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路桥施工具有难度大、工期长、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深入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有针对性的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施工前期严格审核施工计划和图纸;施工过程中对每一步进行严格监控,按照规范的流程施工;竣工之后按标准检查,并且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总之为保证市政路桥工程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率,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技术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特点;技术控制要点
1导言
基于市政路桥工程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必须明晰路桥施工特点,重视路桥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中,要提前做好技术交底,加强各单位配合协调,确保施工技术得以贯彻落实,细节处理到位并做好现场施工监管工作,从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加强对工程的全面控制,不断优化施工、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2市政路桥施工中技术控制的重要性
市政路桥工程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建筑,对改善居民的日常出行条件,方便工业生产运输都有重要作用。施工技术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规定期限完成,城市的道路和桥梁质量好坏,直接体现着城市的面貌,是城市交通安全的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城市人口和车辆的不断增加为城市交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任何市政路桥的质量都必须达到要求,在技术控制和管理下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承建企业为节约建筑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经常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控制十分重要。市政路桥工程在招标的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考核,确保承建单位的施工技术和员工素养满足建设要求。在技术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找到相关的控制要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力度,保证工程按照国家要求标准完成。
3市政路桥施工的特点
市政路桥建设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城市交通安全保驾护航,安全畅通的交通状况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面貌,是城市发展情况的体现和见证。市政路桥分为全封闭、半封闭、流动施工等形式,不同的施工形式拥有不同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办法。全封闭的施工现场,交通处于停运状态,因此施工环境相对安全,但是之所以选择全封闭的施工办法,就是因为工程量大,需要大型的建筑机械和临时用电等辅助措施,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否则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施工事故。半封闭施工的过程中有部分路面处于使用状态,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将会为施工带来很多困扰,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无法预知的突发情况,所以施工环境十分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因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市政路桥的施工工程量大,因此完成一项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琐碎的工程状况,所以需要流动施工处理一些地域跨度较大的施工。路桥施工的过程中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将会增加,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工作人员状态,避免疲劳操作造成的工程意外事故出现。市政路桥建设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的影响都很大,路桥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每个施工过程的进展情况。
4技术控制
4.1软土地基处理
在建设市政路桥过程中,实现基础工程施工作业时,如果道路的局部位置路基呈现软土状态,会导致路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当发生这种状况时,通过有效结合碎石桩法与强夯法两种施工办法,可以使工程路基得到更好的控制,提升工程质量。在利用强夯法实现地基加固时,可以采用先深后浅的方法,在确保实现软土地基加固完成之后使用大型推土机填平强夯区域。在完成加固操作之后,需要对其加固效果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如果发现在土质密实度方面,下层大于上层,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夯实效果,为了实现加固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对其强夯深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过渡段施工技术
在开展市政路桥工程时,通常在其过渡段普遍存在路基沉降问题,为了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改良施工技术。在目前的路桥建造中,过渡段通常使用搭接法和平台填筑法实现施工。前者是指利用具有较高强度的搭接板实现沉降问题的解决;后者是指合理利用填充材料实现路面沉降线性躲避免。以上两种方法在实现施工作业时,就类似的控制指标。在实现施工作业之前,通过对填料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路面沉降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与此同时,在桥梁工程建设中,路桥搭接处树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承受载荷的分布与其他部位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因此,该部位的施工质量决定着工程的成败,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把控。
4.3路面防水
在进行路面工程建设时,为了使其施工质量得到更大的保障,需要进一步强化路面防水操作,避免路面积水渗入混凝土内部,进而腐蚀混凝土内的钢筋,同时当大量的积水渗入混凝土内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膨胀,从而使路面结构性能受到影响。基于此,在实现混凝土路面建设,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水措施,进一步确定工程质量,最大程度避免渗水现象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对齐初凝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通过钢刷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混凝土表面摩擦技术的提升。除此之外,当完成混凝土施工作业之后,需要对其路面出现的波浪现象及时处理,实现路面粘结度的提升,进而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工程使用年限的有效延长。
4.4混凝土早期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对其湿度和温度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确定硬化效果。在实现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则会使其表面出现失水现象,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同时也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不能达到工作需求,使混凝土性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避免,在实现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时,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早期养护。在进行混凝土构件拆模造作时,需要至于其试块强度和气候条件进行作业,在完成拆模操作之后需要对其早期养护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24h以上的混凝土养护,使其综合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如果在混凝土表面发现砂眼、小孔眼等缺陷的存在,就对其进行及时修补。
4.5桥台混凝土搭板与顶层施工
在施工队伍开展混凝土搭板施工工作时,立模施工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与设计要求,要切实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坡度和整体平整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在搭板靠近桥头处,此位置混凝土的顶面和基层顶面的距离一般不大,基层厚度通常也不大。在此情况下,如果压路机通过此部位,很容易导致此部位被压碎或压薄。所以有规定要求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搭板混凝土的顶面与基层的顶面小于10cm,铺筑下层混凝土要将已经铺上水泥碎石的基层凿除,改用沥青混凝土填筑、之后找平,通过此方法,能够使台背回填具有较高强度水平,进而使整体施工质量上升,另外也提升了安全性。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设市政路桥工程中,其施工过程具有工程项目较多,施工容易受到环境干扰,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等多种特性。通过改进软土地基处理,强化过渡段施工技术,改善路面防水,同时进一步完善混凝土早期养护,可以使其施工技术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强化市政路桥建设,实现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科锋,王清.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控制策略研究[J].建筑机械,2017(08):31-33.
[2]高军.市政标准路桥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控制策略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08):219.
[3]刘冀.浅谈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其施工技术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238.
[4]陈龙.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控制策略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03):241.
论文作者:刘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路论文; 路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对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