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土地资源勘测大队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通过对如何管理和利用测绘资料档案等问题做一些较为深入地探讨,针对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提出如何提高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测绘资料档案馆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建议,同时对测绘资料档案的归档和使用提出建议措施,力求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本文分析了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重点从管理制度、数字化、数据和业务管理、资源共享、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最后论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流程。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信息化:
引言
档案作为社会记忆载体,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程度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力度。而灾害的发生可能对档案造成一定的损毁,给档案工作带来难题。2008年8月27日,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制定并下发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要求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和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维护档案工作正常秩序,确保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当前,大多数城市测绘单位还没有编制完善的档案管理应急预案,本文即对档案管理应急预案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具体的构成,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1概述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是指在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据、电子文件、图件、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记录和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自然地理状况、重要地理数据和相关的人文社会信息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变化与进步,对于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国自然地理景观与相关人文活动的历史变迁与演进,制定和实施各种重大的战略和规划,进行各种重大工程的论证和设计等,具有极其珍贵的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迅猛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也呈现出海量性、多样化等新特点,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对地理信息业务档案进行高效管理和服务,成为测绘业务档案管理者面临的新的难题。
1档案现有管理方式
1.1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数据管理方式
测绘档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至今,涉及不同时期、类型和来源的档案信息,内容繁杂、信息体量较大。档案一般以纸质文档或介质(磁盘、光盘、硬盘等)存储在档案室,存储空间大,维护不方便,查询检索费时,利用效率低;另外,以介质为载体的档案电子实体数据分散存储于各载体上,管理方式大部分是手工记账式或电子文件记账式,仅有少部分单位开始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历史资料档案来说,很多信息没有统一管理起来,不便于档案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也不能很好地支持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挖掘。
1.2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业务管理方式
档案业务管理包括资料接收、档案借阅、档案归还、档案销毁、成果分发等业务。目前,资料的接受、档案借阅与归还业务由专门的档案管理员负责,通过手工记账式进行管理;成果分发通过刻盘、打印、拷贝等离线方式进行;档案资料的查询采用手动查询或文档编目查询的方式。各种业务办理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没有形成统一的业务办理流程和一体化管理模式,办理方式也是以人工干预为主、自动化为辅,没有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机制和手段比较落后。
1.3档案信息共享发布模式
测绘资料档案作为国家重要的数据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档案信息资源只是以内部资料的形式进行存储和管理,测绘资料的利用受到了限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只是将档案目录在互联网中进行发布,仅提供档案信息的目录查询,可查阅检索档案的人员非常有限,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则需要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才可以检索或查阅,信息的不开放导致档案的利用程度较低。结语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需从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数字化、档案数据和业务管理信息化、共享利用、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等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高效、有序、安全管理,满足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测绘服务。
2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
2.1建立健全测绘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测绘档案管理制度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约束。信息化测绘档案的管理制度重点应针对数据档案制定相应规范和标准,重点要规范数据档案的分类、归档范围、整理立卷、著录标引、归档移交、接收检验、日常维护、异地备份、存储介质及系统升级换代、信息安全保护、共享发布等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档案分类规范、档案建档规范、档案著录规范、档案数字化技术规定、档案共享服务模式与接口规定等方面内容。
2.2整理整合测绘资料档案,实现档案数字化和电子化
依据建立的档案分类规范、档案数字化技术规定对存档的资料档案实体进行分类和整理,并结合档案信息化业务管理要求和数据库建设需要,对馆藏的各类资料档案进行扫描数字化和元数据采集录入,通过扫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资料及电子文件,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化,为后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2.3建立档案数据库和统一管理机制,实现档案数据管理信息化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手段,按一定的标准、规范建立档案数据库,并建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空间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形成档案统一管理机制,实现档案数据管理由手工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满足测绘地理信息档案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2.4建立并完善档案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现档案业务管理信息化
基于测绘资料档案移交归档、贮存和共享发布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并完善资料接收、组卷、鉴定、归档到档案著录、保管、销毁、编研、发布和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档案业务信息化管理过程,形成测绘资料档案移交归档、贮存和共享发布的长效机制。根据档案发布机制,建立档案发布、利用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提供虚拟库房信息化、电子标签信息化、档案信息共享发布等手段,提升档案业务管理水平和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
2.5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的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采用较高安全的软硬件系统以及网络安全技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升级档案存储设备,建设档案管理专职队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字档案信息在接受、归档、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采用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原始性认证技术,通过脆弱水印技术,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原始性认证模型,有效甄别电子档案是否被篡改,是否是原始档案数据,在哪里篡改,实现对电子档案的可靠认证;基于可逆水印技术,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电子档案精度降低模型,降低档案数据精度,使得电子档案日常能以低精度形式存储,从而保证档案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培.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信息化建设[J].北京测绘,2004(3):34-35.
[2]黄石明.测绘档案资料馆虚拟库房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3]贾丽萍.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4):217-218.
[4]余建军.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向立文,宋可,谢宗艳.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5).
论文作者:王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档案论文; 地理信息论文; 业务论文; 资料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方式论文; 数据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