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政治工作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工作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工作环境是政治工作系统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环境制约着政治工作的效能。因而,正确地认识环境,科学地利用环境,是当前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政治工作环境的涵义与作用
随着人类生存实践的不断演化和发展,环境显得更为重要。“环境”一词已由生态学的涵义,演化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实践的大概念。什么是环境?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所谓环境,即是生物实行它的特别活动时有关系的种种情况的总和”。而“所谓社会环境,即是同伴的一切活动,这种活动与每个当事分子的活动有密切联系。”“一切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有了关系的时候,他就有了社会环境。”可见,环境在本质上体现着事物的联系,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就一般意义而言,某一事物的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该事物存在发展的外部因素,即所有与之相关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之总和。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关于政治工作环境的认识。
所谓政治工作环境,即对政治工作行为和过程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的诸因素总和。政治工作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体系,既包括政治工作系统的内部环境,又包括政治工作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政治工作中介、政治工作组织系统、运作方式、对象、目标;外部环境,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无论其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政治工作,影响和制约着政治工作目标和效能。并且,政治工作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政治工作环境同政治工作本身密不可分,认清政治工作环境的作用,对做好政治工作至关重要。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是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政治工作实践中,应当树立环境意识,科学地认识环境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实现政治工作的目标,因势利导地发挥环境的作用。
政治工作环境制约着政治工作的决策。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制约着政治工作的决策。政治工作的任何决策,大至方针原则,小至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工作,都必须立足社会实践,不仅放眼社会,而且眺望世界;不仅考虑当前需要,而且预测未来效果;不仅着眼局部效应,而且重视长远利益。确定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离不开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的把握,确定政治工作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工作)要基于对一定的社会存在所产生的社会意识的正确把握。
政治工作环境决定着政治工作方式。任何政治工作方式都与具体的政治工作实践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联系。政治工作的方式是实践政治工作目标的中介,其调整、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政治工作任务和特点,取决于政治工作的具体目标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从实际情形来看,选择政治工作方式的主要根据是环境因素的多少、诸因素相互联系的清晰或模糊程度,以及环境的有序或无序状况等。
政治工作环境影响政治工作效能。衡量政治工作效能不能脱离具体的政治工作环境。环境对政治工作的影响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或影响效率,或影响效果,或影响过程。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使政治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环境差,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能,有时甚至出现某些负效应。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和科学地利用环境,设法改善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政治工作效能。
二、政治工作环境的分类与特征
政治工作环境的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综合体系。随着政治工作实践的发展,政治工作环境范畴的内外延都将发生变化,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只有充分认识和控制、利用环境,才能科学地实施政治工作。为此,必须准确地划分政治工作环境,全面地掌握政治工作环境的特征。
(一)政治工作环境的分类。
按政治工作环境的性质划分。政治工作环境可分为政治工作的自然环境、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工作的政治环境、政治工作的经济环境、政治工作的文化环境)等。政治工作的自然环境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工作生活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政治工作的社会环境包括驻地敌社情、治安状况、民族宗教关系、人际关系等。政治工作的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法律法令,党政团体、人们的理想信念等。政治工作的经济环境包括生产方式、分配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政治工作的文化环境包括文化传统、人们的文化结构、社会的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状况等。
按政治工作环境的地位划分。政治工作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类别。政治工作内部环境包括政治工作的传统、党团组织建设、政治工作对象、中介,其中包括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各级政治工作机关的关系、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内部的人际关系等。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经济社会战略方针、对外关系、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体系、社会、家庭等。由于诸环境所处的地位不同,对政治工作实践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强作用和弱作用、有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有显作用和隐作用等。
按政治工作环境的发生划分。政治工作环境可分为过去的环境、现实的环境和未来的环境。政治工作的过去环境包括历史沿革、历史条件、历史资料、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政治工作的现实环境包括政治工作实践所处的现实环境、政治工作周围的势态、相关于政治工作的诸因素、制约政治工作的条件等。政治工作的未来环境包括政治工作实践在发展的未来进程中所面临的情域之总和。如未来的时代主题、未来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
