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高等教育论文,职能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中,信息、知识和智力成为继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之后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特点。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单位组织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创新和知识分子的再生产。这不仅仅意味着精英型人才的再生产,而是需要大众群体都要尽可能地接受高水平的教育。这种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膨胀一方面推动着高等教育受众范围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要求高等教育在为国际社会和国家级机构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本地区人才的培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它不仅增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竞争。无论合作还是竞争,都需要以区域多样性的存在为基础,区域发展问题对挖掘本地高等教育资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无论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区域发展都促使高等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区域服务职能的发挥。本文中的区域是限定在国家范围内的区域。
一、区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理单元
区域是社会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活动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物质条件。表面看来,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维度,空间局限性越来越小,偌大的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地方和区域的重要性似乎被全球化这层外衣所掩盖。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区域层次的人类活动和组织在新的环境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之所以如此,基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距离”的客观存在性,即使通讯技术再发达,也不能使人类所有的联系形式和活动脱离空间和地理位置的约束而存在。
从人类活动的特点来看,所有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可归结为某种“交易”行为(注:Michal storper and Allen J Scott:The wealth of regions[J],Futures,Vol.27.1995,No.5,p505-526.),这里的“交易”不单针对市场关系,还包括非市场关系和市场与非市场交织的混合(hybrid)关系。也就是说,所有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信息、人、物的流动来实现。从交易行为的特点与距离的关系来看,一般而言,发生频率愈高、越复杂、不确定性越强的“交易”对距离的敏感度越强,即受到的地理空间的制约越强。即使是在技术更新异常迅猛的条件下,交易网络的发展速度也往往会超越技术的发展速度,从而使其地理空间性不可能被抹杀。
从经济和生产的发展来看,生产区位的专业化与外部化使区域经济活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重建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新的生产模式高度依赖地方、区域的合作网络体系,一方面增强了学习和创新的有效性,有利于实现“互动中的学习”(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ve),另一方面,有利于各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密切的联系,从而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增强社会资本,减少交易成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人类正迈向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知识转化的效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注:Charlie Karlsson,Wei-Bin Zhang: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Endogenous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 in a two-region mode[J],Regional Science,2001(35),P179-197.),知识的外溢效果在知识生产源地周围最强,知识转化和扩散的成本随主体与受体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转化效果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因此,即便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知识的跨区转化,空间邻近性依然是构建知识转化体系和创新体系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也正是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往往聚集在大学周围,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的原因。另外,在学习型社会和生产体系中,人类活动同学习过程密不可分。学习行为和学习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信息共享,这其中不仅包括显性知识的学习转化,还包括很多隐性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同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更难于掌握、转化和扩散。显性知识的易获得性使得企业等机构组织的竞争优势基础越来越多地转向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往往同特定的个人和区域紧密相连,其转化和共享主要依赖于个体之间、组织之间非正式的、密切的关系纽带。也就是说,空间邻近性可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不难看出,区域仍旧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理单元。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树立区域意识也更显其重要性。
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型区域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方向。区域将成为知识生产、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场所,成为知识与思想的储备库和汇集地,为促进知识、思想和学习的流动与循环提供必要的环境与设施。以知识生产和持续改良能力为基础的持续发展优势是区域的竞争力所在,能否迅速有效地生产、获取、理解和转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潜力。因此,建设区域知识转化和创新的学习体系是学习型区域的核心。在此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设施支持,而高校则是区域知识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高教资源是区域创新和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区域性
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其发展历程的核心问题之一。社会在空间上的体现可以表现为三个层次:地方区域、国家、国际。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虽然在这三个空间层次上同时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但更多的时候它是直接指向国家、为国家服务的。国家政府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重点大学提供全部的或大部分的财政支持,拿谁的钱就为谁办事,因而,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政府机关以及国防人才的主要阵地,这是传统高等教育很明显的一个特征。即使在21世纪这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仍是民族国家成为人类统治方式中的支配力量。加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和军事竞争的潜在工具,“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要为民族国家的行政和经济利益服务,而且要成为发展民族身份的重要方面;不仅要成为国家的一个工具,而且要成为社会的灵魂和人民大众的有机组成部分”(注:[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中译本)[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高等教育目的的更加国家化。
实际上,地方区域、国家、国际三者中,高等教育与其所在区域的关系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因为高校首先是其所在区域的一部分,当地区域为高校的存在提供了基本的场所和各种资源,区域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当地高校的发展。作为一种活动的知识生产,“虽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但是只有结合具体的某个地区才能使知识的应用具有创新性。因此,高校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未必一定是具有全球性的,但一定是具有地方性的”(注:P.Scott(Ed.)The Glob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Buckingham[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8,P70-87.)。从知识外溢效果的距离递减规律来看,高校长也应该首先服务于当地区域。就一个国家而言,其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能够推动国家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基本的、也是最实际的切入点就是推动当地区域的发展。这与它的国际化发展是不矛盾的。可以说,在地方区域、国家、国际三个层次上,国家是目标,高等教育为地方区域服务与国际化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条途径。
