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独联体论文,探析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横跨欧亚大陆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一夕之间崩溃瓦解之后,“封闭而神秘”的中亚便成为世人注视的焦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席卷中亚的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一体化”浪潮。本文拟对经济一体化中的某些问题予以探讨,旨在透过这一视角了解中亚社会经济之概貌,探究其真象,进而评估其未来。
(一)经济一体化前景如何?
1991年岁末,中亚各国的历史相继翻开了新的一页,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斯坦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并进入国际社会,五国的政治进入了独立兴邦、自主建国的转折时期。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各共和国之间建立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难以割断、相互依赖的各种联系,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于同年12月21日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于是在“把独联体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和个人交往关系方面联系在一起”,“发展共同的经济环境”,“建立统一的经济区”,“在经济改革、关税、价格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协调一致”等纷纷扬扬的舆论导向中拉开了独联体一体化的帷幕。
一体化(Интеграния)源于拉丁文integer, 意为整体、完整。一体化即系统论概念,是指把某些各不相同、具有差别的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的状态及其形成这种状态的过程。社会的一体化是指个人之间、集团之间、组织之间、国家之间具有协调就绪的关系。〔1〕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2〕。
基于历史的传统,地理位置的接近,长期以来按照原苏联在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方面推行“经济分工”的原则,从而形成的共同的工业基础设施,以及其它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联系,独联体的一体化,首先是经济的一体化。
1993年12月独联体各国领导人聚首土库曼斯坦通过了著名的《阿什哈巴德宣言》,各成员国在经济一体化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确定了朝着经济一体化迈进的共同方向,使得“独联体自成立以来首先在经济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作为主要是第一产业的中亚各国曾是原苏联的原料基地,具有丰富的煤、铁矿石和天然气资源,有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而俄罗斯具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强大的加工工业能力,燃料动力和冶金生产能力。鉴于历史上中亚各国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国家之间盘根错节、相互牵制,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联系,中亚国家始终把建立和扩大与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放在首位,希望加紧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94年10月21日独联体12个成员国首脑聚会莫斯科,举行了第16届独联体首脑会议。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这是独联体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个跨国经济机构,它标志着独联体各成员国在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各国首脑寄希望于新的一体化机构能够成为调整国家间关系,深化经济改革,摆脱危机的现实力量。“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纳扎尔巴耶夫认为“1994年独联体在推进一体化进程方面卓有成效,在经济领域,经济联盟的建立就是实际的体现,它标示着从宣言向现实转变的稳步趋势已具雏形”。然而事实不容乐观。
1995年2月10 日独联体成员国首脑再度聚首阿拉木图讨论独联体合作发展前景及其命运的消息。但是各国首脑在任命“跨国经济委员会”的主席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尤里·雅诺夫放弃了候选人资格,另一位副总理阿列克塞·波里萨科夫的任职资格未被通过。“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人选至今悬而未决。〔3〕
独联体经济一体化道路依然曲折,困难重重。
1、经济基础是独联体一体化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但目前这个基础十分薄弱。
失去母体苏联之后,以军事工业为特征的俄罗斯由于畸形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下降。1994年以来,其经济形势继续恶化,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生产衰退,产品奇缺,连续几年的经济危机使之元气大伤。1995年前四个月,俄的生产总值仍呈下降态势,五月虽有上升,但经济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窄。作为独联体的“盟主”,其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它不可能再大量地、持久地向其他独联体各国提供援助,而影响自己的经济发展。
苏联剧变,经济联系突然中断,使毫无独立准备的中亚各国措手不及。因此而造成的单一的经济结构、薄弱的基础设备、恶化的贸易条件、严重的资金短缺等众多的不利因素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94年,哈萨克斯坦生产下降40%,石油开采量减少24.5%,采煤量减少10%,天然气减少35%,电力生产下降14%,粮食减产相当于最后三年年均产量的75%至80%,低于去年的2300万吨的水平。〔4〕
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信息中心在不同层次的人员中进行的社会调查表明,目前国家面临最尖锐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20%。哈有5%的居民生活奢侈,25%的人进入小康。70%的居民处于贫困之中。上述问题引起了85.6%的工人、78.6%的医生和大学教师,57.9%的军人,56.3%的艺术家和科研人员的极度不满。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4年12月1日哈萨克斯坦有7万人在劳动交易所注册失业。除官方统计外,估计国内失业者已超过40万人。〔5〕经济改革历尽曲折,越来越多的国民心怀疑虑,国家是否能渡过“暴风骤雨”的过渡时期,到达“理想的彼岸”?
