人争着抢着发言的热烈场面。

3.熟读阶段

(1)新编、续编故事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让他们新编、续编故事,他们会兴趣盎然,有助于非智力性因素的发挥。以《龟兔赛跑》为例,总结课文时,我亮出道理:“小朋友,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小兔子‘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们看,小兔子好像也听到了我们对它的劝告,低下头,呜呜地哭起来。正在这时,在一旁欢叫的乌龟、小猴、小熊听见了,他们听了之后会怎样呢,请大家给课文续编故事。”老师的话引导激活了学生的群体思维,这个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无拘无束地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实现了学生创造能力的飞跃。

(2)展开评说

说话训练也是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在学完《将相和》之后,老师问:“课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学生有的说喜欢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容忍谦让;有的说喜欢廉颇的知错能改;有的说两都喜欢;有的说不喜欢秦王……思维的撞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的同学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我只喜欢赵王一点,因为他善用人才。”由此可见,展开评说,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创设情境,寓创于演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学生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专注投入,忘我地由“抢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一旦成为主体就会由此辐射开去,主动地接纳知识,大胆地思考。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来“拍电视剧”——到台前表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创造力,让他们积极动脑,加动作、编台词,以课文为基础,又有创新。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质疑在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性。江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落花生》一课时,抓住“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并提示这句话至少能提三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提。在孙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一些较有质量的问题。如“父亲来是不是只为了吃花生,还是有别的用意?”“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还来?”“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学生就学会了多角度的质疑方法,使他们脑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阅读教学一门艺术,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是很难达到理想境界的。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己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作用,恰如其分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大胆突然思维定势的禁锢,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持之以恒加以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定能收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让学生高高兴兴地上语文课》徐善俊《小学青年教师》河南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总第255期(P16)

2.《在想象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范新华《教育艺术》(P22、23)

论文作者:刘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论文_刘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