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田间管理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田间管理论文,山楂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除草松土与垫土 入春后锄划1次,将树周刨松,做成外高内低的盘形,水土流失造成根系裸露的需培土。以后结合除草,夏、秋各刨树盘1次,并及时刨去根蘖,减少养分消耗。此外,树盘培垫富含腐殖质的山皮土,有“以土代肥”的作用。一般3~4年垫1次,每次垫土厚度15 cm左右,最好于春、秋刨树盘后进行。 秋季或春季解冻后,结合翻地,采用放射状沟施、环状沟施、条状沟施等方法,将绿肥、圈肥、人粪尿、堆肥、草木灰等倒入沟内,覆土填平。施肥量根据树龄、树冠大小、产量、土壤肥力、地势、气候、肥料种类而定。一般产1 kg山楂施入1 kg粪肥,或产1kg山楂施入2 kg粪肥,施肥后灌水。发芽至展叶期、开花前与开花后,各追肥1次。幼苗期每株每次施碳铵0.1~0.25 kg,盛果期树每株1~2.5 kg,再加过磷酸钙2.5~5 kg。也可将尿素与磷酸二氢钾配成溶液,在开花到果实膨大期间,根外喷2~3次,前期浓度为0.3%,后期为0.5%。此外,山楂行间种植紫穗槐、笤子、草木樨、紫花苜蓿等绿肥,投资少,见效快,也是促进山楂增产的有效措施。 干旱是山楂减产、甚至成片枯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河北宽城县塌山乡椴木峪村,于1997~1998年进行浇水试验表明:春季浇水比不浇水的增产216.2%,可见改变靠天吃饭,适时浇灌可促进山楂稳产丰产,如有条件,可于春季萌芽前、开花前、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期、上冻前各浇水1次。 过去农村,特别是山区山楂树多不修剪。由于长期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果枝纤细,花芽瘦小,结果少而小。而修剪过的树骨干枝牢固,树形开张,树冠紧凑,内膛充实,大、中、小枝交互生长,结果枝距干枝近,生长充实,花芽饱满,果多而大、品质好,而且便于防治病虫害。 一般采用疏散分层性,树干高40~60 cm,树高4m左右,有中央领导干剪截时须留内侧芽,并在它的三个不同方向上选角度开张,错落生长的粗壮枝条为第1层,留3大主枝,第2层留两个大主枝,第3层留1~2个主枝。上层主枝与下层主枝要插空错开。第1层与第2层相距80~100 cm,第2层与第3层相距60~80 cm,每个主枝再选留2~3个侧枝。 为防止主枝、侧枝中部、下部光秃,与结果部位外移,中长果枝结果1~2年后就应及时回缩复壮,疏去过密的枝条和直立的枝条,留斜平枝促其结果。对于主枝、侧枝的延长枝适当剪截,一般每年留50 cm左右。盛果期树应着重回缩,疏、间结果枝,保持树势旺盛。对徒长枝应妥善处理,枝条密的地方从基部疏除,缺枝部位根据空隙大小,将其培养成结果枝组。对衰老的树修剪时,主要着重于主枝、侧枝回缩和更新,利用徒长枝培养树冠和结果枝组。对放任生长的大树,应逐年回缩,疏去重叠、交叉、并生、竞争枝,及内膛的密生徒长枝和结果枝。对初结果树的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短截。 配植授粉树。山楂对授粉树有严格的选择性,二者应有较好的亲和性,开花物候期还须基本一致。如大山楂与大旺山楂的亲和性很差,因此以其做大旺山楂授粉树坐果率极低。而在大旺山楂行间按1/8以上比例配植双红山楂,坐果率明显提高。 盛花期喷赤霉素。盛花期喷70~100 mg/kg赤霉素有利于保花保果。 冻害是北方山楂园大面积死树、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河北省有山楂树2000万株,因2004~2005年冬春的低温而冻死的成株竟达110万株、苗木50万株。河北省宽城县30万株山楂几乎遭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冻死的3.6万株,占12%,大枝冻死的4.2万株,小枝、芽受轻微冻害的23万株。为防止或减轻冻害,应在避风的坡地或大面积平地建园;营造防护林,改变小气候;选栽抗寒、丰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树干涂白、培土、幼树包草等,也能有效防止冻害。对于已受冻害的山楂树,要及时剪掉冻死的枝条,加强肥水管理,使其尽快恢复树势。 间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而且对田间作物进行管理还能促进山楂生长。山楂林适于间作花生、白薯、谷子、蔬菜、绿肥等:但不适于间作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以免争光、争肥、争水,影响山楂生长。间作作物必须种在树盘以外,不宜与树靠得太近。 联系电话:0311-87652160山楂田间管理技术_山楂论文
山楂田间管理技术_山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