1994年吉尔吉斯生产总值为7.65亿索目,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为44.5亿索目(索目与美元比价1美元=11.6索目),比1993 年同期减少33%,煤炭工业产值与去年相比下降53%,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的产值减少6%,建材工业产值减少40%以上,日用品产值比1993 年同期下降41%。每月平均有50家企业停产或倒闭。因为经济继续滑坡,失业人数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吉1994年上半年失业人数达11万。
前苏联的解体也给乌兹别克留下了一个遭到严重破坏的产业和外贸结构。尽管由于乌采取了符合本国实际的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战略方针,其工农业生产总值均有所增长,但是要全面复兴仍需一个过程。
在中亚某些国家诸多可能引起的潜在不安因素中,经济萧条已上升为主导因素。
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都需要制定统一的经济政策并进行政策协调。这种协调如在各国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进行。然而目前俄罗斯也好,中亚各国也好经济运行困难重重,生产形势很不景气,宏观经济的稳定一时难以恢复,国家财力自顾不暇,形成完整系统的经济政策无从谈起。这就给一体化政策的协调和实施带来很大困难。这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难以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卢布区宣告瓦解,致使经济一体化进程受挫。
199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开始推行强硬的贷款政策,坚持无赤字的预算方针,从而限制了中亚各国的现金和信贷来源,包括生产投资,致使中亚一些国家充满了尖锐的收支危机,经济状况不断恶化。
1993年,俄罗斯政治危机加剧,卢布贬值,经济危机亦日趋严重,它在与中亚国家进行统一货币体系的谈判中,明显流露出拟将中亚国家排挤出卢布区的用心。中亚国家的经济连受冲击。哈萨克斯坦的通货膨胀以平均每月30 %的上升速度而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 吉尔吉斯于1993年5月10日率先实行了新货币索目。〔6〕当年7月26日, 俄罗斯在未和卢布区国家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废弃1961—1992年版的旧卢布。这使中亚国家的经济又一次遭到严重的打击。土库曼斯坦11月1 日断然发行本国货币玛纳特。尔后原本力主留在卢布区的哈萨克斯坦与本希望留在卢布区的乌兹别克斯坦也于11月10日签署联合声明,决定同时发行本国货币。哈于11月15日正式使用本国货币坚戈。乌于11月27日发行本国货币苏母库邦(棉花钱)。原本在尚未发行本国货币的8 个独联体国家中中亚四国占二分之一。1994年12月24日塔吉克斯坦决定发行本国货币,1995年5月1日正式使用塔卢布。中亚国家正式宣布脱离了卢布区意味着卢布区宣告瓦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协调行动等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而且也给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建立统一货币体制”,“研究统一价格政策”造成极端的不利。
除上述原因外,关税壁垒,各国法律间存在的差别也是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
目前, 由于种种不利因素, 独联体各国签署的有关“一体化”的400多项协议基本落空。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停滞不前”、 “只是神话”、“希望渺茫”的国际舆论哗然。然而,即使是“纸上谈兵”也罢,“形式多于实际”也罢,但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毕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各国都深刻地意识到实现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摆脱经济危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这种情况要求独联体国家必须向新的一体化水平过渡。
(二)“欧亚联盟”存亡与否?
1994年6月8日,哈萨克斯坦正式向独联体国家首脑发出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早在1992年提出的关于在原苏联范围内建立主权国家“欧亚联盟”的草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反复强调“欧亚联盟”旨在相互尊重主权和独立的原则上“建立更紧密的一体化”,“保证统一的经济空间”,“实现以新的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是“实质性的更高水平的一体化”。此举在独联体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众说纷坛,看法不一。一年来国际社会亦始终关注和讨论新的一体化形式“欧亚联盟”的存亡与否?
