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的实质就是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的培养。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德育培养应贯穿始终,不遗点滴。初中生物课教学也要讲究德育渗透。《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中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生物课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地域特点等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否则,德育目标没有实现,反而还可能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比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区别进行。例如:讲述光合作用时,在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之后,可以这样问学生:为什么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不能呢?学生会回答是因为植物细胞中有叶绿素而动物细胞没有。接着教师再问:植物细胞有了叶绿素是不是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呢?初中生可能要经过讨论才会答出还必须有光照。然后教师再以这个例子教育学生:植物细胞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一是因为有叶绿素,二是要有光照,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就好比同学们在学校学习,要学好知识,首先要自己努力,其次还要靠家长和教师的教导,这两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对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渗透不仅能使他们懂得搞好学习的基本要素,还能够使他们建立内因外因关系的初步概念,为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奠定基础。
二、生物课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国策。作为生物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遗传学内容的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一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有一次,笔者在念题之后,让学生在题目中加两个字,变成“一对德国夫妇生了四个孩子……”。学生愕然,不知所以。笔者告诉他们,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而资源有限,所以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而德国的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所以鼓励生育。学生哗然,笑声中,他们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在进行生态系统有关内容的教学时,也会经常碰到类似“大量捕蛇”、“捕杀猫头鹰”等内容的习题,这时,教师应结合题意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后果,如捕蛇和猫头鹰会导致田鼠数量大增,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并且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有关法制教育。此外,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从而将德育教育与我国的国情、国策紧密结合。
三、生物课教学要适时自然把握时机
德育教育虽然是中学生物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它的具体落实应该有一定的技巧,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以及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的一句话是: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从而出现了某种性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说明这种说法欠妥当,因为生物适应性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是“特定的环境对生物的适应性性状进行选择的结果”。并告诉学生前一种说法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目的论的错误,然后再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体现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唯物主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生物课教学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一样,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将情感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无疑会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情感丰富的特点,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讲述“生物与环境”内容时,强调环境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地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学生们听到这段话后,惋惜之余,个个跃跃欲试,似乎都想为提高我国的环境质量献上一份力。不知不觉中,在调动了学生情感的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环保教育。要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发展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如“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植物2700属,3万余种,鸟类1183种,占世界总数的13%,特别是我国的一些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银杏、白鳍豚等,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政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生物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找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把德育渗透于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论文作者:苏凤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情感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