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护理干预论文_李腾 瞿恒

李腾瞿恒(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22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输液的15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不良因素分布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不良因素有显著改善,和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输液;心理不良因素;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94-01

急诊输液是医院日常工作的主要窗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其护理质量的提高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本文特选择150 例在本院进行急诊输液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 各因子阳性情况、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下面为本次研究的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在研究中选择150例2014年1 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急诊输液的患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将150 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5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8~53 岁之间,平均年龄(37.8±5.4)岁,其中34 例患者为呼吸道感染患者,16 例患者为皮肤病患者,9例患者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6例患者为消化道疾病患者;对照组7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19~55 岁之间,平均年龄(38.0±6.0)岁,其中32 例患者为呼吸道感染患者,18例患者为皮肤病患者,8例患者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7例患者为消化道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有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两组患者,在开始调查之前要取得患者的同意,并为其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之后再由医护人员将调查问卷收回。护理人员要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以判断的结果为依据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状况护理方案。在患者完成输液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使其进行填写,并收回问卷。输液前后发放的调查问卷均全部收回。

1.3 SCL-90指标SCL-90 调查问卷中包含了10 个症状因子,而每一个项目又可分为1~5级不同的评分,其中症状严重是5分,症状偏重是4分,症状中等是3分,症状很轻是2 分,没有症状是1 分。10项中有任何一项因子评分高于2分即判断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用n/%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地对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不良因素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比较(n)

3 讨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升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每一个患者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们在输液中产生的心理活动也因人而异,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排除或者缓解不良心理因素,使他们树立起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1]。例如,对于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单独安排一个舒适的外界换进,并在沟通和交流中告诉患者输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对整个输液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做好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另外,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输入是否通畅,以及穿刺局部有没有出现疼痛、肿胀等。而在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也要轻柔、稳定、及时的将针头拔去,并按压穿刺局部3~5min。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地对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的各因子阳性分布情况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2],再次证实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减轻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郦玲娣.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751-752.[2] 曹金珠.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8):80-81.

论文作者:李腾 瞿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急诊输液患者心理不良因素的护理干预论文_李腾 瞿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