“欧亚联盟”的设想在哈萨克斯坦国内得到大多数的支持,认为“欧亚联盟”是独立主权国家共同命运的呼声较高。在近期哈某研究单位的一次抽样调查中,有77.6%的居民赞同总统的思想,反对者仅占4.9%,弃权者占17.5%。其中有85.6%的人同意建立统一货币体系,84.2%赞同制定统一的经济战略,75.9%的人主张成立统一的军队,77.1%的居民希望建立统一的对外政策,89.7%的人主张完全开放边界。
独联体其他国家情况则不然。在莫斯科支持纳扎巴耶夫思想的人只有33—38%;白俄罗斯有43%,乌克兰有42%,摩尔多瓦有25.5%,格鲁吉亚19.5%,亚美尼亚15%,阿塞拜疆15%的人希望组成欧亚联盟。其中主要是老年人。〔7〕
在中亚国家,只有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称“欧亚联盟”草案是“有前途的倡议”,“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独联体成员国的一体化进程”。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许多场合表明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他认为,纳扎尔巴耶夫在没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这是纳扎尔巴耶夫为了解决目前“棘手的问题而打的一张政治牌”,“太操之过急”,“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办法,采取经济联盟的方式”摆脱困境,因为“经济是第一位的,政治是第二位的”。〔8〕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欧亚联盟的思想即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因素。首先他看出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风声大,雨点小,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均未超越纸上谈兵的范围,业已建立的经济联盟有名无实,实现经济联合的意图难以如愿,因此“对独联体机构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其次,他认为,几十年形成的传统经济联系使原苏联各国“同属一个连通器”。而目前的现实是“原有的生产关系被切断,互通有无的空间遭到破坏,连最普通的邮电通讯都成问题,至于交通运输等经济联系更无从谈起。”“这种人为地造成的相互隔绝”,使独联体各国“难以摆脱经济的瘫痪”。〔9〕
“众擎易举,孤掌难呜”,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根据独联体的实际,坚持目前独联体国家要摆脱各种危机的困扰,必须走国家联合的道路,合力战胜危机。1995年新年伊始,纳扎尔巴耶夫发表谈话,重申他“建立欧亚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使原苏联国家在新市场基础上实现经济的一体化。”“经济的利益形成了独立国家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协调经济政策,制定进行改革的共同的计划。”在目前独联体国家走国家联合道路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无疑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欧亚联盟的思想是合理的。为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任何一体化的建立都是以具有一定的中心为前提,由这个中心行使协调和管理作用。”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中谁主沉浮?欧亚联盟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俄罗斯的态度。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继承国,自然是天赋其权。固然,首先是因为俄在独联体国家中综合国力独占鳌头。另外由于其“独一无二的地缘政治和地理文化位置”,使它在许多方面充当起独联体国家的“仲裁者和调停者”。尤其是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摆脱了创建时期的“甩包袱”思想,开始重视维系同独联体各国的关系。
俄罗斯国家领导人表面上赞赏欧亚联盟的设想,但是也有自己的主张。他们看到,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建立欧亚联盟的另一番用意:旨在调整哈俄关系,维护本国的利益和领土完整,从根本上解决好拜科努尔宇航中心,战略核力量,俄语地位和俄族人要求双重国籍问题。俄罗斯对此心照不宣,试图利用“欧亚思想”巩固以俄为中心的独联体一体化进程。去年6 月叶利钦暗示纳扎尔巴耶夫对“欧亚联盟”思想不宜搞民意测验。今年3月29日,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亚力山大·帕诺夫就“欧亚联盟”草案发表看法,他声称“欧亚联盟”的思想是具有生命力的,但是目前必须首先巩固现有的独联体的合作。”尤其是1995年2月, 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三国间建立了关税联盟,拟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为加快一体化进程奠定了新的基础。乌兹别克斯坦亦准备加入这个联盟。帕诺夫认为“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欧亚联盟则是远景规划”。俄联邦委员会主席舒梅克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苏联空间将成为统一联盟国家的舞台。”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俄罗斯的态度。
“欧亚联盟”的反对派已形成一股势力。他们主要的提心是“失去权力,终止国家地位,重新回到‘集权化’,的时代”,“处于某种监督之下”,“成为旧体制的牺牲品”。哈萨克斯坦国内对此亦存在不同看法。“阿扎特”运动和共和国党等反对党派领袖认为新联盟将把哈推进原“老大哥”的怀抱,会威胁共和国的独立。纳扎尔巴耶夫实际上也对此心存疑虑。他针对上述心态说明,“不能否定俄罗斯联邦的经济、科学、智力都比其他成员国优越。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对毗邻国家的危害”。“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他的特权,而是他的文明程度及对邻邦态度的分寸”。〔10〕
另外,近来,虽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加入独联体,貌似一体化扩大了合作,得到了巩固,但是,实际上完全看不到统一立法的迹象。而“欧亚联盟”的实现是与必须建立享有充分权利的政策法规密切相关。完善和统一立法是欧亚联盟的重要内涵,但是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目前已有国际舆论认为“哈萨克斯坦促使独联体伙伴再次建立紧密联系的尝试将再次受挫。”
围绕着纳扎尔巴耶夫在独联体内建立欧亚联盟思想的论战仍在继续。现在很难判断实现欧亚联盟思想的成败如何?但是鉴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不能排除“这将成为一场政治游戏的可能”。
