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7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的评价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73-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发展速度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溶栓是脑梗死主要治疗手段,而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有效护理方法,可提高溶栓效果,改善预后[1]。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具有明显效果。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所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两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德国),批准文号S20110051),用法用量:一般剂量为0.9mg/kg,总剂量的10%先静脉推注,剩余90%在60分钟内泵注完。溶栓治疗结束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等,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24小时后,予以阿司匹林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尿管护理、调整饮食、运动锻炼等,研究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八步操、空气压力波治疗、超声脑血管治疗等。
1.3.1溶栓前 正确摆放患者的良肢体位,认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出血性疾病、心肝肾疾病、手术史等,配合医师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溶栓治疗适应症、禁忌症,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将患者病情、检验结果汇报医师,做好溶栓前准备工作。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情绪不良患者予以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适应环境,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2]。
1.3.2溶栓中 密切注意患者溶栓期间的病情及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有无溶栓并发症、出血倾向等,如果患者出现黏膜、牙龈出血倾向、过敏反应等,需及时汇报医师;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常规变化。
1.3.3溶栓后 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体征、肢体活动等,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注意监测心电图。如果患者血压增高,需及时进行降压治疗,控制患者血压,防止血压低下而降低脑内灌注压;指导患者进行八步操练习,训练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空气压力波治疗、超声脑血管治疗等。
1.4 评价标准[3]
(1)采取NIHSS(卒中量表)判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值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好;采取Barthel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若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值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的评价指标更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比(x-±s,分)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终身残障。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主要采取溶栓治疗,同时,在溶栓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效果,减少机体损伤[4]。
本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进行溶栓前、溶栓中及溶栓后护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工作,有利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成功,促使患者病情康复。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知,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金彪,王永杰,邹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水平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4):293-296.
[2]王秋兰.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43-45.
[3]周茹.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0(11):126-128.
[4]陈宇丹,胡文立,董谦,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26):95-96.
论文作者:孙建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静脉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