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病时,及时诊断对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结论: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查明病因并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
关键词:普外科;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休克,特点是循环容量丢失,体液丢失的原因各异,失血多见于创伤、肝脾破裂、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浆及细胞外液丢失可见于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或肠梗阻等。下面将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诊治分析阐述如下。
1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湿冷(常常有花斑),心动过速(或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外周静脉不充盈,颈静脉搏动减弱,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病人多有恐惧和不安,低血容量休克的症状与体征取决于血管内容量丢失的严重程度。
2诊断
2.1低血容量休克的诊断应依据病史、体检等判断有无急性血管内容量丢失的情况以及机体相应的代偿反应。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失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肠梗阻情况下,体液的移动可引起Hgb与Hct升高。
2.2对低血容量休克经复苏而临床征象改善不明显者,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行血流动力学测定。仅当输液试验前后或利尿试验前后测得的CVP或PCWP才可正确解读。可以用200~500 ml胶体液在5~10分钟内输入,比较输液前后CVP或每搏量(不是CO)的变化。若CVP或PCWP持续升高≥3 mmHg(0.4 kPa),且每搏量不升,提示血容量已经补足【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治疗
3.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良好的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维持良好循环,病因治疗。
3.2补充丢失之血液或体液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尽快补足容量,要求依据临床诊断在数分钟内启动体液复苏,不要因等待实验室结果而延误数小时或数日。先开通两条大口径输液通道(至少l6号针头)。这些静脉通路可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在非受伤肢体建立,然而,血容量严重丢失的伤员外周静脉塌陷,建立静脉通路的唯一方法是静脉切开,踝部的大隐静脉适合此操作,也可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行股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不适合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因为塌陷的静脉穿刺难以成功,且容易发生血胸或气胸。在血容量得到纠正后,再行静脉穿刺插管就相对安全,还可置入Swan-Ganz管或中心静脉管指导输液;无条件时,应输液至没有口渴、尿量达0.5~1.0 ml/(kg·h)、尿液分析正常、MAP65~70 mmHg、代谢性酸中毒改善、HR正常【2】。
3.2.1快速扩容
无论是哪一种失液,在初期复苏时都输乳酸钠林格液,但是一般不要超过50 ml/kg。休克严重时,可在15分钟内快速输入2L(小儿20 ml/kg),这称为快速容量复苏。同时,密切观察,随时调整输液速度,直至尿量满意。病人对补液的反应是指导下一步补液治疗的最佳指标。若二次快速大量输液后,病人血流动力学仍无变化或有大出血临床表现时,应同时输用全血或红细胞,必要时应手术紧急止血。全血丢失时可按估计失血量的3~4倍补充晶体液,如失血500 ml,当补入乳酸钠林格液1.5~2L。
3.2.2休克裤
充气后压迫腹部和两下肢,增加回心血量。不良反应是进一步加重了下肢灌注不足和缺氧。主要适用于紧急时或现场急救时,尤其适用于骨盆骨折。
3.2.3胶体液和高渗盐水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时,胶体液(鲜冻血浆、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和高渗(3%~7.5%)盐水的应用仍然有分歧意见。理论上,这些液体的扩容作用比等渗液好,还可减轻肺间质水肿,因为等渗液在进入血管的同时也进入组织间隙。但是,在创伤性休克的复苏中,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未显示其优越性。如休克系失血所致,并对晶体液复苏反应短暂,应尽快交叉配血后输血。失血量大、有贫血的休克病人应输血,紧急情况下可先用1单位“0”型浓缩红细胞,如因条件所限不能输血时,可适当给予血浆增量剂,如中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注意维持Hct在0.30~0.35左右,在此范围内血液流体特性维持最好,并且有足够的携氧能力。
3.2.4对因治疗:
立即找出失液或失血的原因,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手术。严重心、肺衰竭的出血性休克病人有时可以在急诊室剖胸夹闭降主动脉。
3.3纠正酸中毒
随着血容量补充与静脉回流恢复,乳酸大量进入血液循环,适当补充5%碳酸氢钠,有助于维持心肌收缩性及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
3.4复苏目标
应能保证SaO2>90%,Hb>10 g或Hct>0.30),CVPl2~14 cmH2O(1.18~1.37 kPa),左心充盈压PCWP在15~18 mmHg(2.0~2.4 kPa),平均动脉压在60~80 mmHg(8.0~10.7 kPa),SvO2在65%~70%,氧供量与氧耗处于非依赖相作为复苏目标【3】。
4讨论
对患者要积极防治感染,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对失血或失液过多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
低血容量休克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因此经常需要同时进行诊断、评估与治疗,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林洪远.低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与临床[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718-719.
[2]嘎拉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2,(05):132.
[3]楼炳恒 ,张伟文.Vigileo监测在创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价值[J]. 浙江医学 ,2012,34(02):138-139.
论文作者:赵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容量论文; 静脉论文; 休克论文; 性休克论文; 体液论文; 患者论文; 胶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