但是,经济是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基础。在中亚国家的各项政策中经济因素居于关键地位。由于经济的需要,使得中亚某些国家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俄罗斯合作的问题。哈萨克斯坦表现的尤其明显,目前已与俄签署了48个文件。其中主要是致力于经济联盟,并在此框架内实现共同的商品、劳动、财政市场和关税联盟,建立统一的科技空间。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元月20日,哈俄在莫斯科签定了简化取得国籍程序的协议,关于长期居住在两国境内公民的法定地位的协议,发表了扩大和加强哈俄合作的宣言。这是俄哈两国在一体化道路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笔者认为哈俄两国关系所以取得如此“突破性”进展,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振兴国家经济和维护领土完整。
原来独立意识极强的土库曼,1993年以来与俄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俄签署了双边军事协定和双重国籍协定。近期土库曼出于经济和军事利益考虑,与俄罗斯达成了“到200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此举在中亚引起反响。“土库曼和俄罗斯联邦达成这一协议似乎在向其它独联体国家预示也要走这条道路。”中亚国家“将按自己的意愿与独联体成员国在长期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优先考虑与俄罗斯的合作。”〔1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欧亚联盟”成功与否,出于经济利益之需,中亚国家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首先是与俄罗斯,将会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关系。
(三)独联体中亚国家联合自强,地区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独联体中亚地区具有资源经济的特点,曾是前苏联雄厚的工业原料基础。过去由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中央的支持,现代化的程度较高。现在苏联解体,中央瓦解,补贴化为泡影,中亚各国的经济正在经受“痛苦的洗礼”。各国领导人面临着新的选择,他们在积极寻找摆脱困境的“强心剂”。
1991年12月19日,中亚五国政府副总理在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聚首签署了协调国家间经济政策的一系列文件,拟成立五国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
1992年1月, 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在接受《运东经济评论》记者的采访时,首先表示“所有中亚国家必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联盟。否则,我们的经济发展将陷入停顿。”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统阿卡耶夫也认为“建立一个中亚共同体是当务之急。”
1992年8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提出了建立新联盟的设想,从而形成了独立后的中亚国家建立“次联合体”的序曲。
1993年新年伊始,中亚五国元首聚集在乌兹别克首府塔什干进一步商定加强地区合作的问题,决议中亚各国经济领域推行协商一致的政策,建立统一的运输、税收、新闻和其它体系。保持开放的海关和劳务市场的自由流动,必要时实行统一的货币和建立国防联合体,在塔什干开设中亚统一的电视中心和在阿拉木图出版统一的报纸。于1993年1月4日中亚五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建立“中亚人民联盟”。
1993年下半年随着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政策趋向强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三国首脑愈加频频相聚讨论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
纳扎尔巴耶夫强调说:在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三国广袤的地域居住着不同民族的五千万人,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力可观,这一切为我们提供了克服危机的有利条件。”〔12〕三国领导人表示要加快哈、乌、吉三方一体化的进程,提出在必要的时候,三国将毫不迟疑地相互援助,携手并进。
土库曼也极力主张发展中亚国家间的合作,以更好地利用地区优势解决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稳定经济、保障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协力克服苏联解体后,经济联系中断带来的困难。
1993年9月24日,三国正式签署了“建立经济联盟的”协议, 迈出了该地区联合自强的重要一步。
1993年中亚国家开始紧锣密鼓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1994年1月10 日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定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中亚两大国之间的这一协议“实际上为中亚一体化奠定了基础”。1994年4月吉尔吉斯共和国亦加入该协议。
1994年7月8日哈、乌、吉三国元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最高级会晤。三国领导人经过挫商为“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协议”充实了新的具体内容,三国决定建立统一的经济区。
1994年10月哈、乌、吉三国又在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专家会议,讨论制定了具体的“三国联盟一体化”纲要。
1994年中亚地区的一体化进入了具体化的新阶段。〔13〕
1995年2月10日趁独联体12国首脑在阿拉木图召开会议之便,哈、 乌、吉三国总统再度举行会谈总结了三国为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所做的工作,通过了今后经济合作和彼此接近的规划,签定了超国家委员会及其设制问题的协议,确立了三国总理委员会和外交部长委员会的地位,并就成员国向中亚合作发展银行投入法定资本之事宜达成协议。三国领导人认真研究了今后发展一体化的具体步骤,决心克服困难,深化和扩大一体化进程。
1995年4月16日,哈、乌、吉三国总统在奇姆肯特举行工作会谈, 确定了更加充分发挥现有合作潜力,加快中亚国家一体化进程的具体办法,通过了三国2000年前经济一体化计划。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每年开采天然气450 亿立方米,不仅保证自己的燃料需求,而且还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三国供气。为了确保中亚国家统一的天然气管道体系,哈萨克斯坦同意租给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天然气主要管道。〔14〕
1995年以来,中亚三国的一体化具有了实质内容。〔15〕