从经济全球化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来看,面对日益开放的全球性的高等教育市场,各国都为抢占先机、争夺这块大蛋糕而绞尽脑汁。欧美大国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通过招收留学生、合作办学、跨国办学等形式大规模地向发展中国家展开攻势,成为最大的高等教育输出地。不难发现,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为各国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空间,但同时也使经济弱势国家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面临被侵蚀和消融的潜在危险。事实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合作与交流中都面临着两重任务:一是学习与借鉴,拓展视野;二是形成、发扬、发展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优势。所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担负的后一种任务更为艰巨。那么,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到底来自哪里呢?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属于“内生型”亦或是“外生型”,都脱离不了当地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的地方和区域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对人才的数量、层次、结构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对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类型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正是各个高校与当地区域之间的互动演变形成了高校个体以及区域高等教育的特点,从而成为构成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特色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与当地区域的内在联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发挥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不仅有助于保持区域发展的多样性,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一种空间体现。它具有直接指向社会需求,与区域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这里强调高校在区域服务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和科研在客观上对区域产生的服务效果。高等教育对区域的服务,不是“输血”型的,而是“造血”型的,也就是说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服务输出者和接受者的关系。在高等教育走向区域的过程中,知识向区域的转化至关重要。高等教育服务的着眼点不是要使区域的发展对高教机构产生依赖性,而是要帮助区域进行“能力建设”,使区域具备自我决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高等教育对区域的服务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也就是说二者不仅仅是适应与被适应的关系,高校不能只局限于适应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是要主动为区域的整体发展服务,成为区域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器。“服务”是高校积极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高等教育走向区域、服务于区域是一个建立积极、良好的高等教育与区域联系的过程,也是将大学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纳入到所在区域的创新体系和规划之中的过程。高等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只把区域简单地作为一个实验场所,而是要真正投入到区域问题的解决工作中,使它所拥有的资源能够迅速地转化为区域现实的生产力。这里所包含的一个基本核心思想就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的互动,使二者在相互作用中都能够获得发展。
图1 高等教育与区域的综合互动(注:源自The Regional Mission:The regional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eation,The national report.2001,P20.http://www.univenitiesuk.ac uk/regionalmission.)
具体来讲,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内涵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区域服务是高等教育和区域主动寻求“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区域各部门和利益团体,包括企业、政府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及普通居民等能够通过高校提供的技术支持、决策支持、教育支持、人才支持以及设施共享等服务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努力使区域居民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好处后,既可以增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认识,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形象,从而获得来自区域各方的支持;同时又可以使师生的生活环境更为舒适,为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生源创造条件。
2.高等教育区域服务是高等教育面向区域的全方位的服务。高等教育面向区域的服务不仅仅只局限在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还包括政治、文化、以及关系民众生活的一些重大领域的进步;不仅仅局限于科技知识的转化,还包括对区域人文精神的塑造;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资源的共享,还包括对区域软环境的建设。只有全面地融入到区域创新和发展的事业中,高等教育才能发挥主导作用,也才能对区域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高等教育区域服务是区域各方共同合作的过程。“合作”是当今以及未来社会的主题词语之一。高等教育在区域服务的过程中要与先前没有合作过的各机构和团体建立联系。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对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这里的合作包括高校内部合作与外部合作两大方面。内部合作要求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内部各院、系、所以及其他子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发展跨学科的科研、教学、服务模式,在内部形成有机的合作平台;外部合作要求高校同区域其他单位组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渠道,与工商业等经济部门、政府机构、中介组织等单位的合作,同时要求高校外的其他组织单位之间也要进行广泛的联系与合作,这类合作旨在对高等教育的服务提供支持。
4.高等教育区域服务是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与教学和研究职能相互整合的过程。传统上,教学与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更是如此。高校的声誉和地位往往由它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水平决定;教师的升职、晋升也主要依赖于所从事的研究及其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同研究与教学相比,服务被认为是最低层次的职能;同理论研究相比,应用研究也被看作是低层次的活动。即使在有着“赠地学院”(其核心任务是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当地的信息渠道,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传统的美国,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在高等教育走向区域的过程中,这种先前存在的服务与教学、研究相互割裂的状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不仅仅要满足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当地区域的具体需要,其成果要有助于解决区域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面向区域的服务来拓展其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广度、深度,体现并加强高校的学术优势和特点,使高校与外界的伙伴关系成为教学与研究的强化剂而非干扰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服务整合在学术核心任务中,使教学和研究成为服务的有力支撑,使服务成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推动器,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并相互促进既是高等教育发挥区域服务职能的要求,也是它的目标。
