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重视。作为传承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的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同样受到各界的格外关注。目前,关于传统村落的规划多数聚焦于乡村地区的村落,对城镇建成区尤其是中小城镇建成区内的传统村落的规划却涉及较少。本文旨在以惠州市龙门县绳武围村为例,探讨中小城镇建成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为相似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小城镇 建成区 传统村落 保护 发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同年,国务院三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绳武围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此背景下,亟需通过规划对绳武围村的保护及发展提供指导。
绳武围村位于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区,隶属于龙华村委,绳武围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村至今400多年,历史悠久。村内绳武围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圣宫、望江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绳武围规模宏大、格局讲究、建筑形制较高,是广东省少有的具有完善防御功能的围屋;洪圣宫为二进四合院形式,是民间朝奉海神的庙宇;望江街是村落古代市集,承载村落发展记忆。绳武围村对研究当地明清时期传统民居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规划旨在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传统风貌格局,整合绳武围的传统文化肌理、历史风貌、生态环境,将绳武围村打造成为龙门县集岭南建筑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村落旅游胜地。
一、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将绳武围村划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三个保护分区;并针对文物保护单位绳武围、洪圣宫、望江街分别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保护要求和修缮措施,进行严格的依法依规保护;对村落传统街巷空间、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建筑提出控制措施,并将北部河涌水系、风水塘、东部竹林等与传统村庄格局紧密关联的外部山水环境要素纳入保护规划范围,维护村庄的整体风貌格局;规划进一步挖掘、收集和整理传统习俗、传统工艺资料,制定保护和利用计划,使其在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促进村落经济发展。规划也对道路交通、绿地系统、基础设施、综合防灾、旅游发展等方面提出控制要求,促进村庄全面改善提升。
二、规划的探索与创新
本次规划在建筑管控指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与现代城镇融合发展方式、近期行动计划、村庄保护管理机制等八大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1)强调突出岭南建筑特色的建筑管控指引。规划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建筑高度等方面分别按岭南建筑特色要求提出详细全面的管控指引,传承和丰富绳武围村的岭南建筑文化特色。
(2)选择活化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规划深入挖掘科举文化、宗族历史、古风民俗、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提出发展观光游览、休闲体验、文化展示和旅游购物等活动,促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静态保护向活化传承转变,解放地方政府在古村保护过程中输血者的角色,让村民在活化保护中获益,解决就业问题,以实现“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的转变。
(3)探索促进传统村落与现代城镇共荣共生的发展方式。规划发挥绳武围村位于龙华镇区的区位特点,拓展村落的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等公共服务功能,统筹村落与镇区的绿地生态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村落与镇区空间协调、功能互补、设施共享,实现村落与镇区共同发展。
(4)采用多规融合的技术手段,保障项目落地与实施管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龙华镇总体规划、龙华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协调,并将规划的核心内容反馈融入法定规划中,有效提升村落建设活动的管理水平,也保障了村委会、文化广场等重要项目的落地实施。
(5)遵循建筑精准保护原则,制定精细化管控措施。规划通过影像拍摄、访谈记录、建立档案等多种形式,详实记录村落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及重要建筑,并结合建筑现状保护情况,对记录在册的建筑逐一提出保护、修缮、改善、整治或拆除等细化管控措施。
(6)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近期行动计划。规划过程注重公众参与,在充分汲取专家、部门、村民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保护、环境综合整治、设施配套完善、非物质文化保护等共25项的近期行动计划,有效指导近期项目建设。
(7)组建“三师”工作小组,保障后续跟踪服务。规划借鉴 “三师下乡”工作机制,组建由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构成的“三师”工作小组,定期对绳武围村进行跟踪回访,在规划实施、建筑修缮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静态规划转变为面向实施的全程参与,保障规划科学合理落地。
(8)推动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保护机制。规划推动政府管理与村民自主管理共同作用,文物管理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相互协作,并建立保护档案长效维护,实现动态管理。推动建立村民自主管理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村民意志以及主观能动性。
规划完成后,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积极的效果。
(1)有效指导了各项保护整治建设工程开展。规划编制后,违建拆除、道路改善、科普宣传、卫生整治、风水塘治理与建设等多项保护整治建设工程正按照规划有序实施。
(2)成为探索城镇建成区内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典型案例。目前多数的传统村落集中在城镇外围区域,鲜有位于城镇建成区内,规划积极探索了绳武围村与龙华镇区的发展关系,明晰城镇建成区内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为城镇建成区内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借鉴。
(3)成为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助力。在龙门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新形势下,绳武围村成为县域中部传统资源特色的重要补充,与周边古建筑、古民居等历史文化资源联动发展。目前绳武围村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并且带动了土特产销售、民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村集体亦每年从利润中取出一部分作为古村的维护经费,形成了历史文物保护与村民收入增加互动互利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中小城镇建成区内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着重在于协调村落与城镇的相互关系,同时也需要通过多途径造血,使村落的发展更具持续性。本文分析了龙门县绳武围村保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创新实践经验,可为相似的传统村落乃至普通的建成区的一般村庄提供规划的经验借鉴。
论文作者:陆新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村落论文; 传统论文; 龙门县论文; 建筑论文; 城镇论文; 建成区论文; 区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