按政治工作环境的作用划分。可分为有利环境和不利环境。政治工作环境对政治工作实践的有利和不利并非绝对不变的。在政治工作实践中,暂时认为不利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利;即使是不利的环境经过努力,常常会变为有利环境。在政治工作实践中,应当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善于引导和协调不利环境,或妥善地克服和暂时回避不利环境。政治工作者需要审时度势,准确分析并科学利用有利环境,巧妙地避开不利环境。在利用有利环境和避开不利环境的工作中,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抓住时机。
按政治工作环境的可控程度划分。政治工作环境可分为可控环境和不可控环境。可控环境包括完全可控环境和准可控环境,这取决于政治工作者对可控环境要素的结构、层次和运行机制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技巧;不可控环境包括在政治工作控制范围和能力以外诸因素构成的环境。当然可控环境与不可控环境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二者也会相互转化。即使可控环境也有一些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如心理、思想、情绪等因素。
(二)政治工作环境的特征
为实现政治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政治工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政治工作环境的特征。政治工作环境的特征主要有:
客观性。政治工作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政治工作活动之外并制约政治工作活动的存在物。政治工作环境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等,既蕴涵着物质实体或物质关系,又蕴涵着意识形态或人际关系。而这一切又都有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和运行规律,都是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环境的客观性告诉我们,认识和把握环境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采取回避或以自己的兴趣好恶轻率地对待政治工作环境。
系统性。政治工作环境是一个系统。组成政治工作环境系统的基本要素有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这几方面不仅分别自成系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结构。政治工作环境的系统性说明,在对待环境问题上,首先必须树立系统观念,重视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其次,必须注重构成政治工作系统和诸系统之间的结构、层次和制约关系。再次,政治工作环境系统性要求立足系统的角度,利用环境为政治工作服务。
复杂性。政治工作环境是一个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复合体,其中包涵着相互交叉、矛盾运动着的多种因素。因此,政治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诸因素的相互交叉和矛盾运动,而且在实践与环境的结合中,则表现出更为错综复杂的情形。其一,动态的、发展变化着的政治工作环境,往往出现难以把握的趋向和规律。其二,政治工作环境既包涵着可控的、能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因素,又包涵着不可控的、无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因素。伴随着环境自身的发展,这两类因素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作用和转换。同时,一些潜在的东西会逐步转化成现实的环境因素。其三,政治工作环境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随机可变的因素,在主体意志的参与下,这两种因素也会发生复杂的变化。这就要求认清政治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强环境意识,锤炼治理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和品格。
可塑性。可塑性主要说明政治工作环境本身是有弹性的,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环境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只听其自然、任环境自由摆布。相反,政治工作者不仅能认识和利用环境,而且还可以治理和改造环境,使自在的环境变成为我的环境。当然这种“治理”和“改造”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环境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对象化的活动中使环境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按照政治工作的价值目标推动环境的发展,使客观环境为政治工作实践服务。
三、政治工作环境的协调与控制
这是相对可控性政治工作环境的条件而言的。为完成政治工作的任务,取得政治工作的预期目的,必须不失时机地协调与控制好环境。由于政治工作环境的控制包括对其社会的、自然的和文化的多种条件的控制,其中属于随机控制的量很大,这就要求采取多种控制方式对政治工作环境实施控制。其控制方式可分为:
宏观控制。所谓宏观控制,是指政治工作主体(包括政治工作的决策机构)在制定和实施决策的全部过程中,从总体上把握政治工作系统的内外环境。这种宏观控制,也是对政治工作系统的全局控制和最基础控制。任何一项政治工作决策的制定,都是建立在对政治工作的宏观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要对决策实施后政治工作环境的可能趋势作出相应的估计。控制的重点在于及时排除不利因素,这就是要求事先把握环境的初始状态,明确可能发展的趋势,有准备地遏制不利决策实施的可能性因素。按照系统思维的要求,控制的着眼点在于政治工作系统的总体目标。
反馈控制。所谓反馈控制,指用反馈的方法使受控环境的状态(受控量的值)和目标状态(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对输入物质、能量、信息值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受控状态与目标状态相一致的控制。政治工作环境是动态系统,随着政治工作的进行,应当及时地对环境进行稳定性控制、程序控制、随机控制和最优控制。在实施反馈控制的过程中,要尽力避免反馈过时、反馈滞后、反馈不足。
经验控制。所谓经验控制,指借环境要素的把握用以减少不必要的试探,选择对等方案的一种控制方式。一般地说,政治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而且已摸索到了政治工作活动的规律,包括政治工作发展进程和政治工作环境的演进规律。又因为政治工作环境中无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文化环境都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具体的政治工作虽有个性,但都具有相似的政治工作环境。所以可以根据这些综合情况对政治工作环境进行经验控制。实施经验控制,其一,要求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地对环境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这是进行经验控制的基础;其二,要求政治工作者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环境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和特点;其三,要求政治工作者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电子计算机)实施经验控制,原因在于经验控制过程包含数量关系的运算和类比。
随机控制。所谓随机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的目标,在环境变化的可能性空间,随时选择适度速率和可能效应的过程。实践证明,政治工作决策的目标有时能达到最优,有时不仅达不到最优,甚至难以实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政治工作环境的干扰往往决定着随机控制在可能性空间进行取样的速率和有效性。政治工作主体在实施随机控制时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其一,把握随机控制的速率,在多种实施方案的集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试探,如可行就坚持实施,否则就更换方案,直至选择出最佳速率的方案为止。其二,把握实施方案的效应性。随机控制不是随便控制,它是以实施后的效益为标准的。所以在实施随机控制的过程中,都必须注意有效性。欲实现这些有效性,选择方案是决定性的环节。然而,最佳方案往往不一定包含在准备好的方案集合中,出现这种情况则应研究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