笔者认为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取得成效、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长期以来,中亚国家在统一的经济空间内已形成了生产力、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布局和发展的特点,共同的生产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电力系统、灌溉体系以及相互之间形成的共同的边界线,确定了中亚各国的相互牵制的经济关系。然而,目前旧的经济关系彻底打破,中亚各国孤穷无援,危机四伏。他们意识到,单枪匹马无法摆脱危机,必须在本地区协调经济政策,加快经济一体化,联合发展,才有出路。这是中亚国家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②中亚国家地处同一地域、经济状况相似,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渊源,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和各种利益密不可分,形成了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重要前提。
③建立在主权国家权利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合理协调经济、互惠互利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国家间团结和睦邻友好关系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些构成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保证。
④中亚各国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的不是置身于同他国相对抗之中,而是通过联合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成员国内部经济上的合作,进而扩大同集团外国家的经济联系,以此摆脱和解决各自现在的各种经济困难和问题,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决条件。
虽然,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在中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首先要协调和健全法规。有中亚学者认为,应从协调关税法开始,掌握有关国家间商品物资流量的关税统计数据,使各国关税法彼此接近,并基于过境运输自由,运价机制合理等原则进行经济合作。没有上述问题的妥善解决,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经济空间。
②建立中亚地区自己的货币体系,利用各国的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确定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率,确保国家间积极的贸易往来。
③建立中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基金。在当前中亚地区一体化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具有充足的生产费用,同时建立配套的合理使用办法,以促进扩大生产和实现现代化。
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中亚各国需从互利的原则出发,兼顾到中亚某些地区间还存在着经济发展的显著差别,在形成一体化联系时,必须注重国家间的合理分工,哈萨克斯坦经济学家曾提出:“在向混合经济过渡的条件下,新的国家关系,首先应该建筑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顾及到地域和区域间的利益,加强各国经济联合,促进中亚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消除比例失调。”
⑤在中亚一体化区域内,商品的生产者即独立的,又彼此利益相关,形成统一的市场至关重要。
⑥昔日的经济关系崩溃,迫使中亚国家采取更加明确的“进口替代政策”。1994年哈萨克制定了“国家进口替代生产发展规划”。它要求根据经济需要,注意到开放性经济的特点和内外市场的竞争,合理地输入商品,弥补旧的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笔者认为,“进口替代政策”作为缓和危机的应急措施是可行的,但并不是长久之计,中亚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部门键全的工业体系。
⑦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在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联盟中农业的发展是关键。粮食市场的充足是成员国经济一体化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目前在中亚存在着一体化和分离主义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向决定着各种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国家内部稳定的程度,国家之间种种谈判和倡议的成功和失败。
中亚各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等重大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联合自强,走经济“一体化”道路必择无疑。
在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中亚地区的一体化将有新的进展。
注释:
〔1〕《苏联大百科》10卷,1972年,莫斯科。
〔2〕《经济大辞典——世界经济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3〕《独联体在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5年2月10日。
〔4〕《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5年2月3日。
〔5〕《思维》——1995年NO:1.2——阿拉木图。
〔6〕阿卡耶夫:《吉尔吉斯共和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比什凯克晚报》1993年11月26日。
〔7〕〔8〕《欧亚联盟——我们共同的命运》——《思维》1994年NO:12《欧亚联盟之存亡》——《思维》1994年NO:10,阿拉木图。
〔9〕《思维》1995年NO:1,阿拉木图。
〔10〕《思维》1995年NO:1,阿拉木图。
〔11〕《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5年3月。
〔12〕《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3年7月。
〔13〕《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4年1—12月。
〔14〕《经济一体化——各民族增进友谊之路》——《哈萨克斯坦真理报》1995年5月23日。
〔15〕《哈萨克斯坦新闻报》1995年3月。
标签:经济一体化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欧亚经济联盟论文; 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 苏联总统论文; 思维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苏联解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