5.高等教育区域服务是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的适应与超越的过程。高等教育要为当地区域的发展事业做出贡献,首先是对区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发展的适应过程,表现为对区域所需人才、科研成果以及教育培训等需求的响应。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定受到其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程度及其变革进程的影响与制约,而它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具有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广泛适应机制。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的区域服务过程也是它对当地区域社会的超越过程,表现为以其思想和知识的先进性、批判性与创造性对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引导作用。这种超越是由高等教育的自身内在发展逻辑决定的,它使得高等教育不是被动机械地跟随区域发展的需要,而是大踏步地走在区域社会的前面,成为区域健康发展的向导,这一点对于高等教育在区域服务中正确把握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高等教育区域服务是政府权力分散和转移的结果。政府权力的分散和转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之间权力的转移,即中央政府权力向地方政府的转移,扩大地方政府在区域事务中的管理协调权力。这个层次的权力转移对于区域创新和发展而言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对区域事务决策力的增强有助于因地制宜、适时灵活地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措施,也有助于增强地方当局在区域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这种条件下,它更有可能主动投身于挖掘本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工作中,成为促进高校区域服务职能发挥的重要外部力量。从这一点来说,增强地方政府对区域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权至少可以为高校的区域服务提供一种来自上层的推动力和有利的宏观环境。二是政府权力向高校以及区域内其他部门的转移。这个层次的权力转移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等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高等教育同地方政府机构、企业等部门的沟通,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地方对高校的管辖权未必是高校区域服务职能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哪一方的影响力更大并不重要,重要的还在于政府的影响方式和高校自身的权力状况。也就是说,权力转移的最终落脚点还应该在于高等学校本身。作为区域服务的主体,高校自身的主动性和反应性是决定它与区域联系状况的根本因素之一,而这又必须以充分的自主权为基本前提。特别是在交互式创新和网络结构渐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和高校都必须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和组织,具有充分的决策权、组织领导权、控制协调权,才能主动、灵活、有效地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政策,对区域市场和需求做出分析和选择,确定最优方案,从而提高自身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在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就政府而言,应该更多地表现为协调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身份,而不是管理者的身份。以英国为例,近些年来,其高校之所以能在中央政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使区域服务获得长足进展,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地方政府机构的宏观协调作用十分突出。
四、发挥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必然性
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高等教育重视对区域的服务。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时机。
从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看,企业大学和企业学院的兴起与发展使传统的高校面临着更为激烈的资源竞争的压力。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创新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其生存和发展对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一些大型的企业开始创办自己的大学,以满足自己对知识、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现有的高校依旧沉醉在自己营造的“独立王国”中,不能及时对当地企业的需要做出反应,那么其地位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高技术中小企业是非常活跃的分子,也是增强经济活力与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子。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源方面的限制,往往比大企业更倾向于寻求外界合作。在技术创新中,他们对高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的依赖也更强。而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具有很明显的地方性和区域性,因此,高校同企业的合作需要体现出对区域因素的考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权力的分散转移增强了地方区域政府的职权和责任,区域层次的活动越来越活跃,这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制度条件。此外,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使得区域发展越来越需要得到高等教育的支持,建设学习型区域迫切需要将高等教育纳入其创新体系之中,而且知识生产也只有结合具体的某个地区才能使知识的应用具有创新性。这使得包括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也必定会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高等教育的内部环境看,终身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首先使学生的构成发生了巨大改变。超过25岁的成年人回归高等教育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参加非全日制课程学习的学生比例也逐年扩大。这些学生参加的学习大多数都是短期的,而且其出发点往往是与工作相关的。根据美国教育部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注:Jerold W.Apps:Higher education in a learning society:meeting new demand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M],San Francisco and London,Jossey-Bass Publishers,1988,P83.),在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中,有64%的人是从工作角度考虑的。由于学习的职业性和短期性特点,这类学生往往倾向于就近入学。在这种区域需求的压力下,高等教育必须做出调整,重视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增强在提升社区人口素质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渗入使高等学校的系科结构和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地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需要,办学体制、办学方式以及资源配置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高等教育和政府之间的传统关系。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随着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和深入,高等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单靠中央政府的拨款已经难以满足它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被迫寻求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以缓解日益增大的财政压力。走出围墙、走向区域,寻求区域的支持便是摆脱这一困境的策略之一。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无论是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还是基础的社区学院,都正在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教育、健康、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积极作用,认识到高等教育与区域各部门的合作对区域以及高等教育双方的益处,并努力在这方面进行各种尝试。就整体而言,很多高校都将继续教育作为实施区域服务的突破口。继续教育作为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形式,在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民主和社会内聚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所具有的多样性和职业性特点使其与区域、社区之间的联系更直接,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区域、城市甚至是社区的发展规划之中。
结语
自产生之日起,从远离社会生活的“独立王国”发展为社会的“服务站”,再到成为社会进步的“驱动器”,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存在基础越来越广泛,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如果说传统的高等教育只是为少数精英而存在的话,那么现代的高等教育还要为大众而存在;如果说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学科发展为己任,那么现代的高等教育对社会需要以及当地区域的需要则不能视而不见。高校与所处地区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高等教育与所处地方区域之间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渐长着。然而,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化呼声,面对众多地方院校对“国家一流”甚至“世界一流”的顶礼膜拜,我们不得不思考:高等教育发展的根在哪里?本文提出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的发展问题并不是对高校追求优秀和一流目标的否定,而是对这种追求过程的一点思考。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